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学家对话全球经济:CCER-NBER十五次经济学年会实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和宏观经济形势

林毅夫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教授分析了中国经济的两大热点问题:一是中国经济增长是否真实,二是中国经济是否过热。他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两年前人们之所以怀疑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的真实性,是因为1998年以后出现了通货紧缩、高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下降并存现象。常识认为,当通货紧缩出现时,经济是停滞的。然而1998年出现通货紧缩以来,中国在1998—2002年5年间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保持在一个相当高水平上,同时,能源消费却减少了。中国的通货紧缩有些独特。以日本与美国为例,1991年后的日本、2001年后的美国所经历的通货紧缩都是在泡沫破裂之后发生的:由于财富缩水的效应,导致消费与投资需求减少,在消费和投资都不振时,通货紧缩和经济停滞就会同时出现。

在中国,通货紧缩并不主要因为泡沫破裂,而是由于投资热潮导致的生产能力过剩。投资热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1992—1996年,中国投资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5%。在此期间,投资不仅来自国内而且来自国外。数据显示,1992年以前,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投资的比例未超过5%;1992年以后,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很快,其占总投资的比例最高时达到20%,中国的生产能力大约增长了200%。这使中国由短缺的计划经济变成了几乎所有行业都过剩的经济。由于生产能力过剩,通货紧缩出现了。在中国,通货紧缩是投资热潮的结果,并没有明显的财富效应。1998年以来,消费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和通货紧缩发生以前相似,但私人投资明显地下降了。为此,政府采取财政政策来弥补总需求的不足,在1998—2002年间,政府发行了约8000亿元的国债,因此投资在这5年中以平均11%的速度增长,消费以6%—7%的速度增长,所以8%的GDP增长率是可信的。同时,这一时期中国特有的结构变化造成了能源消费减少,技术落后、能源消耗很大的乡镇企业被新的更节约能源的生产方式所取代。所以可以看到通货紧缩、能源消费减少和高增长并存的现象。如果没有注意到这种结构变化,就会认为存在着不一致。

中国经济是否过热是当前中国经济学家争执不下的问题。2003年的GDP增长率是9.1%,消费物价指数增长了1.2%,零售物价指数的变化是-0.1%;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是9.8%,消费物价指数增长了2.8%,零售物价指数增长了1.4%。中国经济在高增长的同时保持价格水平基本不变,而且在此期间厂商盈利能力大为增加,政府收入增长也很快。对此有两种观点:一派认为中国将走出通货紧缩,开始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另一派则对当前形势非常担忧,原因是去年的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推动的,去年投资增长率为26.7%,这是自1978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今年第一季度投资的增长率为43%,远远大于去年。投资不仅增长迅速而且集中在三个行业:房地产、汽车和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等原材料的价格增幅较大,钢铁价格提高了20%,水泥价格提高了50%。但其他许多商品仍处于通货紧缩中。零售价格指数所包括的17类商品中,只有4类商品的价格是上升的。由此可以判断某些行业过热了,但其他行业不是。建筑材料的投资是由住宅、汽车行业的投资热潮引起的,而住宅和汽车行业的投资又是由需求推动的。信贷政策变化使去年消费需求增长迅速。1998年通货紧缩后,为了刺激需求,中国开始试行消费信贷。两三年前,这项政策被采用,2003年正式实行,这促进了汽车和住宅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此外,信贷的扩张也是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因为私人投资大部分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由于银行对绩效的评价标准从不良贷款的绝对量变为不良贷款率,使得去年银行愿意为投资提供大量贷款。这两个因素同时作用使汽车和住宅行业的私人投资增长非常迅速,且有可能形成过剩的供给能力。在其他消费品已经过剩时,如果在汽车和住宅再形成新的过剩供给,那么未来的通货紧缩将会比1998年以来的更为严重。如果是这样,已经下降的不良贷款率可能再次迅速地上升。

尽管对宏观情况有广泛的争议,在看到第一季度投资增长率为43%后,政府决定采取行动遏制投资的过快增长。经济学家此时对应当采取何种措施又出现了新的争论,主要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派认为,应当使用市场手段来处理;另一派认为,像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那样通过提高利率不足以遏制投资的过快增长。林毅夫教授持第二种观点。第一个理由是,提高利率并不能降低投资。主要原因是尽管投资是私人部门作出的,但大多数来源于银行。他们的预期利润率很高,故提高利率无法抑制投资;而且这里存在逆向选择,真正好的项目会受到挫伤,而不好的项目又得不到遏制。第二个理由是,提高利率会挫伤消费。尽管利率对投资影响有限,但它对家庭决策的影响是全面的。政府通过债券融资时,因其利率较高,看到人们把钱从银行取出,彻夜排队等候购买国库券,这表明家庭对利率相当敏感。

所以,更适当的措施应是通过银行来监督投资。银行负有监督项目的责任,项目的好坏取决于其未来的市场潜力,但也要注意借款人对项目是否有足够的承诺,一个主要的特征是自有资金的比例。中国确实执行过此类政策,在钢铁行业自有资金比例的最低要求是25%,水泥行业是20%,住宅行业是20%,否则他们无法从银行借到钱。但去年这个标准不再执行,导致银行为一些有风险的项目提供了融资。现在政府已经提高了自有资金比例的标准,钢铁行业提高到40%,水泥行业提高到35%,住宅行业提高到35%,同时要求银行监督项目。这些措施的效果很明显,5月份投资的同比增长率下降到18.3%,同第一季度的43%相比下降了很多;考虑到去年“非典”影响,去年中国5月份投资额较低,因此今年5月份投资下降效果就更为明显。虽然从投资增长率来看下降是剧烈的,是一次硬着陆,但就经济增长率而言是一次软着陆。林毅夫教授预期今年消费将增长8%,投资将增长15%—20%,GDP将增长9%。明年GDP仍将增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