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心:曾仕强说修己安人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修己安人,要日新又新

商汤盥盘上的铭辞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任何管理制度,绝不可能凭空创立,或无端消失。它必定有其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前,就有其前身,然后渐渐地创立。它也必定有其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其后影,逐渐地变质。管理者的任务,即洞察其渊源,依据组织外在的需要与内在的用意,创立合适的制度。同时,体会其流变,按照实际的利弊与产生的影响,适时予以调整,使管理制度得以日新又新。

日新又新,绝非今日所时常强调的“求新求变”。一味地求新求变,根本就是一种偏道。如果只知宇宙在“变”,时代在“流”,而不知“变”中有“常”,“流”中有“住”,便无法把握住变中之常,因此为变而变,极易流于怪妄。

我国文化传统,以孔孟为主流,掺以老庄的自然思想,而对于管理最具影响的,即在注重“务实”“不执着”“中庸”的态度。我们从小便被教导着要知道随机应变,不可固执己见。但是我们同时也不敢忽视“常道”,在“实务”之中“不执着”,权宜应变,以求其“恰到好处”,即“中庸”。这种“执经达权”的权变原则,使我们“权不离经”,越变越通,亦不舍离根本。

中国人太善于权变,必须用“经”来约束,才不致乱变。管理者投身于变化之中,必须使变化能够反映若干不可更改的价值观念,否则随波逐流,仅在求其适应而已,不能算是“具有理念依据”的管理。

明智的管理者既然所系正大,又以发扬人类最高文化、表现人类最高道德为己任,则必有其理想,而不是把自己局限于“利润”“绩效”的达成,徒然贬低了自己的价值。管理者抱有崇高的理想,最好通过适当的沟通,形成组织成员的共识,作为大家共同遵行的常道,即不易的“经”。然后按照常道,顺应内外环境的变迁而“权”宜应变,一方面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求生存,另一方面又能够坚守不变的原则。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精神,才能使变化有纪律而且确保其向善,达到“日新又新”的境界。

日新又新的“新”,其实与时间并无太大的关系,我们并不认为现在的必定比过去的好或未来的必然胜过眼前。我们认为好就是新,重点在于品质的良窳。过去的和现在的好都属于新,否则便不配为新。中国人实践的态度,使得品质重于形式。实质的进步,是日新又新追求的对象。

怎样做到日新又新呢?最好以“有所不为、有所不变”为经,也就是根本,而以“有所为、有所变”为权,也就是作用。本立而道生,管理者必须把握根本,凡事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变,才能够避免乱变。

梁启超说:“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起来,其功用所在,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其学问最高目的,可以《庄子》‘内圣外王’一语括之。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外王。至于条理次第,以《大学》上说得最简明。《大学》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修己及内圣的功夫;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安人及外王的功夫。”修己、安人都能够日新又新,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