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效率:规模、利润与需求的最优解](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52/45656352/b_45656352.jpg)
约束构成现实、技术革命释放约束
约束因素构成人类存在的现实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讲述了人一生需要背负的约束,也正是这些约束构成了人类的现实。阿德勒在书中讲道:人类面对的第一大约束是我们所居住的小小星球,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我们需要与地球资源更好地共存,只有放长眼光并考虑可持续性,才谈得上谋求个人更好的生活与整个人类的福祉;第二大约束是单一个体绝无可能与世隔绝地达到其目标,人总是或多或少与其他人发生关联,我们个人的生活乃至人类的生命能够延续,全依赖与他人的协同共存;第三大约束是如何自我调节,理解两性的存在以及依赖两性关系解决人类繁衍问题,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只有通过繁衍才能实现生命的延续。通过对阿德勒所提出的人类三大约束的理解可知,空间、时间、资源和协同共存构成了人类从古至今所面对的现实,而人类一切的努力和进步,都是在尽可能地扩展延伸这些约束因素,从而扩大人类约束因素构成的空间。
(1)时间、空间约束:表象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对应的是时间和空间有限带来的机会有限,不愿意面对不确定性的人,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会认为把有限的空间、时间用在一件事上机会成本很高。人总是希望在当下就做出面向未来的正确选择,未来确实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如果一切真的是完全确定的,那么这种“确定”就会落入人的预期之中,并反映在回报中,这样回报便不会再有任何意外的波动。而如果将时间、空间投入不确定性高的未来,人们就会预期有更高的回报作为风险补偿,投资和储蓄的目的就是在未来获取更多的收入。对个体和组织而言,预期回报率的高低来自对未来风险和收益的权衡,如果能够做出对未来的环境和趋势的“精准”判断,就是对时间、空间约束最大的释放。
(2)资源约束:资源的相对有限对应的是人类欲望的无限,如前文所述,人总是希望越多越好,当满足了越多越好的预期之后,就会希望越多元越好,同时,依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波浪式迭代升级需求,对个体而言,寒冷时希望有衣服可以御寒保暖,有了衣服希望能够耐穿,之后对款式、品牌、联名等不断增加要求,最终也许只有全球知名设计师私人定制才能满足。从社会角度而言,有资源的约束就会存在竞争,在市场化的竞争规则中,竞争最终的结果就是谁对有限资源的应用效率最高,谁就能获得更多资源的支配权。
(3)协同共存:古话说“独木难支”,个体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人的精力和体力有限大家比较容易理解,注意力和认知也有一定的上限,实验表明,人可以一边听歌一边读书,但是无法一边唱歌一边读书,就像电脑CPU(中央处理器)一样,如果开启的任务太多,速度就会变慢甚至崩溃死机。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总是需要相互协同才能完成复杂的工作,对个体而言,协同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完成工作,还可以实现更高级的个人需求(归属和爱、被尊重等)。对社会而言,不断优化的社会协调机制,在更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的同时,也将个人行为引导向社会和谐的大方向。
释放约束的最大能量来自技术革命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讲过:“将来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增长。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来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候几乎后悔自己出生过早,以致不能知道将要出现的新事物。”回首人类百年历史,突飞猛进的科技发明和创新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的发明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结束了舟车劳顿数月才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历史;电话的发明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消减了他乡客“家书抵万金”背后的无奈;冰箱的发明改变了我们的食物储存方式……这些改变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人类原有的约束。
人类需求的升级节奏随着约束的释放而快速迭代升级,释放约束的最大能量来自时代的变迁,包括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战争等等。我们熟悉的几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约束的释放是史无前例的,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需求的升级和满足。
很多科技创新都始于科学家基于好奇心的突破性发明,之后经过很长时间在有限范围内的应用和持续的跟随性研究,在特殊历史时期,在特定的组织以实用为目的的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欧洲发达的航海业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使单位时间的产出得以大幅度提升。蒸汽机最初应用最广泛的两个行业是挖矿业和纺织业,挖矿业使用蒸汽机大幅度提升了抽去矿井里的水和矿石运输的效率,纺织业则通过使用蒸汽机实现了大规模的生产。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机械设备,基本可以理解为皮带、轴承和蒸汽机的联动装置,存在着为追求稳定性而不得已增加机械复杂连接和复杂连接对动能的消耗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存在着由于单一动能装置限制,而不得不在一个地方不断扩大工厂规模的问题。1831年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定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电动机的发明改变了所有机器都是单一动力来源的状况,起到了输送和分配能量的作用,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了效率的提升。
在《我们如何走到今天:重塑世界的6项创新》(How We Got to Now–Six Innovations)一书中,作者史蒂文·约翰逊通过介绍制冷、钟表、镜片、水净化、录音和人造光这6项创新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技进步对人类约束的释放历程。例如,玻璃最早形成于2600万年前,二氧化硅颗粒在利比亚沙漠高温炙烤下,形成了新物质——玻璃。公元1291年,玻璃开始被大规模制造。玻璃的出现带动了后来的很多新发明,包括镜片、玻璃纤维、镜子等。这些伟大发明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人类的约束:镜片推动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明;显微镜让人类有机会了解生命的基本结构——细胞,并基于对细胞、病毒、细菌的认识发明了疫苗和抗生素,从而有效延长了人类的寿命;望远镜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扩展到了地球之外。
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通过顶部强压的方式推动,从供应端出发快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成本不同,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更多的是从底部以技术推动创新和自组织一点点发展出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产生的互联网,解决了人类信息高效传递和人与人高效连接的需求。第四次工业革命产生的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通过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方式,在释放约束满足人类更高阶愿望和需求的同时,也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崛起。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和对虚拟世界的探索等,也都是通过对约束因素的突破,更大程度地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求。(见图1-3)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434AE/24751088701822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g_22.jpg?sign=1739315431-hzH3E4xXryX8n3AshsggoXzqWBtmzTtb-0-0ef625df46165b5a91a589de14114de0)
图1-3 工业革命对商业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