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科学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维特鲁威
机缘的重要性

达·芬奇的这张素描:四肢伸展的裸男,两个动作,分别外接圆和正方形,广为人知。但未必有多少人能流利地说出这幅名画的名字:维特鲁威人(Vitruvian Man)。

为什么起这么个古怪的名?因为在人类还没有统一的丈量标准时,是古罗马工程师和建筑师马可·维特鲁威·波利奥(Marcus Vitruvius Pollio)首先提到,将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于工程丈量,并总结出了人体结构的比例规律。

其实,利用人体做长度测量、构建尺度,并不是什么稀罕的想法。英语的feet既是“脚”,也是“英尺”,中国早期的思路和做法也一样。

《说文解字》解释古代长度单位“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都以人体为法”。“尺”是象形字,画的是手握拳,伸长拇指和中指。“一尺”就是俗语所谓的“一拃”。至于“咫尺之间”,咫是女人拇指和中指间的长度,尺是男人丈量的长度。周朝则定下来八寸为咫,十寸为尺。

“寻、常”也是两个长度单位,甲骨文里的“寻”字,是一个人两臂平举的长度,也就是维特鲁威人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两寻为一常。

《仪礼·公食礼》曾对宴席有详细记载,“司宫具几,与蒲筵常,缁布纯,加萑席寻,玄帛纯,皆卷自末”,“寻、常”的注释就是:“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寻。”

这一段的意思是,对于没有按照规矩在食礼前斋戒的,吃宴席的招待法不同:由司宫准备几案以及一丈六尺长的筵,筵是蒲草编织,黑色(浅黑带点儿紫)布作边,筵上加八尺长的席,席用细苇编成,黑色(深黑带点儿金红)帛作边,筵和席都从末端卷起。

筵席相叠,就是坐垫。降格的座位尚且如此铺张,可见周代食礼之盛况。

中医针灸至今还以“膝下两指”或“腕外三指”来确定穴位,“清华简”中的《五纪》也记载人体与数算相结合作为尺度的方式:武、跬、步,是依据足(下肢)建立的长度单位,拳、扶、咫、尺、寻,则是依据手(上肢)建立的长度单位,这方法称为“标躬惟度”。

只不过,维特鲁威用身子丈量尺度,想要做的事有点儿大。毕竟人家是搞建筑的。

我们现在对维特鲁威其人已经知之甚少,只知道他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世纪之间,担任过恺撒的军事顾问和奥古斯都的军械监制官。他曾经独立完成法诺城里的一座教堂(巴西利卡教堂)的设计和建造,并主持过罗马城著名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工程。

实践之余,他还写了本专著《建筑十书》。这本书被推测完成于公元前27年,因为其声明献给新掌权的罗马第一个皇帝奥古斯都,而恺撒的义子屋大维获得“奥古斯都”称号是在公元前27年。

《建筑十书》是一本系统的建筑学理论著作,内容包括建筑领域的各个方面: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等,还提到了一些机械设备,比如水表的制造等。

尤其是它确立了建筑的三元素:实用、坚固和美观。这个“三元素说”至今还是建筑学的基本原则和命门所在。

当然,以现在的角度看,该书有些观念未免“古旧”和“落后”。比如,西方建筑中常将女性或女神的身躯设计为立柱,维特鲁威对此给出钢铁直男式的解释:这是对女性的惩戒。

比《建筑十书》内容更有意思的,是它的命运。这本书曾经一度失传,直到16世纪才被重新发现,正好赶上文艺复兴。

好巧不巧,它是中世纪以前唯一遗留下来的建筑学著作,欧洲建筑要从历史里找点儿传统,它成了唯一选项。毫无悬念的,《建筑十书》被认定为人类第一部建筑学专著,对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和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建筑界影响巨大,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至今仍是西方建筑学界的经典。

总之,似乎怎么加誉都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