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中国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董仲舒:“天人合一”说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著名思想家,被称为“汉代第一大儒”。他一生治经著述,开一代经学之风。他广采博纳,实现了对先秦诸子的真正综合,构建了一套新的儒学体系。特别是他首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汉武帝的肯定,儒学从此登上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宝座,巩固和加强了以刘氏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王朝统治,促进了西汉王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西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春秋繁露》一书中。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汉继秦必须“更化”(即改革),还向汉武帝提出了进行“更化”的种种方策,其中最重要的是指导思想上的改革,即实行“大一统”和“独尊儒术”的方针:“《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认为,君主之所以没法实现统一,以致臣下也不知道该遵守什么,是因为每个经师传授的道不同,每个人的论点各异,百家学说旨趣也不同。因此他提出所有不属于儒家“六艺”范围之内、不符合孔子学说的学派,都禁绝其理论,不许它们与儒学并进,使邪恶不正的学说归于灭绝,这样做就能政令统一,法度明确。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建立在《春秋公羊》的基础之上,这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政策,但对整个汉代时代风貌的变化也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最典型的一点就是汉代巨丽美学的形成。秦汉的大一统形成了秦汉美学对大的推崇,在美学上体现为一种巨丽之美。

汉赋作为汉代的一种主流艺术形式,对这种巨丽之美体现得尤为明显。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通过写楚国的子虚先生出使齐国,子虚先生向乌有先生讲述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及楚国之事,极力铺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云梦不过是其后花园之小小一角。乌有不服,便以齐国之大海名山、异方殊类,傲视子虚,其铺陈浩大的文风表现了汉王朝的强大声势和雄伟气魄。而他的《上林赋》写天子的上林苑更为巨大,那浩浩荡荡的八川之水,流向各异,变化多端。有东有西,有南有北,奔驰交错,往来不息,有的出自双峰对峙的椒丘,有的穿行淤积沙石的淤洲,有的贯通郁郁葱葱的桂林,有的经过广大无边的原野……以司马相如、扬雄为代表的汉代文人,其辉煌巨制的汉赋作品向我们昭示了一种巨丽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风貌。

董仲舒对于美学的主要贡献,还体现在他论述的“天人感应”说。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董仲舒所提出的天人感应目的论就是他对天人关系的回答,也是他的自然神论宇宙观的核心。在董仲舒看来,“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汉书·董仲舒传》),也就是他认为上天与人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因此二者是互相感应的。如果国家的治理之道是错误的,那么上天就会用各种天灾的形式去警告人们。如果君王还不知道自省,那上天就会出现各种怪异的现象去警告他。这种思想其实来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思想,在先秦的《易经》中也有典型的表述。在此基础上,董仲舒将儒家一再强调的“仁”的思想上升到了“天”的高度:“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春秋繁露·王道通天》)董仲舒认为“天”是圆满道德的化身,“天之道,有序而时,有度而节,变而有常,反而有相奉,微而至远,踔而致精,一而少积蓄,广而实,虚而盈”(《春秋繁露·天容》)。天之美在于仁,所以人“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春秋繁露·天循之道》),体现了他将天之“道”比附于人、将人之道求证于天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春秋繁露》中,他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可谓不厌其烦,穷究其理。他不再是单纯地探讨大自然的本质和奥秘,而是把自然物与人的文化相联系,并在这个联系中阐述天道和人道。这也就是所谓真、善、美三者的统一。天、地、人三者为万物之本,互为手足,创造了人化的自然万物,所以为“真”;天有仁爱之心,生万物以养人,而人亦“化天理而义”,明诗书,懂礼义,知人伦,所以为“善”;天地有“中和”之气以生人,而“中和者,天地之大美也”,所以为“美”。由此可以看到,董仲舒自然神论虽有一层神学的或神秘主义的色彩,却有很多合理的成分。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思想把“天”这一自然事物予以人格化,赋予它生命和情感,并把它神秘化、审美化,具有强烈的美学意味。

此外,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古典美学重要的哲学依据。如董仲舒曰:“喜气取诸春,乐气取诸夏,怒气取诸秋,哀气取诸冬,四气之心也。”这就是说,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与四季中春夏秋冬的变化密切相关,而情感是在景物变换中产生的,这就是美学理论中所谓的“情由景生”。有哪一种景致,就会产生哪一种情怀:看到春天的柳树发芽,夏天的林木葱郁,人的心情也常常明媚开朗;秋季树叶凋零,冬季萧条暗淡,心情也会低落,黯淡无光。虽然这种影响轻微而难以觉察,但客观存在,成为人之常情。可以说,董仲舒由“天人感应”关联的美学思想对中国诗学情景交融、情因景生等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