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走好每一步
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持否定态度的人不会是少数。人们会说,这是一种不现实的、没有操作性的教育理想。这种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变革能否成功,关键因素在于这种变革是否符合人性的需要,是否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必然。其次才是付诸行动的客观条件。人类创造了无数奇迹,而许多奇迹在开始阶段都似乎是不可能的。仅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为例,中国人把许多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让世界吃惊。教育变革也是如此,只要方向正确,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走好每一步,而不在于是否迈出第一步。
新教育模式要涉及相关领域的改革。比如,师范教育必须调整教学内容与培养模式;比如,社会的相关部门应该分担相应的教育责任;比如,家长的观念要发生新的变化;比如,学校的管理机构及运转方式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比如,政府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及评价也会随之而变化;等等。这些改革的复杂性可想而知,但没有一项是不可能的。
我国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上已经做了大胆的尝试。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迈进;“自主、探究、合作”的教育观念已经开始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国家课程在中小学陆续开展;等等。当然,这些改革的前景还取决于基本的教育哲学、教育框架及相应的教育政策的改革。
这一章脱稿时,也正是本年度的9月。我把美国学者迪戈蕾写的《学校教育》一书的最后两段抄录于此,以表达同样的忧患、同样的感慨,以及同样的信念和同样的希望。
“在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正是9月的第一周。我是在一个小型大学城内,那儿挂出了横幅欢迎学生。商店新近准备了书包、日历、铅笔盒、快速削尖的铅笔和作文本。校园附近有一支中学生乐队正在进行首次练习。从小学的窗户可以看到老师们正忙着整理教室。校车已经擦完。在学校开学日一天天接近时,人人脸上显现出期盼的神色。整个大学城为此而忙碌,全国为此而忙碌。
不出一个月,那种兴奋情绪就会过去。在某些人心中,这种情绪永远不会复苏。随后到来的是单调乏味的日子。许许多多学生将被要求使自己的思想脱离那段经历,代之以没完没了的、强制性的、被记分和评级的练习。这些学生将成为与世隔绝的管理体系中的被动的‘学徒’,学习如何扮演这个体系所要求的角色:学生。他们几乎不再有机会学习在他们即将作为成年人进入的真实世界中如何解决问题,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