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黄英儒教授话中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医基础知识是什么

中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服务于实践,随着医疗经验的积累与提高,中医又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专门理论,判断中医学是否科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做出结论。

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意识到一切事物都具有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赖,因而形成了一种朴素的对立统一的观念,成为指导中医实践的原则,这种对立统一的观念就以阴阳来概括,并以此作为解释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指导思想。阴阳列为中医八纲之首,阴阳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等各方面的道理。中医《黄帝内经》说:阴阳是自然界变化的根本规律,是万物的纲纪,是一切事物演变的根源,是其生成、发展和毁灭的动力,自然界的一切奥妙都离不开阴阳变化。因此阴阳学说也就成为了中医理论的纲领。

宇宙万物不论是在变动中,或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都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都可用阴阳来代表它的属性。如在宇宙以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等,引申到人体生理方面,就以气为阳,形为阴;器官和营养物质为阴,功能活动为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热的、动的、在上的、向外的、明亮的、亢进的、兴奋的、强壮性的为阳;凡属静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晦暗的、减退的、抑制的、虚弱的为阴。所以中医认为阴阳是无所不指的。任何事物都可以采用阴阳来类比。当然这种类比必须有其对立面才能类比,因此叫做无所不指。如果没有对立的一方,那就无所比,无所谓阴阳的了。阴阳这种属性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条件下代表着不同的方面。阴阳是对立的,阴阳还具有互相依存性。中医把它叫做“阴阳互根”,在一定条件下,阴阳还可以互相转化,中医有“重阳必阴”的变化说法, 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阴阳可以向其相反方面转化。而且阴阳是经常互相消长的,即“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消长的变化有一定的限度,属生理的;超过了一定限度,破坏了其动态的平衡就属于病理性的变化了。阴阳学说可以解释中医理论的很多病理生理现象,但在历史的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掺杂了唯心的成分。在认识中医阴阳理论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个方面。

阴阳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阴阳是互相对立的,又是互相依存的,互为因果,这种关系叫做“阴阳互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互相依存,互相促进。阴静则阳动,阳得阴则生,阴得阳则长了,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阳是以阴为物质基础的。当阳的活动偏盛,超过极限,就要损伤阴。使阴衰竭,如果阴阳分离,精气也随之断绝。阴是物质,阳是功能,阳得不到阴的物质滋养就使功能不能运转,阴得不到阳的鼓动,就摄取不了营养,变不了物质。这是一种因果循环的关系。

阴阳不但是对立的、互根的,而且还是互相消长的。他们自始至终都处于动态,是互相拮抗的,彼此消长,此进彼退。阴阳的消长实际上是阴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犹如白天太阳升起来,月亮就要隐去,月亮出来了,太阳就会下山。阴阳双方彼此交相获胜,总有一方居于主导地位而反映于人体。气血在不断地消耗,也在不断地产生,整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就是阴阳消长的过程。应该说明,阴阳的消长在一定范围内是正常的,超出了范围就产生病态。阴盛可导致阳衰,阳亢可导致阴损,这种衰损就是阴阳消长逾常,是两者间的平衡受到破坏所造成的。

阴阳消长,实际上是阴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在互根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体生理与病理的变化。

阴阳平衡是指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必须互相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当气候反常、四时失调时,它的气机必然会影响人体,这时,人体内部就必须调整阴阳,与之相应,以保持人体阴阳的平衡。人是有机的整体,脏腑器官各司其职,但也要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为用。阴气能够平和,阳气才能固密,阴阳是在不断运动中、不断调节中取得一种相对的平衡,维持正常健康的水平。这也是中医原理学与临床治疗学上的一种重要认识论。

阴和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称之为阴阳转化,又叫做两极反复。病理上“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许多高热病者,高热过盛、盛而产生寒战,就是热极生寒的临床表现,而虽寒战,但其根本仍然属于热证,壮热持续不退,耗伤正气,致体温突然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的寒证。由热转寒,由寒转热,以及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等,都是阴阳转化的结果,应把阴阳消长看成是量变、阴阳转化看作为质变过程来理解,并不意味着阴阳的离绝。

阴阳还必须有升降与出入,在人体,气要化气上腾。腑之精要内归于脏,脏之气要外行于腑。食物进入人体消化吸收后,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循环于全身,糟、残渣就必须排出体外而下排。在五脏的功能活动中,肝气左升,肺气右降。心气宜生,肾气宜降,脾气宜升,胃气宜降,都是阴阳升降的运动。具体地说,清气下陷,就会产生泄泻病;胃主降浊,浊气上逆,就会胀满嗳气。阴阳的升降反常就是病态变化。

上面我们谈了不少阴阳的学说道理,为什么谈得那么多那么细,因为中医认为阴阳是中医认识疾病、处理疾病、了解内脏变化的总纲,离开了阴阳的基本理论去寻找疾病的根源,就会迷失方向,也不可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阴阳在中医学术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病理、生理还是辨证和治疗,无一不把它归结到阴阳的上面去。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科学辨证的方法论,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阴和阳的表面字意,更应当看到阴阳两字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医学术体系的一条谁都离不开的贯串线。要理解中医,就是要详细理解中医用阴阳作为说理的工具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