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自驱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扩大合作的范围

首先,父母只有相信孩子才能成就孩子。小孩子只要一走出家门,就会尝试寻找小朋友一起玩儿,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父母要相信别人家的孩子会善意对待自己的孩子,也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与同伴交往。只有这样才会使孩子发展出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父母不可以打着疼爱孩子的名义,过度干涉孩子。父母把孩子作为弱者对待,只会扼杀孩子的思维发展和行动能力。

女儿小的时候,每天在小区游乐场玩儿,那段时期有个小男孩很出名,只要他一到游乐场,家长们就会找出各种理由带着自己的孩子离开。原因就出在小男孩的妈妈身上,小男孩的妈妈总觉得自己的儿子是“小皇帝”,大家都得服从她儿子的要求,都得陪着她儿子玩。小男孩妈妈的言谈举止大家都很厌恶,邻里之间,大家为了维护表面上的“和睦”,只能“躲”。如此一来,小男孩就成了圈儿里出了名的“熊孩子”。妈妈的干涉让孩子成了“孤家寡人”,丧失了学习与他人合作的机会。

其次,父母要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孩子能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学会分享与体谅,或者学会以自我为中心。孩子会把与父母相处中学到的经验运用到他人和社会。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在与父母的相处中,一直都在模仿父母的言行,无论是“熊孩子”还是“人见人爱的孩子”都是来自对父母的耳濡目染。

每次到自助餐厅用餐,我都对上面提到的观点深信不疑。在自助餐厅自由用餐的环境里,有的家庭,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面对丰盛的食物,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取餐,不会轻易浪费食物。并且,如果你多留心观察,往往还能发现这样的家庭,大人和小孩都表现得文质彬彬,如小声交流、对服务员有礼貌等;有的家庭,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面对丰盛的食物,把餐盘装得像座小山,即使餐桌上摆满了食物,大人和小孩还是会一趟一趟地取餐,用完餐,餐桌上的食物堆放得仍然像座小山。并且这样的家庭,大人和小孩通常都是很“自由”,不会顾及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大快朵颐。

在丹麦生活时,有一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随着女儿的长大,发现周围有很多类似的家长。

有一次,一位妈妈向我诉苦,她的女儿从四岁开始学琴,学了五年了,数不清换了多少老师,但是没有一位老师能管得了这个孩子。我知道这个孩子正在跟着一位特别有经验、有耐心的老师学琴。所以,妈妈的烦恼让我很好奇。

“目前的老师不是很好吗?”我问。

“是很不错,但是孩子根本不听她的。”

“什么表现呢?”“不按老师的要求做,每次复课达不到要求,如果老师让她多做几遍,就会双手离开琴键,什么都不做了。”

“哦,这么有个性。那你怎么跟孩子沟通的呢?”“在课堂上我都是忍着不发火,回到家,我会问她为什么要那样?”

“她怎么解释?”

“不作声。”

“是吗?那你们怎么交流?”“都是我在说,我问她‘是不是不喜欢目前的老师?如果是,我马上给你换。'”

我突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原来,在这位妈妈心目中老师就是“付钱上课,不高兴就换”的角色,难怪孩子对老师是那样的态度,难怪老师管不了她家孩子。妈妈对老师的定位决定了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如果妈妈不改变自己的看法,什么样的老师也管不了她家的孩子。

这样的案例有很多,这些现象的“病根”就是父母与孩子都不懂“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没有感恩之心,把所得到的一切都视作“理所当然”。无数案例已经证明,只有让孩子具备了体谅、关爱他人的能力,他才会生活在感恩之中。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会拥有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