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荒: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我国国情的基本认识。时至今日,在一个农业大国里,难道还会出现农民荒?这看似不可能的事实,却正在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

早在2004年,我国珠三角地区已开始出现民工荒。现在,我国农村地区已较普遍地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农民荒现象。所谓农民荒,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老龄化以及农业生产劳动力后继无人的现象。在中国农村,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正在考问着我们这个时代:谁来种地,如何种地?谁来养老,如何养老?谁来治理,如何治理?

在几千年的农业文明长河中,人类社会并不存在人口老龄化现象,这是因为农业文明更能体现和接近大自然的生命规律。人口老龄化是与工业文明相伴而生的人口结构畸形现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发明和掌握了避孕等技术。工业文明在提升人均寿命的同时,也能够借助技术手段节制生育,从而使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现象开始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几乎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

中国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现象,既有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共性,又有中国自身发展的特性。中国自身发展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是中国特殊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启动和推进的。在城乡二元结构未能破除的情况下,城镇允许并吸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谋生,但又限制农民工市民化,限制农民工家庭迁入城镇定居生活。这就造成了两大世界奇观,一个是城镇出现了两亿多的农民工群体,另一个是农村出现了一亿多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群体。这种将农村青壮年人口吸入城镇却将老年人留在农村的城镇化模式,使我国农村普遍出现了老年化、空心化。

另一方面是中国特有的计划生育政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逐步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到了1.18,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中国人口的正常再生产面临严重危机。由于北京是全国执行计划生育最严格的地区之一,因此北京市的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危机正在与生态环境危机、食品安全危机一起,构成当代中国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严重危及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从2013年底开始,我们就着手组织研究团队开展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的调查研究。在历时两年的时间里,我们按照“谁来种地,如何种地?谁来养老,如何养老?谁来治理,如何治理?”的基本框架,对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进行了系列调查和深入访谈,并以多学科的视野为应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杨团研究员、孙炳耀副研究员以及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的同人组织参与了北京外来务农人员的调研访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朱启臻教授组织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京郊农村调研访谈,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向春玲教授支持其博士生、硕士生参加相关调研访谈,知名人口问题研究学者黄文政、何亚福先生参与了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与生育政策研究,华北科技学院刘伟教授对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曾跟着笔者挂职锻炼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生刘妮娜,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较高的研究悟性、很强的研究潜能,为本研究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付出了很多艰辛劳动。参与本课题调研和访谈的许多硕士、博士研究生,笔者在本研究的相关成果上都注明了相应的姓名。本研究是我们研究团队共同的成果。在此,我向参与本课题调查研究的所有成员表示由衷感谢。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最基本的启示是,凡是违背人们意愿、忽视乃至损害公民基本权利的发展模式,必将破坏社会机能,扭曲社会的正常发展。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将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作为重大国家战略进行谋划与实施。

由于水平有限,本研究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英洪

2015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