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焦表达法:让听者跟着你的思路走
什么是变焦呢?我们用相机拍照时会发现,使用广角镜头拍出来的照片视野开阔,通常能让我们一览全景;使用定焦镜头拍出来的照片则更细致、生动,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被放大的细节吸引。
“变焦表达法”就是通过切换镜头,变化焦距,让我们说出来的内容富有层次、获得升华,潜移默化地感染听者,让听者跟着我们的思路走。
常见的变焦表达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缩短焦距,放大视野。从微观说到宏观,以小见大,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第二种是拉长焦距,缩小视野。也就是从宏观说到微观,从虚泛的说到具体的。
第三种是转移焦点,将听者的关注点从焦点A转移到焦点B。
用这三种方式说话,不仅会让人觉得我们的表达“高大上”,还会让听者忍不住认真思考我们所说的每句话。听起来“变焦表达法”很神奇,那我们要怎么用这样的方法说话呢?
缩短焦距,放大视野
当我们想要突显或者强调某件事的重要性、价值、意义或者传播理念时,就可以使用“缩短焦距,放大视野”这个方法。
比如,某工厂生产部经理小王为了强调“服装上有线头冒出”这个细节对公司发展的危害性,在员工大会上是这样说的:
“作为一线生产者,当我听到一些经销商投诉,他们从我们这里进的服装上有线头冒出时,我的内心特别紧张。在我看来,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制作的服装上还有线头没剪掉,还意味着我们的品控出了问题,这可能会导致这些经销商选择进其他厂家的货。那我们面临的就不仅仅是客户流失的问题了,这个小细节可能会让我们都丢掉自己的饭碗,会让整个公司都陷入危机……”
小王从“服装上有线头冒出”这个小细节切入问题,再逐步将视角切换到员工的饭碗,甚至公司生死存亡的宏大视野上,这就是放大视野的过程。
再比如,我的团队在和一家公司的老板强调“会说”的重要性时,是这样说的:
人人都要说话,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说”。“说话”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修炼的能力。
一个销售员,如果不善于表达,在开发客户时,就会没有说服力;
一个管理者,如果不会表达,就很难让下属理解他的意图,也很难让老板听懂他的汇报;
一个人力资源专员,如果不善于表达,就无法说服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
一个营销人员,如果不善于表达,就无法说动公司领导采纳他的创意和拨给推广经费;
一个创业者,如果不会表达,就无法建设团队,找不到合作伙伴,拉不到投资;
一家企业“不会说”,会导致人员沟通成本高,运行效率低,未来还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做大大小小的工作汇报都需要职场人具备“会说”的能力,这种能力无论对个人来说,还是对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
听了这段话,我们是不是会感觉到,“会说”对个人和企业来说真的非常重要,自己也应该寻求方法,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了呢?
“缩短焦距,扩大视野”这种表达方法,在传播理念以及塑造产品价值时有着天然的竞争优势。这种方法会让话语如同星星之火变成熊熊燃烧的燎原烈火,吸引所有周围的目光。
拉长焦距,缩小视野
如果说,“缩短焦距,放大视野”是在“务虚”,那“拉长焦距,缩小视野”就是在“务实”。因为,拉长焦距的目的就是要把听者的注意力聚焦到某个具体的动作上,这样才能让他们尽快行动起来。
毕竟,再高深的理念和情怀都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日常行为中。
比如,马云在给员工做愿景、使命培训的时候,总会把“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落实到写好每一行代码、打好每一次电话、送好每一件快递、设计好每一张宣传图等具体的细节上。
大家看,把那句听起来遥不可及的话,缩小到具体行动的执行上,是不是就会让员工觉得,这个使命其实离员工一点都不遥远,每个员工都可以为这个使命贡献力量!听到这样的话,员工的行动欲望,也就会变得更强烈。
管理者在鼓舞团队一起实现某个目标的时候,不妨尝试一下这种方法,把团队的目标拆解并落实到一个个可执行的行为中,这样,带领他们一步步朝目标奔去会更省力。
向领导做汇报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目的是告诉领导:“我们已经开始进行某项具体行动了。”
假设你是某公司质量管理部的负责人,近期公司的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下降,老板来问责时,说:“最近怎么总有质量投诉?”你就可以用“拉长焦距,缩小视野”的方法回答:
“抱歉,老板。我们最近的质量控制水平的确有下降的趋势,这是我们的管理问题。不过,好消息是,我们已经找到了问题所在,并且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具体措施的角度说,我们将会针对所有质检人员展开培训,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新的质量控制系统,从而减少错误的发生。”
这个例子中的负责人通过告诉领导具体做法,让领导对日后的工作有了信心,我们在领导问责时,也要将答案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
转移焦点
转移焦点就是让听者的注意力,从A转移到B上来。
例如,同样是在酒吧卖坚果,小王的业绩比其他人高,他接待的大多数客户都会从他这里买走坚果。他和其他人的销售方法有什么不同呢?其他人在接待客户时,问的是“要不要买点坚果”,而小王问的是“要花生还是腰果”,他一下就把客户关注的焦点,从“要还是不要”,转移到“要花生还是腰果”上来,他卖坚果的成交率自然就提高了。
运用这个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把听者引导到我们的目标方向上,促使他们做出我们想要的行为。下次和客户沟通时,我们就可以让“转移焦点”这个方法帮助我们更快地达成交易。
另外,跟下属谈话时,也可以应用这个方法。多问“如何做”,少质问“为什么”,把焦点从找借口转移到找方法上来。
我们来看下面两组问题:
“你为什么又迟到了?”“办公室为什么这么乱,该由谁负责?”“你为什么又没完成本月的业绩?”—问出这类问题时,领导得到的将是一堆借口和理由。
“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免迟到呢?”“怎么做可以让我们的办公区一直整洁呢?”“我们用什么思路才能达成下个月的业绩目标呢?”—这样问时,领导将得到改善的方法和新的可能性。
从这两组问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引导听者想未来“如何做”,而不追究过去“为什么”会发生这类事情,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其次,提出问题时用“我们”开头带有亲和感,不要用“你”将自己和对方对立起来,和提问者对抗的一方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往往会找借口。
核心要点
切换镜头式的“变焦表达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缩短焦距,实现以小见大。
第二种,拉长焦距,聚焦具体行为。
第三种,转移焦点,提升表达效果。
如果我们能灵活运用这三种变焦方法,升华我们的表述,就基本能引导听者顺着我们的思路思考,并做出我们期待中的决策,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