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生运动研究(1962~1974)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本书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分四章来论证和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生运动退潮的原因,基本的写作思路是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分三个层面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第一章简要分析和介绍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生运动的缘起和概况。在有关运动缘起的分析中,笔者认为美国社会的“青年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趋势、丰裕社会的“悖论”、越南战争的催化以及激进文化的熏陶等,推动了学生运动的发展。

第二章从宏观层面,即社会变迁视角,考察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生运动退潮的原因。在本书中,社会变迁的内容大致包括经济形势的变化、政治形势的变动、外交战略的变化、青年价值观的变迁以及以新闻媒体、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大众媒介与学生运动关系的变化等内容。

第三章从中观层面,即大学的视角,来考察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生运动退潮的原因。重点考察大学是怎样应对校园危机的,它的治理措施对大学生运动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理念的更新对学生激进政治的影响等问题。

第四章从微观层面,即运动本身,来考察学生运动退潮的原因。运动指导理念的混乱造成它一直处于持续性的危机之中,行动的无序与组织的分裂是运动自始至终都存在的严重矛盾。除此之外,作为“过渡人”和“边缘人”,学生身份的特殊性,以及学生代沟的存在,激进学生终要回归主流社会,激进政治不能顺利地传递给下一个学生代等原因,都会造成学生运动不可挽回地衰落。

(二)本书的创新点

与国内外学者的前期研究成果相比,本书创新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在研究方法上,力图以历史学方法为主,同时借用社会学、教育学、新闻学、影视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方法,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生运动的退潮因素做深刻的剖析;

第二,在研究内容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这场运动终结的原因,角度更为全面而多元;

第三,关于大学生运动与大众媒介的关系问题、好莱坞电影与美国大学生运动的关系问题,国内研究较少,值得深入;

第四,高校危机治理与大学生运动、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关系是中国当代高等教育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本书希望能从研究这段历史出发,给我国的高校危机治理提供些经验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