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本书研究范围和论述体例
本书研究晚清海外竹枝词,首先需要确定竹枝词的划定标准。在竹枝词创作的漫长历史中,出现了比较复杂的情况。直接题为“竹枝词”的作品固然甚多,无竹枝词之名而实为竹枝词的作品也不少。胡怀琛《中国民歌研究》述说刘禹锡创文人竹枝词后说:
此外也有别人仿作。同时别有《杨柳枝》,后人沿作《杨枝词》,或《柳枝词》。到了南宋时,叶适仿《竹枝词》另作《橘枝词》。前清顾涑园,作《桃枝词》。最近又有人作《桂枝词》,《松枝词》。又有人纪日本风俗,作《樱枝词》。大概凡是木名,无不可以袭用。[122]
朱自清论竹枝词,在《中国歌谣》一书中引用了这段话[123]。显然,不能因为题名字面的区别,把模仿竹枝词的诗歌摒弃于竹枝词之外。实际上,竹枝词的“文孙”不仅有“木名”的,更有其他五花八门的名目。如何确定竹枝词的标准,“名”与“实”的问题令学者很困扰。如何取舍,笔者服膺徐恭时的观点:
现在的一些论文与竹枝词专集、选本,其范畴每限于题目上标明“竹枝词”者,对于“体格”全同,但题目另标别称者,则不予连论与取材;是否确切,值得商议。笔者约计,凡同体格而标题别称之作,其数量远远超过于题目标明“竹枝词”者,若按前者论收,将使大量“同体别称”的竹枝词,摒之于“竹枝”花圃之外,成为“遗珠”,将使竹枝词史,产生断层缺岭现象。……这一束缚竹枝词范畴的无形绳索,宜予解开。[124]
根据徐氏统计,如“棹歌”、“渔唱”、“欸乃”、“衢歌”、“市景词”、“百咏”、“杂咏”等竹枝词的别称,有一百一十个之多[125]。孙杰在《竹枝词发展史》博士学位论文中专有一节“竹枝词名称汇考”,分四种情况讨论:“题中明确标明‘竹枝’之名者”、“与竹枝词原有区别但在发展过程中与竹枝词渐趋混同者”、“名虽不同但实为竹枝词者”、“形式为诗但用来吟咏一地风土者”,最终认定竹枝词名称共有四十一种[126]。从孙杰的四十一种名称(包括别称),到徐恭时的一百一十种别称,距离相当大。笔者未见徐氏的专文,不能做具体的比较。估计后者的界定更加宽泛灵活。
具体到晚清海外竹枝词,雷梦水等编的《中华竹枝词》“海外”部分收录最少,兹不具论[127]。王慎之、王子今所辑的《清代海外竹枝词》所收录的十八种作品中,有五种日本竹枝词都不以“竹枝词”命名:何如璋的《使东杂咏》、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濯足扶桑客(刘珏)的《增注东洋诗史》、姚鹏图的《扶桑百八吟》、郁华的《东京杂事诗》。编者将这些作品选入,皆能从作品本身或学者著作中找到根据[128]。《清代海外竹枝词》标准偏严,属于徐恭时所指出的体格全同,但题目另标别称者则不予取材的情况。比较而言,丘良任等编辑的《中华竹枝词全编》则收录较宽。《中华竹枝词全编》“海外卷”收入的九十种竹枝词作品,有四十八种不以“竹枝词”命名,其中有的沿用了雷梦水《中华竹枝词》和王慎之、王子今《清代海外竹枝词》的选篇,有的是编者新增。这些新增的篇目中,有的笔者以为选取恰当,如袁祖志《巴黎四咏》,斌椿《海国胜游杂咏》等,有的则明显不妥,如《泰国诗人节唱和诗》四种、《谅山大捷歌》八种。《中华竹枝词全编》收录过宽,或者与编者意识放开而不能适度把握有关。这种情况也非孤例。笔者所见研究文献中,甚至有把竹枝词的入选标准放宽至“七言四句”的[129]。确实,为竹枝词确定标准是很难的,窄则易于苛,宽则流于滥。以笔者愚见,确定竹枝词标准首先要从名称、别称上考虑,再以内容核检。如果从名称、别称上都不能体现为竹枝词,则要从作品内容本身判断,只有真正符合竹枝词的“体格”,才可以接受为竹枝词。处于中间地带,可收可不收者,以宽就宽,收录无妨;不可收录者,则断然不收。如此才能维护“竹枝词”这一文体的自身规定性。附录一《晚清海外竹枝词一览表》就是根据这一原则制作的。
确定竹枝词作品标准之后,再说明本书的研究范围。简单地说,本书的对象为晚清年间(1840—1911)问世的海外竹枝词,具体的研究,则以欧美为主。晚清海外竹枝词种类繁夥,长短不一,长者百余首,短者只有一二首,内容涉及亚、欧、美等多个国家和民族,五色纷披,若对所有作品擘笺作论,不甚实际。这些竹枝词中最有特色和价值者,为欧洲竹枝词与日本竹枝词,比较而言,国内近年对日本竹枝词的研究比较多,对欧美竹枝词研究则较少。故本书的目标为对欧美竹枝词做整体的研究,关于日本和东亚、东南亚一带的竹枝词,则酌情稍涉。
本书采取文献学研究与意义阐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具体有几个方面:
(1)作品辑佚。搜求现存竹枝词辑集未收的海外竹枝词著作。其中包括有文字记载的作品以及当收而未收的作品。
(2)文字笺释。晚清海外竹枝词作品如果没有自注或自注不多,会比较难懂。即使自注较多,因缺乏历史背景的了解,读者对其中的意思,也往往难于体会。故本书的一项内容,是利用作者的其他著作以及同时代海外著述,为作品做笺注。
(3)史实考索。除了弄清作者的籍贯、出身、生平事迹、放洋始末等一般事实,本书还对竹枝词作者在国外的活动,做重点考辨并提出观点。
(4)意义阐释。如上节所述,笔者力求超越近代化研究模式,从中西差异和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对晚清海外竹枝词作品做出符合实际的重新阐释。
(5)风格分析。主要探讨作品的艺术特点和美学风格。海外竹枝词作品并非篇篇佳什,字字珠玑,程式化的平庸之作也不少。笔者将根据作品情况做随机分析或评价。
笔者最初设想将此书分为“文献篇”“文化篇”“文艺篇”三个部分,分别论述。但在写作过程中,感觉这样的结构会造成交叉重复,一些问题亦难以展开讨论。故仍选择以作者作品划分内容,分章论述。虽然如此,在每一章,皆贯穿了以上三种内容,读者幸察之。
[1].丘良任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一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前言,第5页。
[2].周作人:《过去的工作》,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3].以上孟郊、顾况、张籍诗例,引自孙杰《竹枝词发展史》,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 2012年,第14页。
[4].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一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5].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一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6].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一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7].见爱新觉罗·弘历《昆明湖泛舟拟竹枝词》,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二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79页。
[8].杨际昌《国朝诗话》云:“朱竹垞最工绝句竹枝体,国朝无出其右。”(转引自严迪昌《清诗史》上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20页)周作人云:“(竹枝词)元明之间所作亦不甚少,唯清初朱竹垞的《鸳鸯湖棹歌》出,乃更有名,竹枝词之盛行于世,实始于此。”(周作人:《过去的工作》,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9].王利器、王慎之编:《历代竹枝词》(初编),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竹枝考(代序),第6页。
[10].丘良任:《竹枝纪事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11].竹枝词之体格以七言四句为主,但亦有不少次要形式。唐人皇甫松有《竹枝六首》,为七言二句(每句前四字下注“竹枝”二字,后三字下注“女儿”二字,如“山头桃花竹枝谷底杏女儿,两花窈窕竹枝遥相应女儿”。此种做法,引起后世学者的兴趣,亦产生纷纭的解释),宋人周行己的《竹枝歌上姚毅夫》为七言五句,贺铸的《变竹枝九首》为五言四句,明人朱诚泳《竹枝词六首》为六言四句,皆偶然一见之变体。雷梦水等所编《中华竹枝词》前言云:“千百年来文人的《竹枝词》绝大多数还是师宗七言四句体的。”(雷梦水等编:《中华竹枝词》(全六册),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前言,第6页)
[12].《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72页。
[13].王士禛:《带经堂诗话》,《续修四库全书》1699册,影印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第207页。
[14].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63页。
[15].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五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608页。
[16].丘良任:《竹枝纪事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唐序,第1页。
[17].竹枝词亦非“吟咏风土”能完全涵盖,如有的作品用来戏谑(如黄庭坚的《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诵书声调悲壮戏作竹枝歌三章和之》),有的用来酬赠(如周行己的《竹枝歌上姚毅夫》),有的写纪游(如杨万里的《过白沙竹枝歌六首》),有的写思乡(如汪梦斗的《思家五首竹枝体》),有的用为酒令(如贺铸的《变竹枝九首》),有的用为贺寿(如李东阳的《寿陈石斋母节妇竹枝七首》),等等。专咏一物、写一事者更不少见,如清人的《红楼梦竹枝词》《别琴竹枝词》等。但这些都不是竹枝词的主流,在此姑置不论。
[18].孙杰:《竹枝词发展史》,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2年,第174页。
[19].丘良任:《竹枝纪事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施序,第3页。
[20].顾柄权编:《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序,第3页。
[21].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三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71页。
[22].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二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58页。
[23].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一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1—223页。
[24].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一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00—305页。
[25].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一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5—364页。
[2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是编作于淳熙间,取华亭古迹,每一事为一绝句,题下各为注。然百篇之中,无注者凡二十九,而其中多有非注不明者。以例推之,当日不容不注,殆传写佚脱欤。”(《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88页)
[27].丘良任:《竹枝纪事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施序,第4页。
[28].孙杰:《竹枝词发展史》,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2年,第174页。
[29].夏晓虹:《吟到中华以外天——近代“海外竹枝词”》,《读书》1988年第12期。夏晓虹教授认为“依赖注解的诗歌,本身的可读性、完整性便很可怀疑”,一般而言固然如此,但竹枝词作品却另当别论。专咏方言的竹枝词如《滇南诸夷译语竹枝词》、《别琴竹枝词》,如无注文则无法阅读。专咏风土民情的竹枝词有时亦赖注解传达诗艺的三昧。即如夏氏举的单士厘《日本竹枝词》中的例子,“乙女衣装粲粲新,共抛羽子约亲邻;无端桃颊呈雅点,广袖频遮半面春”,“大书檐额喜多床,理发师谙各国长;华式欧风皆上手,只嫌坊主唤羌羌”,若无作者解释“乙女”、“羽子”、“喜多床”为何物,不通日语的读者,如何体味诗人“清新的笔调”呢?
[30].丘良任:“竹枝词之写外国,自西堂始;竹枝词之写少数民族,也自西堂始。”(丘良任:《竹枝纪事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施序,第74页)
[31].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四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150页。《日东曲》即《赋日东曲》十首,出宋濂元末时所作《萝山集》,是书日本有藏。原诗见陈小法《明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43—46页。沙起云《日本杂咏》十六首,见南汇吴氏听彝堂刻本《艺海珠尘》竹集第30册,第22—24页。
[32].林弼:《林登州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3].红河越南古代称珥江。驿站应在升龙(今河内)附近。
[34].陈诚:《西域行程纪·西域番国志》,周连宽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30页。
[35].陈诚:《西域行程纪·西域番国志》,周连宽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39页。
[36].徐中玉:《略谈近代散文、翻译、通俗文论的发展》,《齐鲁学刊》1994年第4期。
[37].尤侗以诗加注的方式写作《外国竹枝词》,自然从竹枝词传统而来,也未必不受明人地理书的影响。如费信《星槎揽胜》,也是诗文结合的,只不过每题以文为主,以诗做结。
[38].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一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77页。
[39].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七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368页。
[40].王慎之、王子今辑《清代海外竹枝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时,将一百首中记述国内少数民族地区者如“哈密”、“吐鲁番”、“乌斯藏”等十六首略去,仅得八十四首。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将原诗恢复,并将原附《土谣》十首列后。丘良任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因《清代海外竹枝词》之旧,而未加解释。
[41].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一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48页。个别字据《艺海珠尘》本订正。以下引文均出此书不另做注。
[42].《悔庵年谱》康熙二十一年条云:“予三载史局,纂列朝诸臣传、外国传共三百余篇,艺文志五卷。因撮其事可备鉴戒者,拟《明史乐府》一百篇,《外国竹枝词》一百首,其他诗别为《于京集》。”(尤侗:《悔庵年谱》卷下,清康熙间《西堂全集》本)
[43].《清史列传》第十八册,王钟翰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783页。
[44].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第一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72页。
[45].严从简:《殊域周咨录》,余思黎点校,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47页。
[46].严从简:《殊域周咨录》,余思黎点校,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19页。
[47].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第一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73页。
[48].在今苏门答腊岛中西部。
[49].即今埃及。
[50].在今非洲西北部和欧洲西班牙南部地区。
[51].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四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150页。
[52].王新生:《日本简史》(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90页。
[53].琉球今并入日本,为冲绳县。
[54].两种《中山竹枝词》皆收入乾隆二十二年(1757)周煌所撰《琉球国志略》,汪氏之作为二首,林氏之作为十六首。王利器《历代竹枝词》录林麟焻之作,题为《竹枝词》,附记云:“《琉球国志略》卷一五录此十六首,以《中山竹枝词》为题。《晚晴簃诗汇》、《清诗纪事》均录,以《琉球竹枝词》为题,无第四及第八首。《国朝全闽诗录初集》卷七录第一、二、三、五、六、十二首,以《琉球竹枝词一百首选六》为题。”(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一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35页)备考。《中华竹枝词全编》录汪氏二首、林氏十六首,皆题名《琉球竹枝词》,然“作者简介”云林氏为册封使(丘良任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七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674页),不确。
[55].徐葆光《中山竹枝词》八首,收在周煌《琉球国志略》卷十五。黄子云《琉球纪事咏》二十首,收在《长吟阁诗集》卷一。《中华竹枝词全编》“作者简介”谓黄子云“尝随徐葆光正使册封琉球”(丘良任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七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678页),误。
[56].李鼎元《使琉球记》卷一云:“向例,正副使许自带谙晓医术医士二名随往,至家人跟役,正使许带二十名,副使许带十五名。”(李鼎元:《使琉球记》卷一,师竹斋藏版,第6页)《师竹斋集》卷十四有“哭寄尘”一诗,作于使琉球归国以后,诗中有“为僧不诵经,终日手一管”,“适余使中山,自荐色无赧”(李鼎元:《师竹斋集》卷十四,师竹斋藏版,第15页)之语,则寄尘上人为一僧人,为李鼎元使中山之随从。《中华竹枝词全编》写作“寄尘山人”(丘良任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七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674—675页),盖手民之误。
[57].李鼎元:《师竹斋集》卷十三,师竹斋藏版。
[58].丘良任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七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676页。
[59].以上见周煌撰《琉球国志略》,《续修四库全书》卷十五,影印乾隆乙卯漱润堂藏版。
[60].以上见李鼎元《师竹斋集》卷十三,师竹斋藏版。
[61].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一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39页。
[62].杨昭全、何彤梅:《中国—朝鲜·韩国关系史》下册,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90—591页。
[63].杨昭全、何彤梅:《中国—朝鲜·韩国关系史》下册,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22—623页。
[64].《清史列传》第十册,王钟翰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180—3184页。
[65].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第三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影印版,第2396页。
[66].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第三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2272—2273页。
[67].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三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158页。以下引文皆出此书,不另做注。
[68].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三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104页。
[69].相关具体情况见孙宏年《清代中越宗藩关系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80、106、109页。刘玉珺以为受册封的越南国王为阮福褆,误(见刘玉珺《中国使节文集考述——越南篇》,《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70].河内原名龙升,因被珥河(红河)包围,后来得名河内。富良江亦红河之称呼,清人多用之。丏香盖将富良江与珥河视为二水。
[71].孙宏年:《清代中越宗藩关系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06页。
[72].“鼻饮”谓以鼻饮水。此说法最先出自东汉,《汉书·贾捐之传》云:“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与禽兽无异。”现代学者对此仍有争论,有人认为这是对越南人的一种误解或侮辱,有人则认为确曾有此习俗。“头飞”,谓“尸头蛮”,汪大渊《岛夷志略》“宾头龙”条、费信《星槎胜览》“占城”条均有述,后者云:“相传尸头蛮者,本是妇人也,但无瞳人为异。其与家人同寝,夜深飞头而去,食人粪尖,飞回复合其体,仍活如旧。若知而封固其项,或移体别处,则死矣。”(费信:《星槎胜览》,天一阁藏明钞本,第1页)
[73].福庆纂:《异域竹枝词》,《艺海珠沉》竹集,南汇吴氏听彝堂刻本,第1页。
[74].福庆纂:《异域竹枝词》,《艺海珠沉》竹集,南汇吴氏听彝堂刻本,第1页。以下引文皆出此书,不另做注。
[75].高健:《〈西域闻见录〉异名及版本考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1期。
[76].《明史》第二十八册,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8459页。
[77].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734页。
[78].叶权、王临亨、李中馥:《贤博篇·粤剑编·原李耳戴》,凌毅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5页。
[79].叶权、王临亨、李中馥:《贤博篇·粤剑编·原李耳戴》,凌毅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91—92页。
[80].如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春正月,英军进犯台湾,福建总兵官达洪阿、台湾兵备道姚莹设计邀击,俘获众多俘虏。捷报上达朝廷后,道光帝命达洪阿等对俘虏详加审讯,弄清“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其最强大不受该国统束者共有若干?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来往?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此次遣来各伪官是否授自国王,抑由带兵之人派调?”(夏燮:《中西纪事》,高鸿志点校,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138页;王之春:《清朝柔远记》,赵春晨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15页)达洪阿、姚莹对英俘进行了仔细审讯,作《英夷图说疏》进呈(魏源:《海国图志》中册,陈华等点校注释,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1466—1469页)。
[81].十三行起于明代,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粤设海关,沿明之习,名为十三行,总揽外洋商务,换言之,十三行是鸦片战争前在广州设立、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
[82].蔡鸿生:《清代广州行商的西洋观——潘有度〈西洋杂咏〉评说》,《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83].英国汉学家德庇时(Sir John Francis Davis,1795—1890)在《汉文诗解》中曾介绍《西洋杂咏》的内容,并与《兰墪十咏》相比较,见John Francis Davis,Poeseos Sinensis Commentarii,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Vol.Ⅱ,pp.449-451。关于《兰墪十咏》,见本书第一章第三节。《汉文诗解》引用时人的一段话,似为跋文,蔡鸿生未提及,或德庇时所见为更早的版本。
[84].陆萼庭:《清代戏曲家丛考》,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第117—118页。
[85].《清史列传》第十九册,王钟翰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048页。
[86].陆萼庭:《清代戏曲家丛考》,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第133页。
[87].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三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8—2230页。
[88].王燕:《论早期〈申报〉刊载的文学作品》,《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
[89].顾柄权编著:《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第6页。
[90].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四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818页。
[91].《海客日谭》释云:“月渔先生名尧増,前黔江教谕、候选同知,子石子仲父。”[王芝:《海客日谭》,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三十二辑第318册,(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光绪丙子石城王氏刻本,第47页]
[92].有的学者怀疑他是云南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之义子刘道衡1872年“使英”的随从(张治:《钱锺书读过的晚清海外游记》,《东方早报》2012年4月8日)。但刘道衡是1872年4月从印度加尔各答出发赴伦敦的,当年9月才离开伦敦,且返程仍然回到加尔各答(田汝康:《杜文秀使英问题辩误》,《回族研究》2009年第3期),时间和路线与王芝之行皆不符。另外,《海客日谭》中作者属于清军一方的线索,如提到龙陵参将李珍国率军送行,在曼德勒住在李珍国从弟李德方的和顺玉行,及与同伴说定冲军杀贼事,夜梦“回逆”以巨炮轰击之类,都不似刻意编造。
[93].见王芝《海客日谭》,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三十二辑第318册,(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光绪丙子石城王氏刻本,第52、第73、第88、第142页。《历代竹枝词》以上各种皆有收录,但《野人山竹枝词》只二首,《缅甸竹枝词》只三首(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四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006—4007页);《中华竹枝词全编》唯收录《缅甸竹枝词》一种,但有十二首,二首超出原作(丘良任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七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693页),经核为《石壁即景》二首七绝窜入(《海客日谭》,第157页)。
[94].根据《海客日谭》,王芝等人所乘船在西班牙墨拉牙(马拉加)停泊时,此人登轮[王芝:《海客日谭》,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三十二辑第318册,(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光绪丙子石城王氏刻本,第197页]。作者介绍云:“子谷子,广东广州人氏,王宗坚其名,为小词甚有风态,年四十五矣。”(同上书,第200页)
[95].如在大西洋上:“子谷子尤详西班牙、葡萄牙二国事,的的而谭,月渔先生即所谭为竹枝词十八首,蒙因裁制为《论海》。时渤轮掣船,颠不可暂起坐,伏枕头勉力书之,手笔摇狂,终不能自定。纸上如鸦涂,如龙蚓曲,依稀仿佛,几不自辨矣。子谷子犹强和月渔先生竹枝词,逼哉!”[王芝:《海客日谭》,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三十二辑第318册,(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光绪丙子石城王氏刻本,第200页]在英国:“坐乌立可时洋楼,焚香对雨,因追忆游历欧罗巴诸国所见闻者,约略书之,疑者阕焉,不敢少涉于穿凿附会也。月渔先生为竹枝词十二首。”(同上书,第261页)在巴黎:“月渔先生信笔成《玻璃斯仑敦竹枝词》各八章,和秦七河(待考)传一阕,绘意写声,穷神极致。”(同上书,第300页)返程经地中海:“甲寅,与法墨西阿谈竟日,其言尽有关系欧罗巴者,然小杂不足书,且月渔先生已集所谈为竹枝词二十二首矣,故止书其大者一则,如右方。”(同上书,第311页)
[96].夏晓虹:《黄遵宪与早期〈申报〉关系追踪》,《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97].刘珏《增注东洋诗史》海东龙隐序:“矧即以是诗之风格,论于支那,则有船山、随园之响;于我国,则有如亭、诗佛之遗。下之故酒后茶余,足资谈柄;上之亦参赞笔削,柱下侔功。”(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第五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23页)郭则沄《江户竹枝词》自序:“或谓西堂词客,诗卷未尘;东海使星,琴歌在轸。今以马足所至,续兹蚕尾之吟;便令平子工辞,适类江东偷集。然而百年急景,陵谷已非;人籁相乘,谣吟难已。”(同上书,第3590页)姚鹏图《扶桑百八吟》末注:“大埔何氏如璋《使东杂咏》详于山川。嘉应黄氏遵宪《日本杂事诗》百篇,纲罗二千五百余年史事,日人推为巨制。予偶就见闻成本事诗一百八首,略述近事。”(同上书,第3750页)
[98].参见陈室如《近代域外游记研究:一八四〇—一九四五》,(台湾)文津出版社2008年版,附录三。
[99].《吴宓诗集》卷十二,吴学昭整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00].孙杰的《竹枝词发展史》是近年来专门研究竹枝词的一部力作,但作者也承认,在海外竹枝词和近代竹枝词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孙杰:《竹枝词发展史》,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2年,第212页)
[101].丘良任:《略论竹枝词的特点及其研究价值》,《广东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
[102].王慎之、王子今辑:《清代海外竹枝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
[103].王慎之、王子今:《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所见晚清开明人士的近代化观》,收入同名作者之《竹枝词研究》,泰山出版社2009年版,第288页。
[104].丘良任:《论海外竹枝词》,《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92年第3期。
[105].丘进:《海外竹枝词与中外文化交流》,林远辉编《朱杰勤教授纪念论文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06页。
[106].何建木:《帝国风化与世界秩序——清代海外竹枝词所见中国人的世界观》,《安徽史学》2005年第2期。
[107].早在1938年,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就曾说:“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与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化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在海外,近代化历来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主要视角;在中国大陆,新中国成立后近代史研究中的许多论争,都可以归结为20世纪50—70年代的“阶级斗争史观”和70年代末以来“近代化史观”的论争(林华国:《近代历史纵横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108].黄进兴:《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109].黄进兴:《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27页。
[110].关于这一题目,参见以赛亚·柏林《浪漫主义的根源》,吕梁等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二、第三章。
[111].辜鸿铭的《中国的牛津运动》(1909)评论说:“当整个中华民族形成了抛弃自身的文明而采取现代欧洲文明的想法时,帝国上下居然没有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对现代欧洲文明的真实情况稍有了解。”(汪堂家编译:《乱世奇文:辜鸿铭化外文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4页)衡之当时历史,这一说法并不过分。辜氏是马修·阿诺德代表的自由人文主义的信徒,他称欧洲近代的物质主义为“盎格鲁——撒克逊的传染病”(歌德语),是“粗俗和丑陋的恶魔”,认为中国放弃自己的优美而高尚的文明仿效欧洲是全然错误的。
[112].克利福德、马库斯编:《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高丙中等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代译序,第14—15页。
[113].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何高济、王遵仲、李申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1页。
[114].陈季同:《中国人自画像》,黄兴涛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115].陈季同:《中国人自画像》,黄兴涛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116].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王炜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117].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王炜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118].Chester Holcombe,The Real Chinese Question,New York:Dodd,Mead & Company,1909,pp.219-220.
[119].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第196页。
[120].袁祖志:《谈瀛录》卷三,光绪十年同文书局石印本,第1页。
[121].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1页。
[122].胡怀琛编纂:《中国民歌研究》,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第56—57页。
[123].《朱自清全集》第六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414页。
[124].顾柄权编:《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序言,第2—3页。
[125].顾柄权编:《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序言,第2页。
[126].孙杰:《竹枝词发展史》,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2年,第一章第三节。
[127].该书前言云:“我们在编选过程中,除了选入七言四句的典型‘正宗’竹枝词外,还把作者自己标明‘竹枝’的变体作品和已被前人编入过‘竹枝’、或已被公认为未标‘竹枝’而实为‘竹枝’的棹歌、风土杂咏诗等,也收录编选。”[雷梦水等编:《中华竹枝词》(全六册),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前言,第6页],但编者在编辑海外竹枝词部分时未能体现这一标准。
[128].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末句:“未曾遍读《吾妻镜》,惭付和歌唱竹枝”(王慎之、王子今辑:《清代海外竹枝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7页);濯足扶桑客《增注东洋诗史》例言:“是稿原名《日本竹枝词》”(同上书,第231页);姚鹏图《扶桑百八吟》末句:“夜长已见东方白,晓梦凄迷唱竹枝”(同上书,第393页);郁华《东京杂事诗》作者小传:“蒋伯潜《郁曼陀先生传》云:‘先生工诗,留学日本时,有《东京杂事诗》数十章……所谓《东京竹枝词》也。”(同上书,第396页)
[129].程洁在《上海竹枝词研究》中提出搜集散佚的上海竹枝词的主要原则:“第一,直接以竹枝词为题;第二,非以竹枝词为题,然专咏名胜古迹、本地风景的八景诗、十景诗,等等。此外,也包括一些杂诗、杂咏、杂述诗、杂事诗和写时事的诗。第三,发表于沪上媒体的。要之,凡七言四句,写风土记时事,或发表于沪上者,皆录入。”(程洁:《上海竹枝词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第3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