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平庸面具下的大屠杀刽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其他

托马斯·哈兰(Thomas Harlan):臭名昭著的反犹太电影导演法伊特·哈兰(Veit Harlan)的儿子、致力于揭露纳粹战争罪行的作家,以及弗里茨·鲍尔的朋友。1961年在波兰《政治周刊》(Polityka)公开了一篇“阿根廷文稿”中的文字。

威廉·霍特尔(Wilhelm Höttl):奥地利籍的党卫队成员;战后成为纽伦堡审判中的控方证人,曾经引述艾希曼有关600万名大屠杀受害者的说法。霍特尔后来成为“情报”特工,向各国情报机构、新闻媒体和历史学家兜售了许多虚假信息。

鲁道夫(赖热)·卡斯特纳(Rudolf [Rezsö] Kasztner):奥匈帝国出生的犹太人,布达佩斯“救济与救援委员会”的执行副总裁,1944年配合约埃尔·布兰德(Joel Brand)与艾希曼协商“用货物换鲜血”,试图借此拯救匈牙利犹太人。战后被错误指控与纳粹合作,1957年在以色列遭到刺杀。

赫尔曼·朗拜因(Hermann Langbein):集中营幸存者、国际奥斯维辛委员会在维也纳的第一总书记。1959年时曾在奥地利对艾希曼提出刑事控诉。1961年取得“阿根廷文稿”的最完整版本并加以传播。

亨利·奥蒙德(Henry Ormond):达豪集中营的幸存者、纳粹受害者的律师、鲍尔和哈兰的朋友。曾在1961年协助公布“阿根廷文稿”。

丹尼尔·帕森特(Daniel Passent):波兰《政治周刊》的编辑,在1961年根据朗拜因的“阿根廷文稿”版本发表了五篇系列文章,并由哈兰和他自己加以评注。

米奇斯瓦夫·F.拉科夫斯基(Mieczysław F. Rakowski):波兰《政治周刊》主编,验证了“阿根廷文稿”的真实性。

密普·萨森(Miep Sassen):威廉·萨森的第二任妻子。

萨斯基雅·萨森(Saskia Sassen):威廉和密普的女儿,著名的美国社会学家。

英格·施奈德(Inge Schneider):萨森一家的朋友,他们全家乘船逃离欧洲时的船长女儿。

迪特尔·维斯利策尼(Dieter Wisliceny):党卫队成员、艾希曼的好友和助手,战后成为纽伦堡审判的控方证人。他为了自保而把罪责全部推给艾希曼,但仍难逃1948年在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出庭受审并被判处绞刑。维斯利策尼的纽伦堡证词有助于在1961年将艾希曼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