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幸福的灵魂:普拉东诺夫创作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普拉东诺夫作品出版及在中国的译介

普拉东诺夫向苏联文坛的回归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958年,以作家部分短篇小说的结集出版为标志。当时,“解冻”浪潮使得政治氛围有所缓和,对作家创作遗产的整理、发掘和出版工作由此开始,但是得以问世的作品数量有限,且大部分为短篇小说。第二阶段伴随着80年代后半期回归浪潮的到来而开始,在“公开化”和“透明性”的政治氛围和随之而来的苏联解体的大背景下,普拉东诺夫所有被禁的作品悉数公之于众。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反乌托邦三部曲”《切文古尔镇》(《民族友谊》1988年第3—4期)、《基坑》(《新世界》1987年第6期)、《初生海》(《旗》1986年第6期)和未完之作《幸福的莫斯科娃》(《新世界》1991年第9期)的先后问世。

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普拉东诺夫作品选》(两卷本,1978年),收录了他的46篇作品,其中13篇在作家生前从未发表[124]; 1984年莫斯科苏维埃俄罗斯出版社出版了普拉东诺夫作品选集(三卷本);2009年,莫斯科时代出版社出版的《普拉东诺夫作品集》有八卷,但非全集。苏联解体后重新编撰的各类文学史和教科书,更是无一例外地将普拉东诺夫作为20世纪俄罗斯经典作家收录其中。

众所周知,普拉东诺夫是一个多产的作家。然而,普拉东诺夫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却屈指可数。正如普拉东诺夫作品的译者徐振亚所言,除了几家外国文学杂志刊登过他的少量作品外,(时至2003年——引者注)我们还没有出版过他作品的单行本[125]。根据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普拉东诺夫作品在中国最早的翻译始于1986年,显然是伴随着回归文学浪潮而开展的。其中包括郭奇格译《芙萝》(收录在《苏联短篇小说选集》上册,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娄自良译《归来》(收录在《苏联60年短篇佳作选》第三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何逸译《初生海》(《当代苏联文学》1987年第3期),张广安译《戈拉多夫城》(《苏联文学》1988年第4期),古扬译《切文古尔镇》(漓江出版社1997年版),吴泽霖译《垃圾风》(收录在李政文选编《二十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编年·俄苏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徐振亚译中短篇小说集《美好而狂暴的世界》(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其中收录作家的代表作品《格拉多夫城》、《美好而狂暴的世界》、《弗罗》、《七月的雷雨》、《回归》(一译《归来》)、《第三个儿子》(一译《老三》)、《基坑》。其中,古扬先生翻译的《切文古尔镇》并非小说的全译本,未收录小说第一部分《工匠的出身》,这部分曾以单行本形式发行。由柳鸣九主编、钱善行编选的《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俄罗斯卷下》(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收录了普拉东诺夫的《困惑不解的马卡尔》(张小军译,第702—723页)、《老三》(张小军译,第724—731页)。马振寰译《心生疑惑的马卡尔》(收录在吕同六主编《20世纪世界小说经典·第2卷》,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第243—263页;同一卷还收录了普拉东诺夫的《太阳的后裔》)。进入21世纪以来,淡修安大量翻译了普拉东诺夫此前未在中文世界出版过的作品,如淡修安译《龟裂土》(收录在《湖南文学》2019年4月号,总第52期),淡修安译《以太通道》(收录在《译林》2017年第1期),淡修安译《菲尼斯特——光明之鹰》(收录在《湖南文学》2019年4月号,总第52期),淡修安译《叶皮凡水闸》(收录在《世界文学》2019年第3期)。此外,王晓宇译普拉东诺夫政论文《普希金和高尔基》(收录在《世界文学》2019年第4期)为国内对普拉东诺夫政论文少有的译介。

学术著作方面,薛君智所著《回归——苏联开禁作家五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和谭得伶、吴泽霖主编的《解冻文学和回归文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专门探讨回归文学的两部著作,二者均把普拉东诺夫作为回归文学的重要代表加以介绍。前者对左琴科、帕斯捷尔纳克、扎米亚京、皮利尼亚克和普拉东诺夫这五位曾经遭到不公正对待的作家进行了认真和全面的探讨,后者则为普拉东诺夫设立一个专章,探讨了作家的生平和作品一部一部回归的过程。

此外,还有一些文学史著作设有普拉东诺夫专章,其中由马克·斯洛宁著、浦立民等译的《苏维埃俄罗斯文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将普拉东诺夫和布尔加科夫、扎鲍洛茨基一起列为身后恢复名誉的作家,但未对其具体作品进行介绍;江文琦所著《苏联二十年代文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李明滨主编的《俄罗斯二十世纪非主潮文学》(北岳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和李毓榛主编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对普拉东诺夫一些代表作品的情节进行了介绍,并对某些作品做了点评;由符·维·阿格诺索夫主编、凌建侯等翻译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对普拉东诺夫的生平、作品的艺术手法进行了介绍,并把《基坑》作为代表作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读;由任光宣主编的《俄罗斯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则正式把普拉东诺夫与“正统”文学放在一块儿作为20世纪小说家的代表加以介绍,并以《切文古尔镇》为代表作展开了详细探讨。李毓榛所著《反法西斯战争与苏联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中把普拉东诺夫《归来》(《伊万诺夫一家》)一文作为描写战争创伤的代表作品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