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长兄为父 徽州书院

“原来江公子也曾听闻过修微薄名,不过江公子太过誉了,妾身何德何能,岂敢与易安居士相提并论!”

王微见江河也听说过她,立即惊讶中带着谦虚地道,同时还不免有些奇怪。因为江河给他的前辍竟然是“明朝女诗人”,这话说得就好像他自己不是明人似的。

而且还有种评价前人之感,就像她平日与人谈论起前朝人物时,有时也会带上这种称呼,比如提起李清照,会说“宋时李易安”。

江河却一时没觉着自己的话有哪里不对,主要还是他一时难以立即适应现在的身份,所以有时说话还是会带上前世的习惯,也是代入前世的视角与观念来看待问题。

以他一个现代人看来,这个明朝女诗人王微,可不就是前人吗?是个大他四百多岁的姐姐。

不过就在他自己想起王微是谁时,忽然发现脑海中又附带出了许多原身相关的记忆,原来原身却是也早就听说过王微之名。

徽州本就离扬州不远,而且在这个时代,徽州这地方也是完全属于江南圈子里的,跟扬州都是归南直隶管辖,大家都是同省的。

可不像后世的安徽,被划分的半南半北,割裂感很重。以至于因皖南地区离南京更近,所以网上许多人都戏称安徽的省会是南京,将其称为徽京。

而江河前世,则正是徽京人,不过却不是市区,是乡下城郊的。

因为离安徽很近,所以他却是对安徽也很熟,黄山更是曾来过多次,甚至他大学都是在安徽上的。上的徽省的农业大学,学的园林设计专业,毕业后在徽京的某个地产公司里负责名下小区的园林管理。

好吧,其实也就是个有点儿专业知识的高级园丁,普通大爷大妈都能胜任的除草施肥打农药等工作。没办法,实在是竞争激烈,工作不好找,他也只能先将就着,好歹还算跟专业沾点边儿。

他当初高考的时候,地产行业还是个很热门的专业,各大高校的土木工程都很热,填报的人数极多。

而他高考的时候没发挥好,成绩一般,所以竞争不过,不但够不上南京本地的几所好大学,还只能报了个备选的园林专业,总算也是跟地产建筑行业有些沾边。

可没想到世界变化太快,谁能想到才大学四年时光,等到他毕业时,当初十分火热的地产行业就忽然不景气了。

许多相关的地产、建筑、设计等行业公司都开始裁人了,甚至某个知名的大地产公司都爆雷破产了,他哪儿还找得到专业对口的园林设计工作,能够有份工作糊口都算不错了。

他这个园林设计专业,倒也勉强算是理科。但可惜,不是物理相关的强理科,他不懂冶金,不懂炼铁,也不会造玻璃。

而且他也不是文科的历史专业,就只是个历史爱好者。虽然知道的不少,却大多数不算详细,也没读过专门的史书。

他最早喜欢《三国演义》,所以还特地买了本《三国志》,但可惜这种专业的史书实在不怎么看得进去,翻了几年都没看完。

一个非理科非历史专业的穿越者,到底应该怎么完成扶明灭清的壮志大业?在线等,挺急的!

对于是否最终能做到,他确实完全没信心,无非是抱着一腔热血与对开历史倒车使中华屈辱了上百年的奴清的极大愤懑而已。

眼下的徽州同属南直隶,尚是江南圈子里的一员,所以对江南的许多时事、名士,乃至秦淮名妓等,微州的文人士子们也常有谈论。

而眼下的王微已经是列名于秦淮八艳之一,与江南的许多名士都有来往,诗书唱和,声名已是响誉江南。所以原身的江河也听说过王微,自是一点儿不奇怪。

更别说原身也曾跟随其大哥江流去过好几次江南,扬州、南京、苏杭等地,都曾有去过,扬州更还去过好几次,自然是早已听说了这位出身于扬州的广陵诗伎王微。

眼下的江家因江父于三年前病故,所以江家的大部分生意都是由江家老大江流负责打理,另外则也有不少江家的旁支弟子帮忙。

长兄如父,自从江父病故后,江流这个大哥便对江河管的更加严了,虽然带他去过了好几次江南,却是严禁他出入烟花之地,而是要他专心学业与科考。

徽商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贾而好儒,被认为是儒商。许多人靠经商发家致富后,却仍然认为经商是贱业,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仍是以读书为上,若能科考得中为官,那是最好。

许多徽商大族的家训都言“富而教不可缓也,徒积资财何益乎”,都期盼子孙后代能“擢高第,登仕籍”,从而振家声,光门楣。

所谓“贾为厚利,儒为名高”,江家的家训里也有许多劝学之言,江父去世之前,都还念念不忘江河的学业。

眼下的徽州,便已是天下书院最多的地区之一。天启年间,曾有御史奏言曰:“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

东林可是出了明末赫赫有名的东林党的地方,被当时的读书人认为是天下文宗之首。而徽州居然能与东林相提并论,便由此可见这个地方的文教与书院之盛。

甚至在徽州乡下的山村里,都是每村皆有私塾。而这些私塾,大部分都是各大徽商发财后回报家乡捐办的。

前身的江河,便在徽州最大最有名的紫阳书院就读。而江家的这位二公子,被认为是江家这一代子弟中最有读书天赋的,所有江家人都对他寄予了厚望。

所以江河此时虽然已经心下决定了还读个屁书,但不再读书科考的这个口,一时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跟江母与大哥江流去开。

江河现在虽然已经消化吸收了原身的记忆,但自然仍是以自己的记忆与意识为主,前身的那些记忆。在他看来,就像是看了场超长的沉浸式电影,并不会影响他的主观思考。

所以他在觉着王微这个名字耳熟时,自然是先调动搜索自己关于王微的记忆。直到他自己想起王微后,原身所关于王微的相关记忆才自然地被连带出来。

此时过了遍这些记忆后,江河含笑道:“此又非我一家之言,我曾听闻竟陵派的退谷先生也将姑娘与宋时的李清照、朱淑真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