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曾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作出推动“人工智能同各产业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愈加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迈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生产力始终是促进社会形态更替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无一不与生产领域的变革息息相关,而生产领域的变革则以科学技术的突破与普及为根本前提。回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历程,技术手段的迭新为学科的深化与创新提供了充足的实践借鉴、创设了多维的发展路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源泉,而思想政治教育又以人文关怀反哺于技术手段,使之服务于个体的意识自由与活动自由的实现。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信息技术成果,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融共生的过程中,既需要显现出其作为“致用之器”的普遍性,又需要彰显其承接“育人之道”的特殊性。进言之,以明道之维思考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融合关系,不仅是在信息时代反思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现实观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坚守人本逻辑的前瞻探索。
在我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发展的立足点。开展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既是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出的积极回应,也是对新时代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创新提出的时代要求。人工智能之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看似毫无关联,却已呈现出“赋能”之使然。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育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对深入推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具有深远意义。本书围绕研究主题,充分探讨并科学解答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可为等前沿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整体视域上对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述要、学理支撑、历史沿革、现状剖析、关键环节和发展路向等问题展开了深度探究,以期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提供智力支持。
目前,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然存在对智能思政的误解、智能技术的误判、智能应用的误用等亟待澄清的问题,所以针对一些含混不清的认识开展“是什么”“为什么”的现实回应是必要之举。系统构建理论体系与扎实推进实践发展息息相关:其一,以人工智能赋能的界定作为切入点,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阐释中矫正对“赋能”的看法,阐明“是什么”的问题。其二,以立德树人“新场域”、新文科发展“新进程”、课程育人“新模式”、思想政治工作“新样态”为着眼点,详细剖析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旨在为探讨新时代高校智能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厚植学理底蕴。
鉴于此,站在“全学科”背景下,回归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相遇”的原点,探讨智能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源发和知识借鉴正当其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着眼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立足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追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探求智能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支撑。依托计算机科学、教育技术学和科学技术哲学等学科知识,按照自“源”至“流”的发展逻辑,划分新世纪、大数据元年的历史节点,着重考察不同历史阶段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流变。在网络、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的历史演进中,信息技术不仅以独特的形式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而且也以技术的共同特性形成诸多宝贵育人经验,在拓宽主渠道、筑牢主阵地和优化大环境中为高校智能性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从总体上看,智能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也需要经历一个技术升级、融合加深、效果强化的过程。历史观照现实,将育人经验不断转化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智能性发展的主要力量,使高校智能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初步建构、表现形态渐趋完善、育人格局已现雏形。不尽如人意的是,“国家政策”与“高校落实”、“技术供给”与“教育需求”、“智能应用”与“主体实践”之间客观存在的矛盾,仍然是存在于高校智能性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进程中的羁绊。为此,我们应理性审视高校智能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科学回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真正需要人工智能赋能”“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何种角色”“我们需要建设怎样的高校智能性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进而重新勾勒智能性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演进、创新与发展的学术版图。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看来,科学技术固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然其最终应回归于服务人类解放的逻辑起点。由此,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传播育人知识、展现育人精神、内化技术理性、彰显育人使命的过程,这一过程既需要突破形式意义上的技术手段、技术工具、技术载体等技术运用,也需要关涉个体成长与心灵完善的价值归宿。正所谓“道以成器,而器以载道”“无其器则无其道”。“道”与“器”的关系犹如心灵关照与物质支持,二者相辅相成,难以剥离。“器”是“道”的前提,“道”是“器”的目的。在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中,如果人工智能谓之“器”,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谓之“道”。以人工智能开发新型载体、营建育人环境、创新管理机制、提升队伍素养,所体现的正是“载道之器”的功用,以期通过“器”的革故鼎新,实现“道”的价值升华。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着眼未来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学科,就在于能够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毫无疑问,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伦理规范化、教育理性化、管理网格化的内涵式发展原则,以此促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无限算法与有限意志、数据物联与人文关怀的内在统一。对于构建“大思政”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服务育人理念,高校智能性思想政治教育从智能应用入手开展仿真式教学、精准化管理、无边界教研,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无缝育人、全方位协同联动,以人工智能切实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科学描画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图景。
关键词:人工智能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