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 《布伦狄西乌姆条约》和《米森努姆条约》:公元前40年至公元前39年
由于安东尼与屋大维的关系恶化,两人都想争取绥克斯图投到自己一边。绥克斯图的确值得劝诱:穆尔库斯最近加入了他的阵营,现在绥克斯图的联合舰队的数量大约达到了250艘。[67]就在公元前40年夏天,屋大维与L.斯克利波尼乌斯·利波(L.Scribonius Libo)的妹妹斯克利波尼娅(Scribonia)结婚,利波既是绥克斯图的同党,又是他的岳父。然而,绥克斯图始终不信任屋大维,更倾向于安东尼:实际上,在佩鲁西亚城陷落之后,安东尼的母亲优利娅肯定逃到了绥克斯图那里,此举或许让人联想到,两人之间可能早有某些秘密协定。绥克斯图派遣一支享有盛誉的护航舰队(利波也在其中),将优利娅护送到安东尼那里,他利用这次机会向安东尼提出结盟。安东尼的回应虽然很谨慎,但又使对方抱有希望:假如他与屋大维开战,他将欢迎绥克斯图成为他的盟友;假如他与屋大维达成和约,他将试图劝说屋大维与绥克斯图也达成和解。这项协定成为绥克斯图在安东尼支持下对意大利沿海发起突袭的强硬理由。[68]不久,他占领了撒丁岛,并取代了屋大维任命的该省总督M.鲁利乌斯(M.Lurius)的位置。
屋大维在意大利的冷酷无情,或许还有他对L.安东尼乌斯的自由宣言的强硬回击,引发了更严重的后果。多米提乌斯·阿赫诺巴尔布斯在执政官波利奥的劝说下,也加入安东尼一边,他的70艘战船与安东尼的200艘战船一起驶向布伦狄西乌姆港。公元前43年初的结盟被荒谬地推翻了。共和派和安东尼现在共同联手对抗被孤立的屋大维,他们的背后还有绥克斯图;布伦狄西乌姆战役可能是穆提那(Mutina)战役的一个翻版,只不过现在的安东尼和屋大维比那时更加强大。然而,就像在公元前43年一样,安东尼和屋大维两人将审时度势地达成协议,但这一次是发生在严重的流血战争之前。
最初发生了几场军事行动。布伦狄西乌姆港由屋大维五个军团把守,不允许安东尼的舰队进入,所以布伦狄西乌姆处于包围之中。与此同时,绥克斯图继续袭击海岸地区。屋大维派遣阿格里帕援助这座城镇,他自己紧随其后。他的军队虽然在数量上占据优势,[69]其行动表现却很勉强,其中一些人甚至在后退。其间,发生了一些小规模战斗,安东尼略占优势。但是,直到眼下为止,双方军队的代表们都在敦促他们和解,所以根本不清楚双方是否会继续打下去。两人的朋友们也开始讨论条款内容了:麦凯那斯代表屋大维、波利奥代表安东尼进行谈判,L.科奇乌斯·涅尔瓦(L.Cocceius Nerva)保持某种程度的中立态度。而雷必达没有自己的代表,这一点并不令人惊奇(在佩鲁西亚战争期间,他在意大利已经明显失去了影响,现在他在偏远的非洲)。于是,《布伦狄西乌姆条约》就这样出笼了(公元前40年9月)。
这份条约与《腓力比协议》非常相似,除卡莱努斯死后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以外。现在,屋大维占有高卢的事实得到了认可,他还拥有了伊利里库姆(Illyricum)。安东尼不再单纯地被委托组建东方,而是被认定为东方的统治者。罗马世界的划分变得更加清晰了,随着安东尼控制东方和屋大维控制西方,伊利里亚的斯库台(Scodra)作为两人统治的分界点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雷必达可能会保留非洲,因为那是他值得拥有的。安东尼将发动对帕提亚战争为克拉苏报仇,屋大维将通过驱逐绥克斯图宣称他对撒丁和西西里岛的所有权——除非绥克斯图同意某些协定(一个有趣的附加条件)。条约还对共和派支持者进行了赦免。接下来几年的执政官人选已经确定完毕;对军团也进行了一次重新分配,安东尼接受了卡莱努斯的军队作为一些补偿。[70]
这次东西方的划分,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清晰明确。例如,东部地区的居民与西部地区的居民一样,可以向屋大维请愿,屋大维也能对他们做出权威性回应;[71]他甚至向安东尼送达一份“委托书”(希腊语:,拉丁语:mandata),让安东尼将战利品归还给以弗所。[72]但是,尽管这是双方势力的一次粗略划分,却产生了重大后果:第一,安东尼面对的是一个更加特定的东方前景。假如发生了战争,他不可能考虑再去打一场像公元前49年那样的战争,不可能再以一位新优利乌斯·恺撒的名义从阿尔卑斯山脉向颤抖的意大利进军;第二,屋大维在意大利的地位是一个无法估量的优势。公元前42年,屋大维要着手解决所有老兵的安置问题,这似乎使他陷入了困境,但他迅速摆脱了那场危机。现在,意大利应该是由两个人共同掌控,两个人都可以公开地为各自征募新兵。然而,屋大维在意大利,安东尼却在东方。事实证明,屋大维更有可能摆出一副捍卫罗马和意大利传统的姿态,来反对堕落的安东尼陷入东方的癖好和方式的怪异之举。对意大利的控制,本来是屋大维在公元前42年处于劣势的一个迹象,可是它却成为屋大维最终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安东尼和屋大维的新协定得到了两人之间进一步联姻的确认,新协定也为这场联姻的浪漫传说增添了丰富色彩。弗尔维娅适时地死在希腊,安东尼成了鳏夫。而屋大维的姐姐,那位沉稳端庄的屋大维娅将成为安东尼的新娘。这一伟大的王朝联姻将被印上统治权力联合的烙印。在这里,没有必要用克莱奥帕特拉的任何想法来使问题复杂化。
在意大利,人们为这项协定而欣喜若狂。将其与维吉尔的《第四牧歌》(Fourth Eclogue)联系在一起可能是错误的:维吉尔的诗可能写于更早的时候,大约是在公元前41年晚期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其意图主要是向公元前40年第一天当选执政官的波利奥表达敬意。但是,民间庆祝活动的很多迹象依然清晰可辨。10月12日,卡西努姆的行政长官们竖立了一座“和谐女神”雕像(a signum Concordiae)[73]来纪念这一协定。还打造了纪念币表示庆祝,例如,纪念币的一面带有“和谐女神”的头像和两只紧握在一起的手作为“议和标志”(caduceus),并带有“M.ANTON.C.CAESAR.IMP”字样的铭文。[74]几个星期后,安东尼和屋大维在进入罗马城时都举行了小凯旋仪式(ovationes)。但是,喜庆的气氛很快就消退了。首先是由于财政吃紧的三头又一次征收前所未有的重税。[75]同样严重的问题是,绥克斯图——他有理由对条约的款项感到失望——正在继续施加他的压力。就在条约签署后的几个星期内,撒丁岛便爆发了战争,先是屋大维的将军赫莱努斯(Helenus)夺回了该岛,接着,轮到他被绥克斯图的将军麦诺多鲁斯(Menodorus)驱逐出境。绥克斯图现在又接管了科西嘉岛,并向高卢和非洲进行军事渗透;[76]他对运往意大利的粮船实施了比先前更加有效的拦截与封锁。到11月,罗马再度遭受粮食饥荒,安东尼和屋大维既要面对愤怒的民众暴乱,还要处理他们各自的麻烦,两人之间的气氛在紧张的形势和彼此猜疑下,变得愈发沉闷压抑。安东尼处死了其代理人曼尼乌斯,这是一位在佩鲁西亚战役中非常活跃的人物。更令人震惊的是,屋大维把自己的将军萨尔维狄埃努斯·鲁弗斯从高卢召回并杀害了他。这位卓越非凡的人物已经被任命为下一年的执政官,他也是自庞培之后进入元老院之前就获准成为执政官的首位人物:现在他的陨落令人感到十分突然。据说,他曾经在这一年的早些时候与安东尼进行过谋划,实际上,安东尼对此已坦率承认了。尽管这是设法让人们相信的一种说法,但真相还是令人难以捉摸。[77]
萨尔维狄埃努斯·鲁弗斯之死是预先通过“元老院最终决议”(senatus consultum ultimum)而执行的。三头本身所处的特殊地位就足以批准这种紧急行动,但犹如往常一样,“元老院最终决议”更具有道德意义而不具有实际的法律判定意义。元老院的道义支持仍然值得拥有,当三头炫耀某一项宪制的时候,元老院会议就是所需要的几个场合之一。例如,屋大维娅与安东尼的结婚就面临着技术难题,因为在她的第一任丈夫马凯鲁斯(Marcellus)去世后,她正处于法律规定的服丧期内:于是,元老院小心翼翼地发布了一项特许令。[78]希律作为犹地亚国王将得到承认:对此安东尼和屋大维已经达成了共识,不过还是要遵从元老院的正式决议,并且安东尼也参加了这次讨论;紧接着,在执政官的带领下,一支庄严的队伍向卡皮托利山进发。[79]公元前39年间的某一时刻,三头还促使元老院通过了一项法令,认可他们在过去和未来的所有行为均具有合法性:[80]尽管这是一种相当古怪的方式,但还是符合宪制的。像两年前的L.安东尼乌斯一样,三头显然感到了传统的共和情感确实值得让人铭记在心。
但是,和解的确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布伦狄西乌姆条约》也明确设想了与绥克斯图达成协议的可能性。然而,对于绥克斯图本人是否同意还是不清楚:在绥克斯图的追随者中似乎存在着意见分歧,而且这种分歧很大。我们得知,海盗出身的舰队指挥官麦诺多鲁斯主张逼迫绥克斯图继续战争,斯泰乌斯·穆尔库斯(Staius Murcus)和其他人则持反对意见;这些问题被绥克斯图的猜疑弄得模糊不清,到目前为止,他还是完全不信任穆尔库斯。正在此时,穆尔库斯神秘死亡了。不过,绥克斯图仍然意识到了穆尔库斯的忠告很有说服力:他本人应该对一场全面战争中的诸多机遇始终保持一种现实态度。公元前39年春季在埃那利亚(Aenaria),双方进行了一次初步的会晤与协商。斯克利波尼乌斯·利波作为绥克斯图的代表,再一次出现在调和会谈中。接着,在盛夏,或许迟至8月,屋大维、绥克斯图和安东尼在米森努姆海岬(Cape Misenum)举行会谈并签订了条约。[81]绥克斯图将保留科西嘉、西西里和撒丁岛,并且还获得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他对这些地区将拥有五年的统治权限。他们一致通过了公元前32年以前诸年执政官的人选:利波被任命为公元前34年的执政官,绥克斯图在五年统治期结束时,担任公元前33年的执政官。就眼下来说,他可以拥有占卜官职权。作为对这一切的回报,他将解除对意大利的封锁并调离军队,同意不再建造船只、不再接收逃亡奴隶、保证罗马的粮食供应并“清除海盗”。由于对被宣告为公敌的人颁布了一项特赦令,他的追随者们将获准返回意大利:将就他们所丧失的财产获得一些补偿。他的那些奴隶身份的追随者们将获得自由;他的那些自由民出身的士兵也将获得与三头同盟的士兵一样的退役金。这些最终的让步,无疑是安东尼和屋大维随时准备给予的让步:他们会对绥克斯图众多的追随者进行安抚,假如战争再次爆发,绥克斯图将会发现,他很难再将这些士兵召回自己的队伍了。[82]他们还讨论了一些更加符合宪制的话题,这是一次更加冠冕堂皇的关于“恢复共和国”的会谈:或许在八年内实现目标。[83]
为庆祝这一协议,在绥克斯图的战船上举行了盛大宴会,这再度成为后来文学作品写作的丰富题材,据说,善于虚张声势的麦诺多鲁斯盯上了锚缆,他打算切断它,试图促使绥克斯图成为世界的主人。[84]这一协议的确不牢固,尽管没有多少传奇浪漫的因由——协议的大部分内容显然是削弱和威胁屋大维的势力,而不是安东尼的势力。这项协议还使安东尼自由地返回东方。他在罗马短暂逗留之后,便在屋大维娅的陪伴下,于公元前39年10月2日前往东方。[85]从此他再也没有看到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