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的力量:教研组长成长智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实践分享】

一、集团化幼儿园园本教研学期计划分享

教研背景:

上学期重点对省一级评估指标进行了解读,教师认识到了改变的重要性,反思在这种改变中我们如何优化幼儿一日生活。同时教师在主题课程的推进过程中,通过不同层次教师的分层展示研讨,已经积累了较多的主题教学经验,但对课程如何从预设走向生成,如何关注幼儿兴趣与发展需要还需进一步地研讨。此外,教师都能够自如地使用主题评估,能充分调动家长的资源,但对幼儿的发展性评估只停留在理性的操作上,缺乏对幼儿全方位的认识。本学期试图引入“学习故事”来打破这种局面,使教师获得更为有价值的评价体验。在自主性游戏的研究上,教师对原有的活动区进行了分析和重新规划,已经明确了自主性游戏和个别化区域的区别,但教师在自主性游戏中解读幼儿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教研目标:

(1)规范、深化常规工作,注重改革,进一步落实理念,促进幼教工作实施。

(2)深入理解《指南》精神,重视自主性游戏推进,提高教师观察能力。

(3)注重课程构建,关注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要,加强评估,促进发展。

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1.反思教育现状,有重点地推进幼教工作,优化一日生活

(1)规范统一各分园的作息时间以及相应的计划呈现,进一步明确周计划制定的理念以及实施规范,加强计划制定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规范星级教师备课,注重质量提升。引导教师更多地从预设走向生成,更多地去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树立动态的课程发展观,重视活动的生成,不断积累课程生成的方法,把握生成的时机,从而判断课程生成的意义与价值。

(3)改变教师撰写班务计划的思维方式,思考班务计划带给幼儿的发展,从幼儿能力发展的思路出发整体规划,提高班务计划制定的有效性。

(4)以分园教研组为主阵地,注重从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寻找问题,对照《指南》精神,有重点地开展幼儿一日活动优化研究,加大优化的力度。

2.深化自主性游戏,厘清思路,有效推进,提升游戏的观察能力

(1)加大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比重,深入践行《指南》精神。关注自主性游戏中的学习对幼儿发展的长远效应。以大教研组研讨为契机,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以及参与式培训帮助教师明确自主性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的关系,探讨适宜的班本策略。

(2)提高教师解读幼儿游戏的能力。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以及参与式培训帮助教师更好认识《指南》精神以及儿童的典型性行为,增强针对性和指导性。

(3)以新西兰的“学习故事”为学习契机,探寻《指南》与新西兰教育理念的契合点,实践新的幼儿发展性评估方法,拓宽评估的途径。通过教研组研讨了解什么是“学习故事”,如何撰写运用,了解发展性评估的原则,积极关注幼儿能做什么,关注幼儿的心智发展。并通过“学习故事”优化提升教师的注意—识别—回应能力,明确“学习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评估的手段,更是一种理念,一种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师幼儿一起的工作方式。

3.加强园本课程构建,注重调动家长参与课程的积极性,有效落实评估

(1)充分发挥课程先导小组的作用,积极探索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教学,并依托年级组备课活动,不断优化共享备课,增强评估的有效性。

(2)通过课程访谈活动,进一步理清课程实施理念,引导教师能以主题整合的思路去思考课程推进,注重一日生活皆课程,多种途径促进儿童发展。

(3)重视园本课程中家长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视家长为课程的共同参与者,通过多种方法鼓励家长参与课程,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从而形成有效的教育策略。

(4)关注幼儿的发展评估,努力使园本课程更加适合幼儿的发展。注重课程引导,给教师更多的课程自主权,鼓励教师关注幼儿、生成课程。

二、分园园本教研计划分享

教研背景:

作为“悦美”课程特色的实践园,我们中山教研组在上学期以落实园本课程理念“悦美、悦创、悦享”为切入口,在市级课题的引领下,已对“三室三坊”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及自主性的活动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帮助教师积累了一定的创意美工实践经验。同时,通过省评,教师们能牢固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但由于青年教师群体较多,驾驭课堂的实践能力还不够娴熟,以及多种形式的观察能力有所欠缺。为此,我们教研组本学期将关注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结合园本特色及教师带班实践的实操,以“我的课堂,我做主”为抓手,生发更多美术教学的创意。同时,坚持以幼儿自主发展为己任,多管齐下,以研带教,并以不同的方式彰显分园园本特色,优化“三室三坊”的特色指导,生发创意美术新的生命力,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目标:

(1)继续以“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规范幼儿一日活动的带班实践,精致一日带班操作流程,努力抓好副班老师的带班实践能力。

(2)以“悦美”理念深入教学实践,挖掘绘本与美术活动、自然材料的巧妙结合,生发创意美术新的生命力。

(3)关注教师在自主性活动(区域与三室三坊)中的观察与指导,丰富各类观察表格的运用与实践,切实提高教师的观察反思能力。

(4)以“三室三坊”课题为抓手,进一步调整并丰富活动室(坊)的内外格局、环境及材料,并基于幼儿的发展,关注教师指导的自主性,彰显分园园本特色。

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1.嫁接绘本,悦画悦美

随着绘本广泛地被运用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绘本中蕴藏着许多美术元素,给美术教学带来鲜活的生机。为此,从美术的视角进行不同角度的挖掘,寻找绘本中的最佳美术切入点,共同享受绘本中艺术的味道,我们教研组将以“绘本”作为嫁接点,开展相关美术教学研讨活动,生发更多悦画悦美的活动创意。

(1)通过多元化的教研活动甄选绘本,精心解读,挖掘价值,实践教学等方式,寻找独特的美术语言进行审美感知,巧妙选择绘本中有价值的资源,为美术教学活动增色添彩。

(2)以美术创意活动为切入点,开展“一本绘本多人读,一本绘本多人上”的方式,通过系列性的教研活动,共同分析绘本中精彩的艺术表现形式(绘本中所蕴含的美术元素)→提升理解(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幼儿对绘本中的美术表现形式进一步理解与感知)→创造与表现(以美术特有的表现形式表达与创造)。在绘本美术活动中,获得新的活动生长点。

2.因材施艺,悦创悦美

生活中的自然材料是美术创意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在这些自然材料的启示下,为了让老师对美术材料有更近一步的拓展和实践运用,不断拓宽审美的角度,本学期,我们将在实践中研讨关于自然材料的开发与运用尝试。

(1)熏陶理论,走近生活,关注素材。多维度发掘、利用材料的潜在价值,使自然材料在美术活动中更具生命力,引发教师进行艺术构思、创作,突显“因材施艺”、“因意施材”的理念。

(2)组织教师了解多种形式、灵活运用自然材料的独特特点,使其在美术活动中更具有艺术魅力。例如:三室三坊中自然材料运用创意沙龙(盒子机器人、砖头巧制作)、“我与自然材料的亲密接触”经验分享,走出幼儿园感受,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对各类材料进行巧妙改造、组合,把废旧生活材料变成可以游戏、装饰的各类艺术品等。

(3)多层次提供、情境性运用的原则,引发幼儿自主创作的活动。

3.多管齐下,悦说悦美

中山园的教研群体是一个年轻教师居多的教研团队。许多年轻教师往往只埋头苦干,缺乏想说、敢说、愿意积极主动表达的欲望。为此,本学期,为鼓动中山园团队的积极性,我们将创设平台,多管齐下,分层引领,从而激发团队新活力。

(1)结合分组讨论、课堂观摩、案例分享等教研方式,进一步帮助教师梳理一日活动的带班要点,以“我的课堂,我做主”为抓手,设置“带班新发现”的教研活动内容,组织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分享自己带班的实践经验,优化半日活动班级日常管理,注入日常带班新的生命力。

(2)开展“中山大讲堂——越说越快乐”的活动,举行新教师试讲活动,高级教师学习故事交流活动,青年教师主题演讲“做幸福阳光的快乐中心人”活动等。

(3)发挥教研组团队力量,施展组内骨干型、成熟型老师的团队引领作用,根据组内教师的年龄、兴趣、爱好、能力等进行自由组合,尝试将有相同兴趣、相同困惑、相同想法的老师组合“联盟”形成一个小组进行研讨和交流,筹划并研讨中山园团队“教师生成活动成果展示”、“中山艺术节”、“新园展览”等活动,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现,彰显团队生机。

三、园本教研活动方案分享:让“不一样”看得见——聊聊美术活动的评价策略

活动目标:

(1)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游戏体验等活动环节,了解美术评价的作用,共同梳理美术活动的多元化评价策略。

(2)在教研过程中,能大胆畅想,积极思考,主动表达。

活动过程:

1.“不一样”的画画猜猜

(1)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设计标牌和组名,体现个性“不一样”的理念。

(2)游戏:画画猜猜,组内选出一名绘画者,根据歌名进行绘画,其他成员进行猜,在3分钟时间内哪一组猜的歌名最多为赢。赢的一队领取福利卡,输的一队领取惩罚卡,调动教研兴趣。

(3)分享交流:说一说你对这个游戏的感受。联系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评价环节,你有哪些思考和想法?

(4)主持人小结:以图传意,需要的不仅是绘画语言的表达,也是脑洞大开的默契度考验。每个人的评价方式不一样,每个人的解读能力不一样,每个人的直观感受更是不一样的。

2.“不一样”的看看演演

走近案例,思考分析。

案例描述:在一次美术教学活动后,有的孩子画完了,有的孩子还没有画完,这时有些家长来接孩子了,老师便要求个别孩子将自己的图画画完再走。这时,老师听到几位家长对孩子绘画作品的一些评价与交流。

家长一:你的叶子怎么是黑色的?好像不对。

家长二:你看,别人画得多好看。

家长三:你画得这么好,这是老师画的吧?

家长四:你这是画的什么呀?真难看。

研讨点: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听到家长们对孩子图画的这些评价与交流,你会做怎样有效的回应?

小组讨论,并在研讨纸张上写下案例分析,并请小组成员模拟案例现场,将回应的理念一一表达。(选择1~2个画面)

3.“不一样”的多元评价

主持人将每位教师在研讨前收集的关于美术活动的评价困惑进行分类,并梳理美术评价环节的常见问题。

问题一:实施评价的目的出现偏差。

问题二:评价内容片面,忽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问题三:评价方法单一,不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发展状况。

问题四:评价主体缺失,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

问题五:评价语言不艺术,缺少激励性。

以某大班绘画作品“秋天的小树林”为例,小组归纳评价环节策略。

研讨点:美术活动中的评价策略如何优化?小组提出一个困惑,轮流让其他组进行解答。

主持人作小结提升:富有情趣的角色评价,师生共同参与的交流评价,褒贬有度的激励评价,与众不同的个性评价,灵活安排评价时间等。

4.“不一样”的异想天开

(1)由一位教师主持“异想天开”活动环节。

(2)关于“异想天开”创意篇做15分钟的分享或体验。

(3)分享启示,小结主题。

5.“不一样”的行为跟进

(1)教研直通车:在博客上进行跟帖留言。

(2)悦美学习站:看教研活动后续资料之《幼儿美术活动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3)悦美尝试馆:尝试美术绘画活动评价环节的策略运用。

四、园本教研专题性活动方案分享

自主性游戏,想说爱你不容易(一)

【活动目的】

(1)了解自主性游戏的特点,明确自主性游戏和区域活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反思班级区域活动的创设。

(2)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解析自主性游戏开展中的困惑问题,提高对自主性游戏的认识,进一步理清思路。

【活动过程】

1.小组活动: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大讨论

活动目的: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儿童最喜欢的游戏,明确自主性游戏的特点。

活动过程:

(1)小组分享自己班创设的区域以及自己观察到的儿童最喜欢的游戏,阐述自己的理解。

(2)汇报员汇报:儿童最喜欢的游戏有哪些?它们分别来自哪个区域?

(3)讨论:大家认为儿童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4)集体讨论自主性游戏的特征:不受外在目标控制,是一种内在动机性的活动;游戏者自主,是一种选择自由度很高的活动;表现已有经验,是一种力所能及的活动;注重过程体验,是一种不在意结果的活动;假想的、非正式的,是一种不受评价制约的活动;体验积极情感,是一种充满安全感、胜任感、成就感的活动。

2.“区域活动&自主性游戏”大家谈

活动目的:重新审视区域活动的定位问题,理清思路,明确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决定活动区的定位和价值体现。

活动过程:

(1)从自主性游戏的概念以及特征的解读中,你觉得你班上的区域活动中哪些区域的设置离自主性游戏很远?哪些还是很相近的?

小结:区域活动究竟是自主游戏还是有目的的学习?区域活动实际上是自由游戏还是有目的的学习?前者取决于课程的价值取向,后者取决于材料的投放方式。

(2)各组操作活动:以“弹珠”为材料设计区域游戏。

(3)集体梳理弹珠的材料投放,在操作中明晰低结构材料、高结构材料,低结构投放、高结构投放。明确不同的投放方式能确定活动区的功能定位。

3.自主性游戏困惑大解决

活动目的: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集体讨论对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开展中的困惑进行解析,进一步厘清思路,确立把游戏还给孩子的理念。

活动过程:

(1)小组研讨游戏中的困惑问题:自主性游戏到底要不要教?自主性游戏需不需要预设?

(2)案例分析:教师该如何定位?

①阅读案例《娃娃家里的生日会》。

②分析讨论: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该如何回应?

(3)汇报员汇报,集体解析。

(4)小结:自主性游戏要不要教这个问题取决于教师是不是能够很好地把握游戏的本质。自主性游戏需不需要预设,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和游戏之间的关系,案例其实所讨论的是教师在自主性游戏当中应承担的角色,如果定位是指导者、促进者,“干预”或者“隐性的命令”就会成为教师的指导策略。如果定位是合作者和支持者,就会从满足孩子游戏的愿望,让孩子快乐游戏的层面出发,把自己的指导转化为建议,供幼儿参考。

(5)行动策略:目前,我们能够做什么?

4.结束分享:前所未见的最好的幼儿园

自主性游戏,想说爱你不容易(二)

【活动目的】

(1)在厘清自主性游戏的基础上,感受游戏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注重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去投放材料、观察儿童。

(2)丰富头脑中的“意义参照系”,尝试更为科学的设计游戏量表,拓展思路。

【活动过程】

1.开场游戏:童年游戏欢乐多

活动目的:活跃气氛,感受游戏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活动过程:

(1)教师按分园落座,分享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

①组内进行交流分享,然后选出一个小组公认的游戏进行演绎,可以是现场展示,可以是表演,也可以是讲解,要求人人参与。

②讨论:这个游戏可以带来什么发展?

(2)每组自选一个游戏进行演绎,表演时间为2分钟。汇报员进行小组汇报:这个游戏可以带来什么发展?

(3)讨论:童年游戏的分享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4)小结: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能否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其实并不取决于幼儿本身,而是取决于成人是否愿意守护幼儿的原生态,是否认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2.问题聚焦:游戏材料那些事

活动目的:通过游戏材料的体验操作和讨论,引发游戏材料提供背后的思辨。

活动过程:

(1)头脑风暴:小组分享投放扑克牌这份材料的思考和行动,现场记录教师相关的思考与行动,不断丰富补充,达成初步的共识。(重点介绍三个投放方式:目标导向式、探索发现式、自由开放式)

(2)思考:经过集体梳理后,你觉得跟自己原来的思考和行动有什么不一样?

(3)问题聚焦:小组自领一个问题进行解读和分析:

①自主性游戏材料如何体现幼儿的自主?

②自主性游戏材料投放上教师该做什么?

(4)小组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和完善,达成共识。

(5)游戏材料背后带来的思辨:树立材料观——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投放材料,同时需要明确游戏材料的使用是否能真正体现自主精神,并不是取决于幼儿本身,而是取决于成人对幼儿的信任度,以及对游戏材料提供背后的思辨力度。

(6)观看分享:参观HighScope美国总部示范幼儿园——艺术区角布置介绍。

http://v.zhudongxuexi.com/a_tour_of_the_highscope_demonsgtration_preschool_word_2_art.htm,说说获得了什么启示。

3.集体研讨:点击幼儿游戏行为

活动目的:

(1)通过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其发展提示,进一步拓展头脑中的“意义参照系”。

(2)尝试小组设计有质量的游戏观察量表,明确观察要义。

活动过程:

(1)一张照片的启示,请教师分别从观看和观察角度进行解读,引出观察需要我们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意义参照系”。

(2)小组诊断:小组从幼儿游戏的表征行为、构造行为、合作行为以及规则行为,分析观察的要点以及发展提示。

(3)观看视频,记录单位时间的幼儿游戏行为,并写出观察与反思,集体分享。

(4)每组根据游戏行为观察要点设计游戏观察量表。

(5)现场观摩,进行操作观察与分析。

(6)调整表格,集体分享,达成共识。

(7)分享活动:优秀的游戏观察量表分享。

4.行动策略: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5.视频欣赏:孩子的世界

自主性游戏,想说爱你不容易(三)

【活动目的】

(1)在理清自主性游戏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自主性游戏中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的判断依据,通过集体案例分析,明确介入的优先等级。

(2)通过分组角色扮演,尝试探索自主性游戏中各种情况的介入方法。

【活动过程】

1.开场游戏:民间艺术团狂欢节

活动目的:活跃气氛,从策划表演感受自主创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教师根据问题纸寻找小组,分组落座。

(2)引出主题,交代任务:组建了四个民间艺术团,选出团长。每个民间艺术团要出一个大家都参与的节目,展示的时间为1~2分钟,展示的形式不限,狂欢就行。准备的时间是十五分钟。

(3)各个民间艺术团排练,主持人观察每一个教师的参与情况。

(4)现场展示:各民间艺术团狂欢节。并讨论:请艺术团的团长分别来说一下你们是如何排练的?你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团长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你是一个好团长吗,为什么?你们觉得狂欢开心吗,为什么?这个活动对于我们今天的主题,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指导介入有什么思考?

2.思维大碰撞:游戏介入的那些时机

活动目的:明晰自主性游戏中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的判断依据,通过集体案例分析,明确介入的优先等级。

活动过程:

(1)小组头脑风暴: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请每一组的教师回忆自己参与孩子游戏的情景,与同伴分享哪种时候需要介入,哪种时候不需要介入。

(2)小组成员撰写操作纸,以开火车的形式表达自己组的观点。可以修整别组的观点,但不可以雷同。

(3)案例分析:我该先去哪里?

小组分享案例,并讨论:请根据案例判断你会先去哪里,为什么,你会做什么,然后去哪里?为什么?并结合案例情况说说观察孩子在区域里的状态的基本判断是什么。

(4)汇报员汇报,其他组补充。

(5)小结,明确介入的优先等级。

3.体验式培训:自主性游戏介入的方法

活动目的:通过分组角色扮演,思考自主性游戏中各种情况的介入方法。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教师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经常会面临这样几个问题:情感安抚,解决困难,解决冲突,推进游戏。请每组自领一个题目,进行角色扮演,并阐述你们的介入方法。

(2)小组自领问题进行角色扮演,汇报员汇报介入的方法。

(3)每组汇报完了之后请其他组点评,这样的介入是否有效?

(4)利用视频和PPT进行小结。

4.问题解决:自主性游戏介入的那些思考

活动目的:通过团队合作解决自主性游戏中的普遍问题,进一步引发对自主性游戏推进的思考。

活动过程:

(1)呼应开场分组: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请每组自行解决自己组的问题,并对别组的问题开展思考。

(2)集体诊断问题,关注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介入。

(3)小结:教师介入游戏时的角色和地位,以及行为和态度是可以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的。

(4)观看海森高教师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介入视频,用一句话表达自己今天教研的感受。

【自我评量】

1.在学期初开展一次深入的调研活动,根据调研的情况尝试制定一份园本教研学期工作计划。

2.结合园本特色及当下的研究方向,设计一个专题性的教研活动方案,感受专题性教研活动方案的深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