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闻界反抗日本侵略史(1903—194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因及研究意义

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的两个古老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原本应该成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日本却给中国带来了罄竹难书的浩劫和灾难。东北作为日本侵略中国的首选地区,自中日甲午战争始,便遭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染指。日俄战争后,日本凭借自身优势逐渐在东北站稳脚跟,并将东北作为实现其侵略中国、实现大陆政策的突破口,不断寻找、制造各种时机,大肆侵犯中国主权,扩充自身势力范围,直至发动侵略战争。

当一个民族企图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时,往往会从文化上设法渗透,进而达到对该民族思想和精神的控制。应该看到,日本对中国东北乃至全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不单单借助于刺刀和枪炮来诛杀中国人的肉体,还善于借助文化,尤其是借助于新闻舆论这把软刀来制造声势,灌输观念,蚕食中国人的心灵。这种侵略对人的戕害比武力屠戮更为隐秘和深厚,因为它作用于人的精神而非肉体。因此,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面目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

著名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爱德华·W.萨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一书中,曾经深刻指出了文化的殖民和霸权、文化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共谋关系。在他看来,文化并不总是宽容的,而是有侵略性的。“在一切以民族划分的文化中,都有一种想握有主权、有影响、想统治他人的愿望。在这方面,英国、印度与日本文化都是一样的。”[1]他还指出:“文化成为一个舞台,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在这个舞台上较量。文化不但不是一个文雅平静的领地,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战场,各种力量在上面亮相,互相角逐。”[2]

以日本这个妄图长期占领中国、将中国彻底殖民地化的岛国为例,近代以来,其在制定对华方针政策时呈现出了时间性、阶段性和区域性三个特点,并由此为实现所谓的“国策”采取了不同应对措施和方法。日本在对中国实施武装侵略及政治管制之前,便在文化上进行了持之以恒的影响和渗透,在此过程中,其确定的核心宗旨是:要发动侵略战争,必须要将敌对国的文化进行彻底的调查和研究,即文化入侵先于战争入侵。对于日本侵略者而言,对中国实施文化入侵的最佳策略无疑是借助于报刊、广播、通讯社等媒介手段先行发动新闻侵略,在舆论宣传上周密部署、有序推进。但东北地区的国人媒体也从未坐以待毙,而是竭尽所能,将抵制列强侵略的思想贯彻到新闻实践当中,进行必要的还击。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曾提及充满着各种话语较量和抗衡的权力场。即“是一个包含许多力量的场域,受各种权力形式或不同资本类型之间诸力量的现存均衡结构的决定。同时,它也是一个存在许多争斗的领域,各种不同权力形式的拥有者之间对权力的争斗都发生在这里”[3]

在中国的版图上,东三省自古以来享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北接西伯利亚,南临渤海和中原,西达蒙古直通中亚,东望朝鲜半岛和日本海,并且拥有相当丰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等,因此很早便成为令日本垂涎之地,也自然成为20世纪各帝国主义国家权力角逐的特殊场域。而在日本侵略东北的进程中,东北的新闻生产场域即是各种不同力量之间博弈的场所。

正缘于此,从新闻传播视角出发,深入考察日本侵略者染指中国东北前后,如何在东北境内借助于传媒舆论,实施有目的、有蓄谋的侵略和有组织、有威力的严酷统制;系统地爬梳东北新闻界是如何一步步认清军国主义操纵下日本人媒介的实质,又是以何种姿态沉着应对及顽强抗争的脉络,并做出客观的评判,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国内的新闻史学著述中,关于日本侵华以来对东北实施的新闻侵略问题鲜少做系统观照,更很少有学者对东北新闻界为抵制日本新闻侵略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给予较为深入的研究,这就使得东北新闻史上部分媒介及新闻人的诸多努力无法被学界广泛认知。因此,以日本对东北的新闻侵略为触发点,以东北新闻界对日本新闻侵略的反抗轨迹为观照对象,必将进一步拓展现有东北新闻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广度,丰富相关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

东北新闻事业的开端尽管在国内相对迟滞,但其所面临的复杂形势、遭受的挫折及磨难某种程度上却是关内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面对强行闯入并试图进行文化绑架和舆论掌控的日本人媒介,东北新闻界一度奋勇搏击,努力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和新闻侵略。本书将紧密围绕中日两国媒介相互博弈的过程展开论述,同时将揭示出中日双方媒介在东北由于所处位置、力量对比的不同所呈现出的不同形态,进而剖析在不同局势下出现的博弈局势、关系变量及博弈结果,重点展现东北新闻界反抗日本新闻侵略的艰辛历程,从而进一步揭示帝国主义强权的本质,凸显中日媒介博弈的复杂性。

在研究中,将进一步挖掘东北新闻界这一独特样本,充分展现民族气节和精神力量的伟大。尽管由于日本人媒介占据着“先发”优势,也因政府当局的决策失误而令东北新闻界由被动防御到主动出击,再由顽强对弈到对弈失败,但东北新闻界所展现的可贵的抵抗精神,至今仍鼓舞着广大中国民众;东北新闻界所勾勒出的由弱到强、由爆发到隐忍再到曲折反抗等轨迹,以及这一变化与政府当局面对强敌时表现出的政治立场的内在关联,在中国新闻史上也便成为独特的样本,值得后人深思。

因此,通过论述日本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报刊等媒介在东北进行舆论布局,挖掘日本新闻侵略不断升级的演变过程,由浅入深,以小见大,深刻剖析以新闻侵略为主导的文化侵略的特点、实质,以及对我们国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同时重点突出东北新闻界在抵抗日本侵略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可以进一步揭示中国人民民族精神的宝贵,从而弥补当前东北新闻史研究上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