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型HRD:人力资源总监7件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做好组织协同,提升联合作战能力

林枫发现公司内召开会议,很多是自上而下纵向地开会,其实这样的主要是“汇报性”的会议,是出于“管理”需求的会议,会议效果不是很好。这种会议阶段性地召开即可,比如每周、每个月召开1次。

而组织内大量、日常频繁发生的,也是组织最需要的会议,是“横向”的跨部门联合会议,这样的会议更有利于组织的协同发展。

所以,林枫在公司提出,应该召开更多关于客户的会议,经营的会议,跨部门的会议,解决问题的会议。而且跨部门的、解决问题的会议应该例行化,并建立联合指挥部,以保持不同部门人员的互动、信息的畅通、部门间的协同合作。

作为联合指挥部,解决问题的导向与机制非常重要,需要建立组织决策机制。比如在大家有不一样意见的时候,决定采用会议最高负责人决策制,还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决策制。

无论采用何种会议决策机制,会议的沟通方式应该是平面式、平等式的,会议要以解决问题与决策为导向。

林枫观察了企业内部一些跨部门的会议,发现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没有设置会议议题与议程,没有管控会议时间,与会人员只是漫议,讨论与决策缺乏质量,也没有针对结果的跟踪机制等。

这里要实现组织内部的突破,关键有二:一是组织要从“团队”转变为“战队”,以“作战”为导向构建队伍运作方式;二是要构建组织协同合作的方式与机制。

根据林枫在企业管理中的运作经验,具体有以下几种组织协同的方式:

(1)管理层协同:让同一高管分管不同部门,来实现几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

(2)绩效结果指标协同:几个部门一起承担共同的绩效结果指标任务,形成“背靠背”的并肩作战关系。

(3)流程协同:在流程设计上实现几个部门共同协作,“并行”而非“串行”来完成一件工作。

(4)项目(方案、实施)协同:在完成一些项目的过程中进行协同,包括项目的方案设计阶段或者实施阶段。

(5)人员协同(兼职):为了实现不同部门、项目、流程的协同,有时候可以任用同一位干部或员工在不同部门、项目、流程上的两个及以上的岗位上兼职,他的多种角色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部门、项目、流程的协同。

(6)沟通协同:在沟通方式上促进协同,比如部门之间经常共同开会讨论一件事情,共同决策或实施一项工作,具体的方式可以是会议沟通决策或点对点的沟通决策,或者方案、制度发布时的“会签”。

(7)文化协同:就是提倡与建立一种协同的文化,在这种企业文化中明确提出什么样的协同行为是被鼓励与奖励的,并通过激励机制进行落地,逐步使协同成为一种群体意识。

HR高管要帮助公司构建协同的基础设施,构建组织协同的经营目标管理机制。协同包括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协同,是一种比较难模仿或超越的组织能力,因为它需要文化、高层管理者、机制、团队,乃至流程与IT的支撑,这种组织能力不易形成,一旦形成,将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优势。

组织协同是组织应大力解决的问题。罗伯特·S.卡普兰在《组织协同》一书中提出,对于集团性企业而言,协同分为多个层面,有集团总部的各部门间的协同、集团与分支机构的协同、分支机构间的协同等。

那么,如何构建协同的机制呢?可以通过制定集团层面、集团与分支机构层面、分支机构间的战略图和计分卡,描绘出集团与分支机构的“企业价值定位”:企业如何在不同的业务单元之间创造协同效应,以及运用革命性的平衡计分卡管理体系来设定、协调、监控高层战略的实施,保证组织的每一个部分都在朝着共同的战略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