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投投资评论(2019年第2期/总第10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中国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调整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无论是直接从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支持来讲还是从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支持来讲,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金融结构,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真正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深刻阐述时,第一点就提出“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20]

因此,从直接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讲,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改善金融结构,优化金融配置效率,满足不同主体融资需求;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提供更符合投资者需求的金融产品;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投资者可以更加全面精确地判别优质企业,监管者也能够及时观察金融体系运行状况,同时由于信息揭示机制的反馈作用,金融体系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果也能够及时反映到金融市场中,既对政策制定者调整政策作用强度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又使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得以提高。

另外,从金融服务创新进而实现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和优化金融中介的同时积极拓展金融市场,大力发展非国有中小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解决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推动金融工具的创新,如发行高技术债券、建立高技术产业发展基金等,发挥金融体系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与作用,提高整个社会资本的投资质量;构建金融机构“融资低成本、投资高效率、资产高流动、机构高效率”的运行模式,全面提高金融系统的经营效率,以进一步完善中国的金融结构支持创新。

(二)加强银行体系建设,改进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和“三农”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中国的金融体系并不能为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也就是说,现有的金融体系一定程度上间接地阻碍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强调“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端正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21]

基于中国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主要融资来源是中国各类的银行机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将是如何加强对银行体系的建设、改进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对于银行业来说,建立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关键在于增加金融供给主体,补齐金融服务短板,为不同经济群体、经济层次、不同产业、不同领域的市场主体和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等群体。而对于监管层来讲,则应结合银行在功能定位、经营地域、业务布局等方面的差异性,进一步明确银行机构的划分标准,明确各类银行机构的发展方向和监管政策,引导银行机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而在产品创新方面,银行机构应探索新型服务模式,结合企业在生命周期各阶段不同的融资需求,打造差异化产品体系,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重点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各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统筹制定区域业务规划,打造差异化、专业化的业务模式。[22]

(三)建设资本市场,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

对于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以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强调“要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23],指明了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以及具体路径。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保障,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平台,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康、有活力的资本市场。激活资本市场是实现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经济转型的关键点。强大的资本市场是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激发资本市场活力,实行市场化发行和严格的退市制度,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提高上市企业质量。基础性制度不仅包括发行与退市制度,还包括交易及监管等制度。其中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股票市场化发行以及发行上市后的持续督导和严格的退市制度,成为2019年资本市场最主要的基础制度改革,不仅有利于恢复市场股权融资功能,完善中国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有效把控资本市场入口关,还强化了信息披露和停复牌制度,发审快速通道、退市等制度,提高了资本运行效率。

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核心在于对各种空转的管控、坚决杜绝多层级嵌套、甄别各种结构套利产品。同时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加强市场监管,提升监管的科技化水平和监管的能力。做好全程监控,有助于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引导资产合理流动。

(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提供精准服务

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形式的多样化和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的金融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传统的金融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需求。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链环节,由于内部资源、信用评级、风险不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初创期的企业融资需求非常大,但企业资信等级低。成长期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快速增长,该阶段企业研发费用很高,对资金需求仍然很大。成熟期的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发展稳定,市场趋于饱和,但还需投入较多的营销费用。衰退期企业利润大幅减少,甚至出现亏损,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强调“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24]。通过综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做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配合,改善资金供给结构,根据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和不同规模的特点,精准提供金融服务。

首先,研发金融产品或服务,在金融产品上需要基于客户的需求,尽可能发挥其比较优势,根据企业各个阶段对金融产品的多层次需求制定符合其需求的金融产品或服务。在创新金融产品的过程中,还需要设置一个合理的金融产品体系,并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其次,打破现有金融市场壁垒,促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融合,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金融机构难以授信的现象。促进债务市场和股权市场的融合,打破中小板、创业板和场外市场的壁垒,进一步满足大量初创、小微企业较强烈的股权融资需求,发展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五)适应发展大趋势,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转变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鉴于“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的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相对应的更完善更强大的金融服务功能和体系。在此阶段,金融服务的完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一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反过来,金融服务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将对经济肌体的健康发展起到推动促进作用,二者互相渗透和依存。[25]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强调“要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26],将服务重点瞄准符合国家产业导向、代表创新科技方向的实体经济,这为金融服务的完善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功能需要结构和质量的转变。当前中国经济经历了结构性调整,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与之配套的金融服务也自然需要相应改变。从融资角度看,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的短板明显,无论是银行体系还是资本市场体系,相应的产品供应和接纳包容性不足。在各层面经济活力不断深入挖掘背景下,端正服务理念,加大普惠金融服务的推广力度,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已经提上日程,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而金融服务短板的填补,在金融服务结构完善的同时,也为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其作用在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与金融的“血肉融合”,从而更有利于高质量发展。

(六)在市场规律下精准支持有为的民营企业

当市场上大批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时,金融体系应当通过产品创新或模式创新等方式,对遇到流动性危机的民营企业施以援手,助其渡过难关。然而,金融机构并不是无差别地对所有处于流动性危机中的民营企业实施救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重点支持”[27],为当前针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指明了方向。

首先,在金融支持的选择范围上,应该优先重点关注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而不是那些处于产能过剩的产业或不具有先进技术、生产经营存在困难的“僵尸”企业。这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并且有技术、有市场的企业,在将来会有持续的订单和现金流,同时促进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实现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虽然这些企业短期内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压力,但是只要获得一定的金融支持,挺过流动性紧缺这一阶段,待有了收入以后即可偿还先期融资,开展正常的生产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支持的成功率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提升,实为有效支持。然而,如果本该流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并且集中于实体经济、有技术有市场、短期流动性紧缺的民营企业的资金流向了产能过剩领域的企业、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或者“僵尸”企业,不仅不能帮助这些企业走出困境实现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而且还占用了大量的金融资源,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产生无效的金融支持。

其次,在金融支持的开展方面要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尊重市场规律开展金融支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含义:第一,救助资金来自市场而不是政府部门。监管部门应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制定,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吸引市场资金进入,一方面扩大金融供给,另一方面实现风险共担。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银行在2018年10月提出了诸如对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措施和产品。其中,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实现了金融产品的重大创新,同时辅以政策支持(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资金)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支持资金用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重点支持;第二,救助主体应当是市场主体而不是政府部门,例如,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是由央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按照市场化运作、防范风险原则,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经营正常、流动性暂时遇到困难,但依然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在条件成熟后可引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债券信用增进公司等机构参与,在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多种手段,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第三,救助方式采用市场化运行而不是行政手段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不设资助企业名单,由企业自愿提出申请,金融机构进行深入审查,最终做出是否给予资金支持的决定,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地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