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述钩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2章 芳草部(1)

当归

陕蜀秦汶诸州多栽莳为货。以秦产头尾圆色紫气香肥润者。为马尾归。最胜他处。

尾大头粗色白坚枯者。为 头归。止宜入发散药。二八月采根。(濒湖)川产者力刚而善攻。

秦产者力柔而善补。(韩 )头止血。尾破血。(凡药根升而梢降。根在上。梢在下故也。血下脱者。其根能引之上行而止息。血凝涩者。其梢能引之下行而破散。)身和血。若全用。

一破一止。亦和血也。使头是一节硬实处。使尾是尖细处。(凡根 身半以上气脉上行。身半以下气脉下行。然则治上当用头。治中用身。治下用尾。通治全用。匪独当归为然。他如柴防芩桔皆是。洁古)根甘而苦辛温润。气浓于味。可升可降。阳中微阴。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血分。按诸本草。一主养血。如温中补诸不足。润肠胃筋骨皮肤。女子漏下绝子。胎产备急。血虚及气血昏乱。服之即定(男子亦然)之类。一主和血。如止热痢腹痛。女子沥血腰痛。除血刺痛及齿痛。又温疟寒热之类。一主活血行血。如诸恶疮疡。跌仆血凝。并湿痹风证挛蜷。与客血内塞。宿血恶血瘕癖之类。证治不能概定。惟在引用合宜。当归味苦。气温。臭香色紫。

当入心为心之使药。并入血分气分。若只判入血。便失当归本来面目矣。盖血无气煦。则不能营运经隧。灌溉周身。此味助气之用。益血之体。其宣扬帅气。能使气血邪气各归于所当归之地。故名。(此段血中有气 之颐)诸血皆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故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无己)此品为治血补虚。决取立效之药。

古方用疗产后恶血上冲。取效无急于此。凡气血昏乱者。服之即定。(陈承 以上二段养血)凡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之甘温能和血。辛温能散内寒。苦温能助心散寒。使气血各有所归。

(张元素)能逐瘀血。生新血。使血脉通畅。与气并行。周流而不息。(虞抟 以上二段和血行血)全用。同人参黄 则补气而生血。同牵牛大黄则行气而破血。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好古 合下三段随引用以归血)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以生地条芩为佐。不绝生化之源。(韩 )其气疏畅无定。随所引药而为用。合川芎细辛之类。治血虚头痛。眼痛齿痛。合诸血药。入薏仁牛膝下行。治血不荣筋。腰痛足痿。合人参川乌乌药薏仁。

能荣表。治一身筋寒湿毒。合芍术地黄。能养血滋阴而补肾。合芍药木香。能和肝而止痛。

治痢。合鳖甲柴胡。定寒热而除温疟。合远志枣仁。则养心定悸。(门)同酒制黄连。可治心血虚热。入四物汤。主妇人血分百病。加炒干姜炒黑豆泽兰牛膝益母草蒲黄。治产后百病。

同川芎人参。治难产及倒生。同红花牛膝益母草蒲黄。治产后血上薄心。同地黄芍药白胶续断杜仲。治血闭无子。同桂枝术菊花牛膝主痹。同牛膝鳖甲橘皮生姜。治疟在阴分。久不止。

同枣仁远志人参茯神。治心血虚。不得眠。同黄 二地芩连黄柏。治盗汗。同荆芥白芷川芎地黄。治破伤风。同牛膝杜仲续断地黄鹿角屑桂。治一切折伤 跌。挫闪作疼。同地榆银花滑石红曲。治滞下纯血。里急后重。凡伤胎去血。及产后崩中。金疮拔牙。一切去血过多。

心烦眩晕。闷绝不省人事。当归二两。川芎一两。每用五钱。水七分。酒三分。煎七分。

热服。日再。内虚目暗。补气养血。用当归生晒六两。附子火炮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温酒下。名六一丸。大便不通。当归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下。室女经闭。归尾没药各一钱。为末。红花浸酒。面北饮之。一日一服。堕胎下血不止。当归焙一两。葱白一握。每服五钱。酒一盏半。煎八分。温服。产难胎死或横生倒生。用当归三两。

川芎一两。为末。先以大黑豆炒焦。入流水一盏。童便一盏。煎至一半。分为二服。未效再服。产后中风。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螈 。当归荆芥穗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酒童便各少许。煎七分灌之。下咽即有生意。

当归味始甘。次苦。次辛。又复有甘。辛味烈。而甘则有始终相成者。夫甘为土味。乃气血生化之地。甘归于苦。苦火属心。归于血之所主也。苦而有辛。金味属肺。因肺贯心脉以行呼吸。为血之所使也。夫血原于水而成于火。本肾脉之至肺。由肺而乃入心。是金合于火以孕水也。火因金而和于水则气化。金孕水而亲于火则血生。此辛继于苦而味为最烈也。至其始便得甘者。即所谓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者。是终仍有甘者。即所谓中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蒸精液。化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者。是合而绎之。肺合于心而气化。为血脉之所由始。肺合于脾而血化。为经脉之所由通。海藏判为血中气药者。以血所不足处。即有血之生气以裕之润之。血所乖阻处。又有血之化气以和之行之耳。(如酒蒸治头疼等证。是宜于上也。酒煎治小便出血等证。是宜于下也。酒调末和心腹刺痛。是宜于中也。又如治在肠胃。则主热痢刮疼。治在经络。则主中风挛蜷。治在筋骨。则主疼痛。治在皮肤。则疗风癣。惟所主而使之。咸有所归焉。)人身气原于肾。而血乃原于心。是阳中生阴也。惟秦归禀金气独浓。全得阳中生阴之化。原为血中气药。合于熟地。则能补髓。四物汤有因时加法。曰。倍当归以迎春气。倍川芎以迎夏气。倍芍药以迎秋。

倍地黄以迎冬。用当归以生一阳。用芍药以生一阴。是当归之甘苦辛而温。可喻春生和气。

岂非血中履端之始乎。要知血原于水。而成于火。火为心气。固阴阳合和而化之真气。非偏于阳者也。偏于阳则有血虚而阳炽之病。血亦不得所归矣。识此然后可以尽当归之长。

缪氏云。辛温行走。性润滑肠。又其气不宜于胃。故胃薄溏泻者。并忌。血热者不宜。

即产后胎前。亦须慎用。

择肥润不枯燥者用。上行酒浸一宿。治表酒洗片时。血病酒蒸。有痰姜制。若入吐衄崩下药中。须醋炒过。少少用之。多则反能动血。

卷八芳草部

种莳者根形块大。实而多脂。山生者细瘦辛苦。蜀产。名川芎。形块坚重圆实。色黄不油。如雀脑。嚼之甘辛(其味甘辛。于用方合。)者上也。治血虚胎产病俱优。焦枯者不用。西芎产关中。色微青。专疗偏头痛。如产后血虚与气虚者。俱不可服。其实大坚重。内外俱白。锉之成片者。亦西芎也。不入药。台芎产浙江台州。止以散风驱湿。抚芎产江西抚州。小而中虚。惟开郁散气宽胸走经络之痛。皆非血虚所宜用。

根味辛苦。性温。气浓味薄。浮而升。阳也。少阳本经引经药。入手足厥阴气分。生温熟寒。(李当之)白芷为之使。畏黄连。主中风入脑。头痛血虚。头痛面上游风。胁风痛。

疗诸寒冷气。心腹坚痛。寒痹筋挛缓急。破症结宿血。养新血。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

补风虚。开郁气。行滞气。燥湿止泻痢。蜜丸治风痰。并一切痈疽诸疮肿痛。长肉排脓。更治妇人血气诸病。(诸本草)方书治目疾及耳鼻唇齿喉舌髭发。中风眩晕。中寒。伤湿伤劳倦郁。往来寒热疟。破伤风螈 。振颤痫痉。颈项强痛。虚劳自汗。盗汗虚烦。循衣撮空。

谵妄惊悸。健忘不得卧。不能食。喘厥咳嗽呕吐。喑。鼻衄耳衄。吐血蓄血。溲血下血诸见血证。心痛胃脘痛腰痛。香港脚鹤膝风。着痹痛痹行痹。消瘅黄胆。痰饮水肿。胀满泄泻。滞下脱肛。大便不通。淋疝。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助清阳之气。去湿气在头。故治诸经头痛。

(洁古)头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

厥阴吴萸。少阴细辛。(东垣)又头痛甚者。加蔓荆子。顶与脑痛。用川芎。头顶痛加 本。

若有热者不能治。别有清空之剂。(此二条专治风寒头痛)芎 血中气药。扁鹊言。酸以其入肝也。(仲淳)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以辛散之。故气郁者宜之。(濒湖)味辛气温。但能升散。而不能下守。血贵宁静。不贵燥动。四物用川芎以畅血中之气。使血自生。非谓其能养血也。即痈疽及诸疮肿痛药中多用之者。以其入心而能散火邪耳。(丹溪)又郁在中焦。须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气升则郁自降。故抚芎总解诸郁。直达三焦。为通阴阳气血之使。治湿泻药中。每加麦曲芎 。其应如响。(即左传治河鱼腹疾意)血痢已通。

而痛不止者。乃阴亏气郁。加芎为佐。气行血调。其病立止。合四物。加荆芥白芷白术甘草。

治破伤风。冬月加桂枝。同当归地黄芍药干漆延胡五灵脂京三棱牡蛎粉。治血瘕。同白芷茜根黄 银花生地。能排脓消瘀血。同甘菊当归地黄天冬白芍炙草。专主血虚头痛。火盛者加童便服。同归尾桂心牛膝。治子死腹中。同续断熟地白胶杜仲山萸五味人参黄 枣仁。治血崩久不止。风热头痛。川芎一钱。茶叶二钱。水一钟。煎五分。食前热服。风热上冲。头目眩晕。或胸中不利。川芎槐子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用茶清调下。胸中不利。以水煎服。

首风旋晕。及偏正头疼。多汗恶风。胸膈痰饮。川芎一斤。天麻四两。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嚼一丸。茶清下。崩中下血。昼夜不止。千金用川芎一两。清酒一大盏。煎取五分。

徐徐进之。圣惠加生地汁二合。

芎 三月生苗。禀春气已深。故温。至八月始于根下结芎 。而以九十月采之。

后时则虚恶。是又得金气之全者。故其味由甘而辛。辛胜甘劣也。夫气禀于温以生。而味结于根下者。又辛甘之阳。所以气浓升浮。合于人身天地之肺而至于极上。故兹物能畅真气。

亦即过用能散真气也。遍阅方书主治。大抵能达阳于阴中。即能贯阴于阳中。始终在血分畅其气者。故海藏专以益肝为言。而曰搜肝风。补肝血。润肝燥。却又言补风虚者。以血脏原属风脏。惟能达阴中之阳。则风化斯行而诸寒冷气自散也。明于阴中之阳不化。可以悟诸血证之治悉本风虚。明于风虚之义。又可以悟肝风并肝血虚肝气燥之故矣。抑何以并入手厥阴气分。盖肝之上行而媾于肺。肺即媾于肝而下行。其下行者乃合于足厥阴同气之心包络以生血焉。总以全肝之用而已。人身清阳能升。浊阴能降。此气化血生之原也。芎 上至巅顶。

下至血海。不惟握升降清浊之枢以为化原。实能由风脏血脏之化机以为生育。故治血虚头痛为圣药。至于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以及吐衄溺血。皆可推风虚之义以治之。惟风淫者不任受耳。总之。阳陷阴中及阳不能畅阴之证。此味乃所宜投。如下之阴虚不守而阳僭于上。及上之阳盛而阴不能为之主者。妄投适以滋害。宁止于久服乃散真气哉。(用川芎止欲其畅阴。不可用之虚阴。畅阴虚阴之异。粗工多不致察。)芎 之治。在目为最。即头痛犹次之。以肝开窍于目。而人身六气之首。惟风司之。肝固风脏。又即血脏也。本此风升之元气。以达阴中之阳而上行。(此经所谓通天者生之本也)即俾阳中之阴皆畅。而血和于气以化。是所谓目得血而能视者也。(玩此则于补风虚之义更畅)更取消瘅之肾沥散以为肾气虚损者。用磁石为君。却以芎 及麦冬为臣。其他益阴气滋阴血之味止为佐。可知元气为阴中之阳。而芎 之与麦冬为臣者。固就阴中透阳之义也。是则在下行者。必裕阴而乃透其阳以上。在上凡病上盛下虚。火炎咳呕。咽干口燥。发热渴烦。及自汗易汗盗汗者。法咸忌之。(仲淳)骨

五月开白花。七八月结子。其根紫色。

大辛而苦气温。温能通。苦能泄。大辛则善散。气浓则上升。阳也。足太阳本经药。气力雄壮。通行手足太阳经。并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主太阳头痛巅顶痛。大寒犯脑。痛连齿颊。除风头痛。头面身体皮肤风湿。(东垣曰。治风通用。)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能化小便通血。疗痈疽排脓内塞。与白芷功用相符。宣发藏阴。精明形色。洁齐生物者也。如一阳之上。气浊及血浊而致风头痛。一阴之下。血浊及气浊而致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者。咸可齐之以洁也。(之颐)与白芷同作面脂。既治风又治湿。与木香同用治雾露之清邪中于上焦。(洁古)泄病风客于胃。作虚治不效。用 本半两。苍术一两。分二服。煎饮即止。以本能去风湿故耳。( 本为太阳经药。何以入胃去风。盖心肺胃统主上焦元气。东垣曰。

心与小肠。乃脾胃之根蒂。故此味入小肠。即用以治胃风耳。非更入阳明经也。)大实心痛。

已用利服。水煎温服。(味此则手太阳达心火之气化。上会于督。下合于胃者。不止谓其祛风。义固可参)调养老人方。生熟地黄各五两。雌雄何首乌各十两。川椒十两。牛膝五两。干山药五两。肉苁蓉五两。枸杞子五两。大黑豆一升。 本十两。法制丸服。(此方多滋阴药。而必用 本。其义可参。)一妇冬受寒。至春而巅顶并左后脑痛。此原病于足太阳寒水。寒久化热。郁而上行。以病于手太阳。因风升之化不达。而病亦在足厥阴也。经所谓过在巨阳厥阴者。诚然。诊其脉手太阳热甚于风。足厥阴热胜于湿。心有微热。脾肺亦有郁热。用酒片芩二分半。酒枯芩分半。蔓荆子二分半。防风分半。萸连二分半。柴胡三分。 本三分。升麻二分。川芎二分。酒黄柏三分。归身三分。木通四分。牛膝三分。水煎一服愈。(此止治手太阳而微兼肺。以肺固主气。而上焦合而营诸阳。则归于手太阳之气化也。并治足厥阴者。 以风升之去。不必多治他经也。详此以明巅顶之病。不尽从乎寒者温治耳。)凡阳虚而易受风邪以致头痛者。一受风邪则阳气益郁而化热。因阳气之郁而营气遂不得流畅。甚者血分亦以伏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