《洛阳伽蓝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内容摘要

《洛阳伽蓝记》是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文献,本文运用文献学考证的方法来研究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本文在四个方面对《洛阳伽蓝记》进行了考证,主体部分为四章。

一、考察《洛阳伽蓝记》作者杨衒之的姓氏、籍贯和生平仕履。杨衒之的姓氏问题,学界聚讼纷纭,本文梳理了学界的主流意见,结合《洛阳伽蓝记》的文本避讳问题认为杨衒之当姓阳;根据史志、地志文献,推定杨衒之当为北魏平州北平(今河北保定)人。根据杨衒之任奉朝请的时间,推定他生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前后,其任奉朝请时间当为永安二年至三年(529—530),其与胡孝世登永宁寺塔的时间当为永安元年至永熙三年(528—534),且其间与菩提达摩有交往;任期城太守的时间当为元象元年(538)以前;任抚军府司马的时间当为武定五年(547);任秘书监的时间当为武定六年至七年(548—549)。

二、结合有关史料,考证《洛阳伽蓝记》的成书背景。主要结合《魏书·释老志》及《洛阳伽蓝记》文本考察北魏统治者和民众对佛教的虔诚程度,着重探析了北魏举国上下之所以大力兴建伽蓝的原因:此即《洛阳伽蓝记》创作的历史背景。作者认为京都大赋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中原正统的意识和美讽兼有的主旨,这些即是《洛阳伽蓝记》创作的文学背景。论文还从类书和古注中广泛钩稽了业已散佚的洛阳地志的文献材料,考察北魏时期创作的情况,探析杨衒之创作《洛阳伽蓝记》的学术背景。论文还着重将杨衒之创作的《庙记》和《洛阳伽蓝记》进行对比研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庙记》与《洛阳伽蓝记》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全面分析杨衒之的成书背景。

三、《洛阳伽蓝记》人物考述。论文将《洛阳伽蓝记》所载的人物逐一与正史比勘,按照百官、皇族、庶民、僧侣、其他人物这五个分类标准,共计204人,着重考察了《洛阳伽蓝记》所涉及的人物生卒年月、籍贯和生平经历;考察其与正史、出土文献之间的异同,判断《洛阳伽蓝记》补正史之不足的文献价值。

四、《洛阳伽蓝记》佛寺考述。论文按城内佛寺、城东佛寺、城南佛寺、城西佛寺和城北佛寺这五类进行考述,共计44座,将其他文献中所记述的佛寺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标点,对比《洛阳伽蓝记》与其他文献对于相同佛寺记述的不同,判断《洛阳伽蓝记》一书在佛教史、建筑史上的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