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将李二错认成亲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十四岁的大唐柱石

“好了,该跟你们讲的,不该讲的,我都说完了。但我还是得警告你们,咱们做商人的,就老老实实经商就可以了,别总惦记着掺和朝廷的大事。”

“还有别整天一门心思琢磨朝廷大事,先把自家的事儿处理妥当再说!”

“至于祭拜老娘,我会安排,到时候你等我通知就是了。”

李凡交代完这几句,便背着手离开了。

随后现场只剩下李世民和杜如晦两人。

“克明,你对这小子刚刚说的话,有什么看法吗?”

杜如晦虽觉得李凡所言颇有道理,但这毕竟关乎一场大战,容不得丝毫马虎。

而且此前他们商议的,更多是如何攻城略地、制定战术,怎样歼灭梁师都的兵马,怎么收复其地盘,却从未从梁师都内部情况去考量。

杜如晦思索片刻后说道:“李凡刚刚说的确实很有道理,微臣觉得或许真有这种可能。”

李世民摇摇头道:“李凡说的,大概率不会有错。”

“朕现在在意的,并非梁师都是否会被灭掉,而是李凡提到的第二点。”

“克明,你即刻返回太极殿,把李凡的话传达给侯君集。倘若朔方镇内部真有人来投诚,让他见机行事,按照李凡的计策,利用好信息差。”

此前李世民等人就已商定,此次出兵攻打梁师都的主将就是大将侯君集。

“是!”

杜如晦领命,拱手欲走,可是下一刻却被李世民叫住。

“等等!”

杜如晦停下脚步,看向李世民:“陛下,还有什么吩咐?”

李世民犹豫了一下,接着说道:“让侯君集继续按刚刚的命令执行,另外通知李靖,即刻开始征兵。”

“一旦确定朔方镇开始投诚,马上让侯君集派出卧底潜入突厥,利用好这个信息差,让李靖立刻征兵,做好随时出征准备。”

杜如晦一听,立刻明白了李世民的意图。

让李靖出手,那就不只是简单收复朔方那么简单了,李世民这是在赌,赌李凡说的一切都是对的。

若赌赢了,真就有可能一举拿下突厥。

杜如晦郑重地拱手道:“陛下!微臣明白!”

很快,杜如晦便离开了。

李世民把玩着手中的茶杯,脸上满是兴奋与期待。

“李凡!希望你别让朕失望!”

..........

第二天,大将侯君集依照李世民的部署,带兵出征梁师都。

六天后,侯君集抵达朔方城城门。

然而,刚到朔方城外的侯君集,顿时就愣住了。

只见朔方城城门大开,城墙上白旗飘扬。

而在城楼的最高处,赫然挂着一颗血淋淋的头颅,正是梁师都的。

此刻,梁师都的胞弟梁洛人正率领朔方城内众人,匍匐在城外,迎接大唐王师。

侯君集来到朔方城外,看着眼前这一幕,直接惊呆了。

“陛下真是神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决胜于千里之外?”

不过,侯君集来不及过多震撼,赶忙按照李世民的指示,展开下一步计划。

“来人,八百里加急,将这封信送往长安!”

“告知李靖大将军,让他整顿军备,就说朔方城已被拿下,梁师都部已被本将完全掌控,且本将已封锁此地所有消息,让他按计划行事。”

.........

这几天,李世民在李府和太极殿之间来回奔波,每日忙得不可开交。

可是李世民却痛并快乐着。

李世民倒是满心欢喜,可有人却不高兴了。

魏征这段时间因查办贪污之事,时常要进宫面圣,可是却总找不到李世民,这让他颇为恼火,已经多次弹劾李世民。

但此刻李世民根本没空理会他,毕竟他现在真正关心的,还是朔方城的局势。

这一日,李世民又留宿在李府。

就在他熟睡之际,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咚咚咚!”

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李世民的美梦,他揉了揉眼睛起身,心里明白,这个时候来的,想必是杜如晦。

“克明,天还没亮,朕也不用上朝,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杜如晦看着睡眼惺忪的李世民,满脸激动地说道:“陛下,朔方城传来消息了!”

唰!

李世民一听,立刻来了精神,瞬间清醒过来,挺直了身子。

“怎么样了?”

杜如晦神情激动地说道:“丝毫不差!李凡那小子简直神了,事情的发展和他分析得一模一样。”

“侯君集大军到达朔方城时,所见所闻几乎和李凡说的一样,梁师都的确已被他胞弟梁洛人斩杀,梁洛人也确实率领梁师都的所有下属,迎接我大唐军队。”

“消灭梁师都,当真没耗费大唐一兵一卒。”

“侯君集控制朔方城后,立刻封锁了所有消息。”

“侯君集在军报中,都将陛下夸赞如天人一般!”

李世民闻言,神情从最初的期待,转为震惊,继而激动得难以自抑,最后整个身子都忍不住颤抖起来。

李世民接过杜如晦递来的军报,大致浏览了一番,得知李凡所说的第一步已然成功,那么第二步是否也能顺利达成呢?

李世民看向杜如晦,杜如晦立刻心领神会,两人都握紧了拳头。

渭水之盟,那可是李世民心中一辈子的耻辱,如今,雪耻的终于时候到了。

李世民说道:“渭水之耻,朕今年定要彻底洗刷,定要颉利付出代价。克明,传令李靖,与侯君集一同行动,趁着大雪还未完全封路,让李靖率军按原计划即刻出发。告诉李靖和侯君集,明年之前,朕要看到颉利的首级。”

这一刻,李世民和大唐的文武百官已经等待太久了。

从贞观元年到贞观三年,李世民忍受这份屈辱已经三年了。

“尊命,微臣这就去!”

杜如晦急匆匆地返回太极殿,这一战,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同样期待已久,现在,正是雪耻之时。

杜如晦走后,激动的李世民已没了睡意。

此刻,他脑海中浮现出李凡的身影。

“要是朕能早点遇见李凡,渭水之盟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不过,现在也不算晚!”

李世民心中感慨万千,“李凡这孩子,真是我大唐之柱石也!”

十四岁的柱石,要不是说这话的人是李世民,肯定会有人说此人脑子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