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张幼文
上海社科院的张幼文教授作了题为“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的报告。
从总体上说,中国加入WTO时对金融业开放的承诺是渐进和稳健的。
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是在20世纪90年代上海、深圳两地试点基础上实施的,并且走先开放企业业务后开放个人业务的道路。外资银行的进入不仅带来了资金和经营管理经验,而且带来了外资企业的投资和出口市场,另外,创新金融工具的引入对中国传统银行经营方式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一个国家银行系统的安全,不在于是否允许外资进入,而在于能否严格地按照金融管理制度、法规进行监管。在市场开放的同时,只要坚持机构设立与经营监管的严格统一管理,是完全能够防范银行系统金融风险发生的。
保险市场的渐进性表现在对不同险种的分阶段开放,稳妥性表现在对外资比例的控制,而规范性表现在取消市场限制和数量限制以后,实行国际通行的谨慎审批原则。开放的核心问题是市场份额的竞争。
证券市场的开放是更为稳健的,因为证券市场不成熟导致潜在的巨大风险。一个经济体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在于其开放度的高低,而在于开放速度的把握。一国的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风险也不在于开放度的高低,而在于金融主管当局对金融系统监管的有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论是外资金融机构还是本国金融机构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是一样的。资本市场的开放和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是国家金融安全的关键点。
在加入WTO问题上,金融业的开放是中国最困难的环节之一。这种困难归根到底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微观层面上金融企业的薄弱,二是宏观层面上管理体制的薄弱。这些弱点导致了开放后以下几个方面的竞争,因而中国入世后的过渡期政策应从这些方面来考虑:服务质量、创新品种、人才资源、现代技术、投资回报和产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