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伏兵平江南
孙悟空钻入铁扇公主肚子里借八角扇的故事,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孙悟空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打她不过?非也,孙悟空有七十二变,手中一根铁棒万余斤,可以说打遍天下难遇敌手,小小一个铁扇公主,又何惧哉?
难道怕她手中的宝扇?有一定道理,因为孙悟空曾被她的宝扇扇出数万里之遥。但这也不是不可逾越的困难。孙悟空本是天地灵气的化身,他可上天求神助,入海求龙助,能克制八角扇的宝物,他不难找到。
他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他明白,智取胜于强攻,如果能以钻心之术取得宝物,省时、省力,岂不乐哉?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现实生活中,以钻心战术战胜敌人的例子多得不得了,下面就是一例。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正月,镇南大将军杜预奉命大举南伐,攻击吴国。他把兵力布置在吴国重镇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一带。然后派参军樊显、尹林、邓圭和襄阳太守周奇等人率领众军,授给他们符节,沿长江西上。晋军势如摧枯拉朽,旬日之间,就连克好几座城池。
这时东吴都督孙歆镇守江陵对岸的乐乡(今湖北省松滋县)等地。他认为依据长江天险,大部队难以过江,所以战争一开始还有恃无恐。
杜预决定先挫敌军锐气。他派牙门官周旨等人挑选八百精兵,乘着夜色迷茫,神不知,鬼不觉,泛舟过江。到了江南,他们预先遍插战旗,突然在巴山放起火来,袭击吴军的要害之地,以张晋军之威,打掉吴军的士气。
东吴都督孙歆见了,果然十分震惊。他给吴国的江陵督伍延写信说:“晋军已从北方来到此地,好象是飞渡过长江的!”当时吴国军民不胜恐惧,随即投降的有一万多人。
周旨又在乐乡的城外埋下伏兵,让他们身穿吴军的衣服。正好孙歆派出去抵抗另一路晋军的部队大败而归,回到城里;周旨的伏兵也就尾随着被打败的吴军,进了乐乡城。孙歆一点也没有发觉。
于是周旨伏兵直抵孙歆中军帐下。孙歆正坐在帐内为战斗不利发愁,忽见一群吴兵持刀闯了进来,刚待发问,就被人捂着嘴,捆绑了起来。直到此时,他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周旨伏兵活捉孙歆后立即返回,把他交给杜预。杜预发起对江陵的进攻,晓谕吴军:孙歆已被晋军生擒。吴国军心大乱,江陵不日攻克,江陵督伍延被斩。
长江上游平定后,吴国的州郡自沅江、湘江以南,直到交州、广州,都纷纷交出印信,望风归降。杜预拿着晋王朝的符节,代表朝廷安抚了他们。这次战役共计斩杀和俘虏了吴国的都督、监军14人,牙门、郡守120余人。
【简评】
杜甫在《前出塞》第六首中有这样两句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马是骑兵的腿,射杀了马,骑兵也就失去了优势,俗话说“羊无头儿不走,鸟无头儿不飞”。如果捉住了贼首,贼众便会不战自乱。何以擒王?钻心战术,是可选择的一种。
何为钻心战术?就是潜入敌人内部,消灭敌人的一种谋略。周旨之所以能够平定东吴,就是成功地运用了这种谋略。不久,吴国皇帝孙暗投降,东吴帝国覆亡,全国复归一统。在平定东吴的战斗中,周旨伏兵活捉孙歆起了重要作用。当时晋军为之流行的歌谣唱道:“以计代战一当万。”杜预面对占据地理优势的众多敌人,不用人海战术硬拚强攻,而是秘密地派了一支人数不多的精锐部队,乘其不备,深入敌人腹地,采用钻心战术,取得了以千军万马未必能取得的胜利。
当然,钻心战术的运用,不只是这一种形式,像派人潜入敌人首脑机关,传递情报,也是这种谋略的灵活运用。
钻心战术的运用,也不仅仅用在战争中,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不是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中,也能常常见到它的踪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