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Ops 精要:业务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译者序

DevOps本质上是一场社区的、草根的文化运动,发源于2009年在比利时根特市举办的首届DevOps Days活动。它致力于通过对话、交流与分享来促进开发、运维及价值链上其他职能角色之间更好地协作,从而面向业务(一如本书标题中的“业务视角”)快速、持续地交付价值。

2018年,为了促进这场十分有意义的运动在中国更加蓬勃、健康地发展,我们决定加入中国DevOps Days及社区的组织者队伍,投入业余时间与众多志愿者一起推广DevOps的文化与实践。2019年11月底,比利时根特市的DevOps Days十周年大会现场,近距离感受到了DevOps教父Patrick本人的真挚、谦逊,感受到了全球各地组织者们的热情和用心,也感受到了这场席卷全球社区运动的初心、淳朴。

在DevOps实践应用以及来自包括商业化等多种力量的碰撞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少的误区,因而建议要抱以正确的态度:一是以开放的心态包容和接纳,允许“百家争鸣”;二是以持续的行动沟通、交流,确保“正本清源”。正如前文提到的DevOps的天然社区属性,决定其以下特质。

 

● 它不会是一套既成的“业界标准”,开发运维工作方式与协作机制是处在持续演进和变化中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它不会是一套IT工具驱动的“解决方案”,对于转型中的企业,更重要的是建立适应乌卡时代的新的认知和组织文化,升级底层操作系统。

● 它不会是一些见诸招聘市场的“厉害岗位”,DevOps事关价值链流经的所有环节和人员,单枪匹马无济于事。

● 它也不会是一个敏捷等现有方法论的“替代版本”,DevOps开放的社区属性与敏捷惺惺相惜,可以携手“在实践中探寻更好的提升IT效能的方法,身体力行的同时也帮助他人”。

 

从早期读者与DevOps实践者的视角,这本书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下面举一下几个比较独特的价值点。

 

1.本书的作者首度尝试对流行的DevOps概念下了一个定义,“DevOps是敏捷软件开发与精益生产思想的一种演进,应用到IT端到端的价值链中,使得业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文化、组织与技术变革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个定义至少从目前所能有的认知来讲,还是相当靠谱的,有助于为DevOps社区提供一个共同的认知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分歧和误解。

2.本书探询了实施DevOps的直接目的,除了缩短市场响应时间之外,还有减少技术债务和消除脆弱性,后面这两点的确十分重要:在敏捷项目管理“铁三角”中,明智的策略是固定时间、资源,坚守质量,基于价值协商范围,而DevOps正是为“坚守质量”提供了夯实的基础,通过质量前置与频繁、快速的反馈,避免技术债务的堆积,逐步消融历史欠债,来做到从源头内建质量;消除脆弱性则把“接受失败”“拥抱失败”的理念进一步推进,成为“主动训练失败”“内建失败模式”,让我们无惧于潜在的负面“黑天鹅”,拥有极致的“反脆弱”能力。

3.本书除了提炼出DevOps的5个原则、10个关键实践、与传统实践的7个关键区别之外,还正面回应了DevOps的适用性与限制、对COTS现成商业软件如何实施、架构演进、从何处开始等企业导入过程中的难题与困惑,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实施思路和忠告。

 

另一方面,从本书的行文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是一个非常理性、严谨、有着非常强的结构化思维的专家顾问,这造就了本书的独树一帜的风格:逻辑性很强,与此同时确实也缺失了一些读者所盼望的生动与风趣。此外,作者有着深厚的运维与服务管理的专业背景,而甚于敏捷开发的背景和经历,书中作者对于研发领域的某一些个人见解和判断,从敏捷实践者的视角看来,也许有可商榷之处。但瑕不掩瑜,对于期望快速了解DevOps究竟为何物的读者(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本书值得推荐。

由衷感谢张乐、许峰、孙振鹏、何勉和王明兰等业界大咖,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对本书的翻译初稿进行审校,提出了很多直接而中肯的修订意见;也感谢阅读过本书(包括电子版本)并提供了宝贵反馈的DevOps社区朋友们,正是有你们的投入和坚持,中国的DevOps运动才会有今天的蓬勃,也必将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