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亚历山大大帝传
讲亚历山大大帝,要从马其顿讲起。
马其顿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生活在希腊的北部。他们与希腊人大体上是同一个民族。
马其顿是在腓力二世的统治下开始强大起来的。腓力二世从小就在底比斯做人质,正是在这里,他看到了希腊人的致命弱点——不团结。
公元前359年,他当上了国王,立即着手改造国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他从朴实而勇敢的农民、猎人中招兵买马,训练他们掌握强大的底比斯方阵,并且做了不少改进,使之更加强大,史称“马其顿方阵”。
统一全希腊
建立军队后,他就着手征服希腊。
当时的希腊正处在各城邦互相混战之中,雅典和斯巴达都已无力成为霸主。公元前338年,在喀罗尼亚战役中腓力二世大败雅典和底比斯联军,整个希腊再没人敢同他对抗了。次年他在科林斯召开了全希腊大会,会议正式宣布建立全希腊大同盟,并将这个同盟置于腓力二世的监控之下,同时宣布腓力二世将统率希腊大军前去攻伐波斯帝国,掠夺它庞大的土地和财富。
当腓力二世正要启程去开始伟大的征服时,一件事情决定他永远迈不开脚步了:一个卫兵在他参加他女儿的婚礼时杀了他。这年他不到50岁。
腓力二世死后,他的儿子继位,这就是未来的亚历山大大帝。
成为国王时他只有20岁,命运却已把一副泰山般沉重的担子放到了他年轻的肩膀上。亚历山大完全没有年轻人的幼稚,相反,他立即表现出他甚至是一个比他父亲更加强大的统帅和征服者。
继位伊始,亚历山大大帝立即着手开始父亲的未竟之业——远征亚细亚。但他也深知“攘外必先安内”,对他而言,“安内”就是彻底压服希腊人,防止他们趁他远在东方时在后院放火。
他压服希腊人的关键一役是毁灭底比斯。
当亚历山大大帝北上色雷斯时,希腊人乘机反抗,大帝立即回师希腊,向底比斯杀去。城中所有建筑物均被摧毁,绝大多数人被杀,活下来的则被卖为奴隶。只有一样东西例外——他保全了著名诗人品达的居所,以表达他对文明的尊敬。
希腊人被亚历山大大帝的野蛮吓蒙了,随即停止所有抵抗,老老实实地做起了大帝的附庸。
安定后方之后,亚历山大大帝立即将矛头指向了他期待已久的目标——波斯帝国。
毁灭波斯帝国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率领大军越过现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入侵波斯帝国。不久,在格勒奈克斯河畔遇上了波斯军队,大帝轻松地打败了波斯,这更增添了他的信心。
大帝的总战略是这样的:由于他没有海军,为了避免被波斯帝国海军抄后路,他必须先消灭海军。
他沿着海岸前进,沿途毁灭波斯帝国的每一个海军基地,这真是一个釜底抽薪的妙招,须知没了基地的海军就等于剥了壳的乌龟。
接着他沿海岸进行了一系列攻城略地,把沿途经过的帝国的重要海港悉数占领。
出征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33年,他发动了入侵波斯以来第一场真正的征服之战。
大帝这时仍在沿海,波斯帝国的皇帝大流士三世率军前来迎击。两军之间仅隔一重山。
亚历山大大帝知道波斯大军来到之后,并没做过多战备工作,只率领他的军队向波斯大军冲去。
一方是亚历山大大帝久经沙场、士气高涨的常胜之师,另一方却是波斯皇帝只能用乌合之众来形容的军队,不但士兵来自不同民族,彼此言语不通、情感不睦,而且压根儿没有什么统一的指挥和严明的军纪,甚至军中还带着成百上千的妇女儿童,以及大批乐师仆侍。皇帝如此,皇帝的那些将领也是如此。
后宫的嫔妃、小姐、丫鬟成群结队跟在后面,打扮得花枝招展,好像不是来进行一场有关家国兴亡的血战,而是来看戏找乐子。
如此,两边战斗的情形可想而知。甫一交战,亚历山大大帝的大军如虎扑群羊一样向波斯军杀去。波斯军回过神来,拔腿就跑。之后的战斗就纯粹是屠杀了,大流士三世从他的战车里跳出来,骑上马发狂似的从战场逃走了。他的三宫六院统统落到了马其顿人手里。
这就是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伊苏斯之战。
战后,亚历山大大帝没有追赶大流士三世,他很宽厚地对待波斯皇帝的妻子儿女,接着便重新回到大海边,这次他要征服的对象是腓尼基。不过这时的腓尼基既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片地区。大帝注目的主要是两座城市——西顿和推罗。尤其是推罗,很早以前就是名城了,强大的新巴比伦之王尼布甲尼撒曾经围攻它14年也没攻下来。现在轮到亚历山大大帝了,他是否能打破推罗坚不可摧的神话呢?
他首攻西顿,西顿不战而降,大帝由此获得了一支宝贵的舰队。不久从塞浦路斯又来了一支增援的大舰队,亚历山大大帝统领新老军力,决心展示下自己的攻城技法。
由于推罗城位于一个小岛上,大帝的第一步就是用强大的海军取得制海权,把小岛团团围住。但下一步他并没有直接去攻城,他知道这样只能使他成为第二个尼布甲尼撒。大帝采取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法子:他从大陆开始,筑了一道长城,筑得像推罗的城墙一样高,一直朝海上的推罗城延伸而去。当它接近推罗的城墙时,大帝下令在城墙上架起了高塔和巨大的撞城槌。
这样推罗的命运就被牢牢握在亚历山大大帝的铁拳中了。出于对推罗人不识时务的愤怒,大帝下令毁灭这座城市。
占领推罗后,大帝完全控制了大海,取得了可靠的后勤补给线。此后,他率军进入埃及。注意这个词是“进入”,不是“攻入”,因为埃及人并没有任何抵抗,他们原来处在暴虐的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对由较为文明的马其顿人代替波斯人并不反感。阿蒙神庙的僧侣们还郑重宣布:亚历山大大帝乃是埃及的阿蒙神的儿子,是古代法老们的合法继承人。
大帝就这样成了世界最古老文明的统治者。
他在埃及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建立亚历山大城,那里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现在还是一座繁荣昌盛的城市。
离开埃及后,大帝挥军北上,直指另一个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两河流域。这两河就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它们共同哺育了古巴比伦文明。
当他的大军到达古老的尼尼微城时,与大流士三世在伊苏斯惨败后聚集起来的波斯大军相遇。
战斗一开始,波斯帝国的军队就露出了他们技术上的致命弱点:他们采用的依旧是古老过时的战车。这些战车外面绑着锋利的刀刃,看上去很吓人,但实际上根本不实用,为什么?一是缺乏机动性,这是其致命弱点;二是只要拉战车的几匹马之中有一匹受伤跑不动了,整个战车就完了,因为其他马总不能拖着受伤的马跑吧?战车上的士兵们都披着厚铠重甲,一旦战车完了,他们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相对于波斯帝国的笨重士兵,大帝的军队却灵活勇敢,且军容严整。因此虽然大帝的军队在人数上居于劣势,但大帝的士兵无不以一当十,奋勇接战。
先发动攻击的是大流士三世,他命令战车们朝马其顿的骑兵和步兵冲去,但刚一冲,前面所说的战车的毛病一下就出来了,还没来得及冲到敌人面前,十辆就有八辆瘫在半路了。
亚历山大大帝的骑兵们随即劈波斩浪般向已经开始溃散的波斯军冲去,直指在那里指挥作战的大流士三世。波斯人的阵线顿时波开浪裂,纷纷败退,一看这情形,大流士三世不但没有组织抵抗,反而吓得魂飞魄散,像在伊苏斯之战中一样没命地逃走了。
失去了统帅的波斯军像被捅了一棍子的马蜂窝,更加混乱了,在漫天黄沙笼罩下拼命飞逃,波斯人的血染红了莽莽黄沙。
这就是高加米拉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31年10月1日。这也许是迄今为止第一场时间上精确到日的大战。之所以如此精确,是因为战争之前双方占卜师都看到了一次月食,天文学家们根据月食精确地推算出了时间。
在高加米拉之战中大奏凯歌后,大帝继续麾军前进,下一个目标是巴比伦。这个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了。它是最伟大的古代文明之一,曾出过一个伟大的领袖汉谟拉比,他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当亚历山大大帝到来时,汉谟拉比的古老巴比伦已经消失了,连尼布甲尼撒大帝的新巴比伦也已经湮没在历史的萋萋荒草丛中,现在的巴比伦不过是波斯帝国辖下的无数大城之一。
对大帝的到来,巴比伦人没有进行任何抵抗。亚历山大大帝没有为难驯服的巴比伦人,他越过巴比伦,直趋波斯帝国的首都波斯波利斯。在那里,他继毁灭底比斯、推罗之后又做了一件坏事,他把波斯帝国的首都、这座壮丽辉煌堪称当时举世无匹的宫殿之城,一把火烧了个精光。他这样做的借口是波斯人曾经破坏雅典卫城。
现在,即使过了2000余年,人们仍可在伊朗看到波斯波利斯那荒凉但不失壮丽的遗址。
痛痛快快地放了一把火之后,大帝开始追逐大流士三世了。
这时的大流士三世在两次大战中的怯懦表现令他的将军们极度失望,他们不再听从于他。当大流士三世想向亚历山大大帝投降时,他们气得发狂,将大流士三世囚禁起来,挟持着他往帝国的东方逃去。
大帝知道他们的去向,率领铁骑日夜不停地追击。而波斯人呢?他们还带着老婆孩子、金银财宝,看到追来的军队,只好将之全部扔下,骑到马上没命地逃跑。
被扔下的除了美女财宝,还有一个衣裳异常华丽的人,他胸前有一个可怕的洞,血已流干。大帝一眼就看出来了,他就是号称“万王之王”的大流士三世。
公元前330年,一度统治欧、亚、非三大洲的广大地区,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帝国的波斯帝国,就这样覆灭了。
征服印度
公元前330年,大帝时年只有26岁,正是热血沸腾、豪气干云的时候,要他停止征战,那实在太难了。他生来是个征服者,停止征服对他来说意味着生命失去了意义。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东方。
更遥远的东方,也就是现在的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一带,居住着粟特人、巴克特里亚人、帕提亚人等等,他们是比希腊人落后不少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大部分原已归顺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大帝没经过大战就把他们一一收服。之后大帝一直打到帕米尔高原的莽莽群山下,他没有再东进,转而南下,直抵印度北部。
大帝抵达印度时,统治印度的早已经不是那建造伟大的摩亨佐·达罗城的人们了,而是一个来自北方、自称“雅利安人”的民族。
这群雅利安人可不是那么好惹的,他们的自豪与勇敢不亚于马其顿人,当亚历山大大帝率军到来时,他们立即奋起抵抗。他们的领袖是个有着巨人般身材的家伙,名叫波鲁斯,他领导着当时整个印度最强大的国家。波鲁斯率领他的大军,包括由许多头大象组成的特殊骑兵,与亚历山大大帝决战。结果,一向以为天下无敌的波鲁斯始知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他心悦诚服,向大帝投降了,亚历山大大帝便令他仍旧领导他的人民,不过不再是国王,而是亚历山大帝国的总督。
依着亚历山大大帝的脾气,他还要再南下,去攻击那里从未谋面的民族,然而他的部下实在受不了了,越来越炙热的太阳、越来越茂密的森林、越来越多的蚊子令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况且他们离开家乡已经差不多10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坚决不肯再打下去了。
面对将士们的坚决要求,大帝只好同意回去。这时他们已经抵达印度文明的摇篮——恒河的岸边了。这里成为大帝东征的最后一站。
在东征的过程中,亚历山大大帝还做了一件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事。由于大帝一向自称是伟大的希腊文明的代言人,负有开化野蛮人的神圣使命,因此每到一地,他都要建立起新城市,把他带来的大批希腊人安置在那里,这些希腊人也把希腊当时先进的技术,例如制陶、榨油等等带了过来,在新城市里开铺子做起了生意。那些被征服的民族看到这些外来人不但会打仗,而且制作的东西也这般精巧,便心甘情愿地当起学徒来,从语言习俗到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模仿希腊人。不但如此,大帝还鼓励他的部下同亚洲人结婚。据说他曾举行过一个盛大的集体婚礼,他的90个将领同时娶了亚洲妻子,他自己也娶了大夏国的美女罗克姗娜为妻,他的好几千名士兵也这样做了。大帝鼓励他们这样做,并送了新婚礼物。他要令欧亚合为一体,犹如夫妇。
诸如此类的措施最后造就了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希腊化时代。
这个时代在地理上属于东方,但在文化上属于西方,所以它既属于东方,又属于西方。
如何回去呢?要知道他们已经距故乡万里之遥,亚历山大大帝和他的战士们打过来时兴冲冲、不知疲倦,而这时却陷入了深深的苦恼。斟酌再三后,大帝采取了兵分两路的巧法子。
他组建了一支舰队,令其沿印度河顺流而下,他自己则率领陆军沿岸而行,两军就这样平行走着,直到进入大海,然后转而向西,也就是舰队在海上航行着,陆军在岸上走着,一直走到波斯湾。一路的艰苦自不用说,无数人倒毙在炎炎烈日、莽莽黄沙下,活着的人继续在他们意志如钢的领袖的带领下跋山涉水。
公元前324年,波斯湾尽头飘荡起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军旗。
从公元前330年灭波斯帝国起到公元前324年,在这漫长的6年之中,亚历山大大帝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游牧民族首领,几乎每天都在奔波跋涉,寻找水草和敌人。这样的征服称得上是一部宏伟的史诗。
回到巴比伦,亚历山大大帝过上了短暂的和平的生活,他天天沉湎于无穷无尽的酒宴和娇妻美妾的怀抱里,戎马倥偬的岁月与他渐远。
有一天,大帝像往常一样喝得酩酊大醉,回宫后,突然感到不适,他的另一个妻子——波斯公主立即招来了御医,然而此时的大帝已是油尽灯枯,回天乏术了。
西方历史上第一位大帝,也是西方整个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和征服者之一的亚历山大大帝就这么死在了距家乡万里之遥的地方,年仅33岁。
他死后,他的帝国迅速瓦解了,国土成了部将们任意争抢的战利品,帝国的继承者们——他的儿子、弟弟、母亲和妻子也迅速地被杀掉了,他所博得的一切已经荡然无存。
不过他毕竟仍拥有并将永远拥有一样东西,那就是不朽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