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本书试图将军事情报学、企业管理、传播学等领域内与情报失察研究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引入企业情报工作领域,探索其与企业运营管理的结合路径,系统地解析企业情报失察的本质、表现和成因,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的策略和措施避免企业情报失察的发生。
1.4.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文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信息源,科学研究总要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出问题与差距,进而提出新的思路和构想。文献研究方法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由于本论文是一项跨学科研究,更需要借鉴情报学、管理学、决策学、组织研究和企业文化等领域的思想、方法和工具。具体写作过程当中,检索了大量相关的数据库、期刊资料和网络信息,如ProQuest、EBSCO、CALIS、Emerald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库等。在阅读和分析检索所得文献的基础上,构建起全书的研究框架,规划写作思路。丰富的文献资源是本书写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法是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一项重要研究方法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案例研究法通过剖析实践中典型、具体、活生生的事例,形象生动地论证抽象的含义和道理。书中的案例均来自企业的运营管理实践,用以展示不同类型的企业情报失察的发生路径。
3.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实际的测量项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方法。问卷法采用量表形式获得的数据比较客观和规范,以团体方式进行,效率比较高;又由于问卷可以不记名,被调查者更加开放,可以真实反映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因此研究结论比较真实。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目的主要在于:一是以北京地区为例了解企业情报失察的现状;二是探索造成企业情报失察的主要原因。
4.专家咨询
专家咨询是获取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专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对研究的深度、方向的把握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同时也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本研究中采用专家咨询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确定企业情报失察评估体系中的指标和权重;其二是确定情报失察成因的测度量表。专家主要来自企业管理领域和情报研究领域,其工作单位为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研究部门。
5.统计分析
量化分析可用于验证理论假设、探索因果关系。对大量经验数据的科学分析能为观点提供客观、有力的支持。本研究选用AMOS软件和yaahp软件等作为分析工具,对调查所获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得出相关结论。
1.4.2 研究思路
本书首先厘清了企业情报失察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初步的研究框架;其次,系统地梳理了企业情报工作领域及情报失察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不足之处,确定了本书的研究方向和范围;第三,从情报功能的视角探讨了情报失察现象的分类及特征;第四,整合了决策者、情报人员、组织环境等关键要素,系统地剖析了企业情报失察的成因;第五,构建了企业情报失察状况的评估体系,并运用该评估体系对北京地区的企业情报失察现状做了调研;第六,对企业情报失察的现状和成因开展实证研究,以此来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最后,对如何预防和控制企业情报失察提供了策略和建议。本书的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