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文学批评机制功能系统论

文学批评是对文艺创作及其作品进行阐释、分析、评价的行为与活动,文学评价是批评的最为基本也最为根本的功能作用,集中体现文学批评性质特征及运行活动规律与特点,同时也是古今中外文学批评实践与理论的共识。文学批评立足于当下正在发生和进行中的文学现象及作家作品的评论,其目的是更好揭示、阐释、分析、评价作家作品价值,不仅能够更好促进文学功能的发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及审美需求,而且能够更好引导与指导文学健康有序发展,增强文学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体现文学批评的正能量及文化软实力。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文艺发展及文艺批评工作。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针对文艺批评指出:“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机制,精简评奖种类,改进评奖办法,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度。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培养高素质文艺评论队伍,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其中提出“培养高素质文艺评论队伍,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批评职责,这正是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对文艺批评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文艺批评性质特征与功能作用的揭示,更是对文艺批评价值意义的深刻阐发。因此,文艺批评家肩负历史时代重大使命,应该认识到推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充分重视文艺批评大发展大繁荣。

历届党的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文艺发展及文艺批评建设工作。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发表文艺工作纲领性文件与马克思主义文论批评经典《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围绕文艺“为什么人服务”与“如何服务”重大问题讨论,旨在确立文艺性质特征、目标方向、功能作用、价值意义,阐发文艺批评的正确引导、公正评价、价值导向的功能作用,批判与纠正当时文坛的各种错误思潮与模糊认识,激发文艺工作者创作与批评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推动了延安文艺及中国现代文艺发展,进而推动抗战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程。

在与时俱进的文艺发展新形势下,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高度重视文艺工作。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讲话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1]习近平讲话既高瞻远瞩地对文艺发展战略及方向、方针、目标、路线进行顶层设计,又联系实际针对文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 ‘数量’ 缺 ‘质量’、有 ‘高原’ 缺 ‘高峰’ 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针对文艺批评职责及功能作用,习近平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因此,习近平讲话精神不仅是从社会主义文艺性质、方向、目标高度提出文艺发展的战略规划与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而且是对文艺工作者及创作与批评的希望与要求。从这一角度而言,习近平讲话既是党和国家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的经典文献,为开创文艺发展新纪元及文艺批评改革创新树立了典范与榜样。

认真学习习近平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讲话内涵实质,贯彻落实并践行在具体实际工作中,这是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与任务。2016年3月18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一届五次主席团会审议通过《中国文艺评论工作者自律公约》,倡导“爱国为民”“坚定立场”“科学说理”“敢于担当”“继承创新”“遵纪守法”“德艺双馨”等七项原则,明确文艺批评及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职责与义务,成为批评界共同遵循的批评原则、精神品质、职业道德、行业自律、工作规范、事业追求的批评公约,形成文学批评运行与发展的内驱力及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