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从王修微到武备志

江河前世确实曾听说过这个明朝女诗人王微,后世经常有人拿她跟宋时的李清照与唐时的薛涛做对比。

而且她的身世跟薛涛类似,也是一名不幸流落风尘的歌伎。

其实古代出名的女诗人,却是大多都有类似出身。比如唐时的四大女诗人,薛涛、刘采春、李冶、鱼玄机。前两个都是乐伎出身,后两个则都是女道士,但唐朝的女道士吗,懂的都懂,其实区别不大。

而明末时期的秦淮八艳,也都是当时才艺双绝的名伎。

值得一提的是,王微也曾入选早期的秦淮八艳之一。不过因她后来嫁人较早,选择了低调生活,声名就没那么显了。

也就宋时的李清照与朱淑真不是青楼艺伎出身,都是清白人家,后嫁作了人妇。而且朱淑真嫁的还不好,似乎还跟人偷情了。

而在历史上的所有女诗人中,唯有李清照最为出名。除了她确实才华横溢,称得上独一档外,恐怕也跟其出身有关。

毕竟后世大部分人学诗,都是最先从语文课本上开始的。要是把其他女诗人的诗列在课本上,尤其是小学、中学阶段,然后老师上课时跟同学们介绍这位女诗人的出身,说是古代的名伎,尴尬不尴尬。

古代大部分女诗人都有流落风尘的经历,这点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在古代的大环境下,很多时候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古代大部分女性,是根本没机会接受教育,接触诗书文学这些东西的。

就算是出身名门,家中颇为殷富者,也最多是教个蒙学识字。

而女子识字,也大部分都是学的女孝经之类,是专门学三从四德这些东西,禁锢她们思想的,很少有人教她们正统的文学。

但风尘出身的女子则大为不同,她们的成长方向是奔着长大后出名挣钱的。而古代的有钱人,则大部分是文人士子,名门豪族这些,以读书人居多。

所以她们要想吸引读书人,就必须首先具有相当的文学素养与精通琴棋书画各种技艺才行。古代的读书人是很讲究情调的,逛青楼可不是只为那种事,除了样貌外,还必须有相当的才艺才能入他们眼。

而在古代逛青楼,也不是什么偷偷摸摸的事,在文人士子中,这可是件雅事,甚至是值得被称颂的。与一些青楼的名伎诗书唱和,得美人青睐,也是件很扬名长脸的事。

且古代的一些青楼女子,地位也并不低,名声大的那种,甚至跟现代社会的女明星差不多,影响很广,拥趸很多。而她们的文化水平与歌舞技艺等,更是秒杀许多女明星。

别的且不说,就试问现代的女明星,哪个能作首诗的?现代的女明星若放在古代,除了长的还行外,恐怕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青楼女子因为从小养育的目标与成长方向不同,所以教育方向自然也大为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与传统女性反着来的。

一些青楼中,不但从小就教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甚至有时还会请来名师教导。

等到长大之后,这些女子开始从业,经常接触的又多是文人士子这些人物,在一起也是多谈论诗文这些,诗书唱和。

有诸多文人士子交流,甚至不乏当时的一些名士指点,对这些青楼女子在文学水平上的提高也是有极大帮助。其中有些天赋的,便能够自己工诗文,善词赋了。

所以这些古代的艺伎从业者中,才更容易出女诗人。再加上她们来往的又都是读书人,且不乏些名士,但凡有首不错的诗作、词作出来,也是很容易在读书人的圈子里流传,替她们扬名。

而宋时的两个女诗人皆是清白人家出身,这倒是也恰好从侧面说明了宋朝的文治之功,以及整体文化水平与识字率的提高。历朝历代的文治之盛,恐怕无外乎宋了。

另外则是宋朝时期,其实风气还是挺开放的,女子抛头露面,操持各种行业的也很多。而且宋朝的婚姻嫁娶相当自由,连当朝皇后,都有是二婚嫁给皇帝的。这放在其他朝代,简直完全不敢想象。

后世的人,虽然常说宋明理学,但理学只是发端于宋,可在宋时的影响还很小,并不是当时的主流学说。

直到明朝时期,可能因为同样姓朱的原因,再加上有利于当时的统治,所以明太祖朱元璋才把朱熹的理学抬升到了官学上。甚至明时的八股科考,便是只考朱熹批注的四经,题目也只从这里面出,限制非常窄,可供学子们发挥的余地也非常小。

清朝当政后,也把明朝这一套全学了过去,而且限制更大。所以后世对明清时期的八股科考,都是以批评居多。

江河对于穿越过来后还要继续走科考的老路,也是非常抵触。而且时间不等人,眼下距明朝灭亡满打满算也就只剩最多二十年了。

时间都这么紧急了,还考什么考?而且都重生了,并且还重生成了富二代,还读什么书?

现在的当务之急,当然是抓紧干实事。弄钱、弄粮、弄兵,这个大明如果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就反他娘的,老子自己做皇帝不香吗?

但具体要从哪里先着手开始,江河之前却是还不及细想,也暂时尚无头绪。不过眼下遇到了王微,他却是忽然有了个头绪与想法。

王微本身只是个女诗人,甚至眼下只是个区区歌伎。她本身自然是没什么能量的,就算是换成了古代最有名的女诗人李清照在此,也照样在这方面帮不了他太多。

但江河却是从王微身上联想到了她所嫁的第一任丈夫,茅元仪。

茅元仪是明末的一个官员,同时也很有诗才,是个文学家。但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文武兼备,熟知军务。

他很早就在军中做了赞画,是现任辽东督师孙承宗的幕僚,与袁崇焕、孙元化等辽东将领也十分交好。

而且此人著作有一本《武备志》,可谓是古代的兵书大全,其中不仅选录了古代的许多兵书内容,更罗列了许多经典战役作讲解,其外还有阵法、阵图的排练,以及包括各种军资器戒的制作。

举凡涉及到军事的内容,可以说无不详备。尤其其中据说还绘制了一副十分详细巨大的《郑和航海图》,不但记录了郑和下西洋的详细航海路线,甚至还包括郑和下西洋所乘坐宝船的建造图纸与资料。

眼下的欧洲西方列强已经进入了大航海时代,开启了其海外殖民的历史,甚至连现在的澳门与台湾都已分别被葡萄牙和荷兰给占了。

世界已经进入了海权时代,所以在未来的战争中,海战与战船是必不可缺的,就算是攻打辽东,也可以从朝鲜登陆,然后从清军的背后进行偷袭。

他既然来了,不仅要灭清,也不能再让中华落后于西方,所以一支强大的舰队是必须要有的。

而据说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已经是这时代最为先进与庞大的战船,所以从王微联想到茅元仪后,江河就觉着自己必须首先要把这本《武备志》给弄到手。

不过他虽然知道《武备志》,却是不知道具体的成书年代,也不知道茅元仪现在著述完了这本《武备志》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