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金融改革
陈兴动
高诚证券公司陈兴动以“中国的金融改革”为题作了主题报告。他首先对亚洲金融风暴和金融改革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他指出,去年7月开始的金融风暴席卷亚洲,货币贬值使亚洲资产价值蒸发大半,使人们对亚洲经济奇迹的信心大大下降。然而,人民币尚未受到冲击。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金融系统比其他国家强,而是因为人民币还不是完全可兑换货币。经常账户的有条件可兑换和资本账户的严格控制使国际投机者难以直接攻击人民币。对金融系统自由化的保守态度使中国获益。当然,人民币迄今为止的强势地位是由经常账户的良好表现所支持的。然而,中国的金融系统还并不是健康的,20%以上的不良贷款、国有企业的亏损、持续的通货紧缩迫使中国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
1. 金融系统的结构和改革
(1)银行系统方面。
中国的金融系统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实现现代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银行转化为中央银行。此后,中国人民银行逐步脱离了银行业务成为管制机构。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同,中国人民银行是政府机构,受国务院领导。尽管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应当独立制定货币政策,但实际上货币政策由货币政策委员会提出,由国务院决定。中央银行的基本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控制通货膨胀。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监督政策银行、商业银行、保险业、投资信托业和货币市场的运营,中国证监会则负责监督证券行业的经营。
把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是金融改革的目标之一。政府将政策贷款与商业经营分开,为此建立了三家政策银行。并且对四家专业银行的经营界限取消以引进竞争。另外作为试验,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批准八家外资商业银行在上海浦东经营人民币业务,这八家外资银行不久将获准参加银行间货币市场操作。到1997年为止,全国共建立了7家中外合资银行,5家外商独资银行取得经营权,共计142家外资银行分行经营外汇业务。
(2)保险业。
保险业发展迅速,1985年以来的12年内的发展速度高于30%,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更快。寿险的增长和收入已超过财产险。对保险业的垄断也被打破。尽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仍占统治地位,但全国已经建立了10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保险业的问题之一是投资,迄今为止政府仅允许保险公司通过在银行存款或购买国债进行投资。
(3)资本市场。
最活跃的金融市场是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尽管中国的资本市场仍然处于幼年阶段,1991年才首次发行A股,但深沪两市已有775家公司上市,今年4月,A股市场总资本超过2万亿元,占GDP的28%。除此之外,105家公司在B股市场上市,41家公司在香港股票市场以H股的形式上市,另有7家公司在海外股票市场上市。
(4)目前的通货紧缩要求加快金融改革。
尽管政府宣称经过三年的宏观调控,经济已经实现了软着陆,但经济并未进入上升周期,相反,经济增长速度继续逐月下降。1998年第一季度GDP增长速度为7.2%,低于预期。国内需求的疲软使工业生产增长减缓,而亚洲金融危机则使出口受到打击。许多公司产量下降,存货增加,产品出厂价格下降。
政府坚持刺激经济以实现8%的GDP增长速度。实现这一目标被认为是对于保持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把失业率维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和维持政府预算支出所必需的。然而,如果政府政策不能解决目前的金融机制问题,实现政府希望的增长目标将遇到困难。当家庭的支出模式变化、城市消费相对饱和时,零售增长必然下降。经过18年出口高速增长(平均每年14.5%),中国不能再依赖这一模式,特别是当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仅为5%—6%时。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启动经济的另一个发动机。经过过去20年对制造业的过度投资,目前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使用率仅为60%。制造业走出困境的办法是通过大规模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高效率。然而,要使经济繁荣,必须显著提高对农业、基础设施、城市复兴、居民住宅、环境保护和高技术的投资。政府的保守估计是,到2000年为刺激中国经济需要7600—10000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1991年以来,中国的GDP储蓄率高达40%,而固定资产—GDP投资率仅为34%,多余的资本为存货和净资本流出。1994—1997年净资本流出达5837亿元(703亿美元),平均占GDP的2.3%;1997年净资本流出2745亿元(331亿美元),占GDP的3.6%。
中国缺乏将高储蓄导向投资的金融系统是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将70%的储蓄导向投资。问题在于是否需要改变商业银行的角色或降低其地位。因为商业银行通常提供短期贷款,进行短期投资,然而对于长期高风险投资,例如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受到风险控制的制约。资本市场,特别是投资银行,仍然处于发展初期。1997年在新资本形成中,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进行的投资仅占0.8%和0.4%。因此,尽管政府放松了货币政策,货币供应增长仍然缓慢。毫无疑问,我国急需一个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来将储蓄导向固定资产投资。
2. 货币政策最近的变化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和刺激经济发展,今年年初以来中央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取消信贷限额。
自1998年1月1日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信贷限额控制系统。在新的体制下,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规模决策上取得更大自主权,但仍需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中央银行把货币供应(M0,M1和M2)作为实现经济发展和控制通货膨胀的中介目标。
(2)降低利率和法定准备率。
作为刺激经济努力的一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在1998年3月23日降息,这是两年来第四次降息。预计贷款利率的降低在12个月中将使借款者降低利息负担达300亿元。法定准备率也从13%降为8%。
(3)中国人民银行5月正式开始公开市场操作。
(4)建立五级贷款分类以反映风险等级。
该分类5、6月先在广东试验,然后在全国推广。
(5)提供房屋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