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研究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奇怪的徽章

结案报告交上去的第三天清晨,张志军站在办公室窗前,手里捏着那枚从陈明远保险柜找到的铜制徽章。晨光透过百叶窗在徽章表面投下条纹状的光影,“全视之眼“的图案在明暗交错中仿佛有了生命。结案了,但他总觉得这个案子还有未解之谜。

徽章边缘有些磨损,背面刻着一行几乎被磨平的小字:“真理......秋毫“。中间几个字已经无法辨认。他用拇指摩挲着那些凹痕,思绪飘回两天前林美琪自杀的场景。她临死前那个解脱般的微笑,和她在录音中对陈明远充满恨意的声音,形成了鲜明对比。

“张队!“罗小伟猛地推开门,手里挥舞着一份文件,打断了张志军的沉思,“刚接到城西派出所报案,废弃化工厂发现一具尸体,死者胸口刻着——“

张志军转过身,两人异口同声:“全视之眼的符号?“

“一模一样。“罗小伟神色凝重,“而且死者身份不一般。“

警笛声响彻城西工业区。这片上世纪九十年代繁荣一时的化工园区如今只剩断壁残垣,红砖墙上还残留着褪色的安全生产标语。杂草从水泥裂缝中顽强生长,攀附在锈蚀的管道上。警戒线围住了3号厂房,几名辖区民警正在维持秩序,警戒线外已经围了不少看热闹的附近居民。

“死者男性,四十岁左右,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24小时内。“辖区李队长迎上来介绍,他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是流浪汉老马发现的,说要进去避雨,结果闻到臭味就报了警。“

张志军戴上手套和口罩,跟着法医刘小军进入厂房。潮湿的空气中混合着霉味、铁锈味和一丝甜腻的腐臭,让人联想到腐烂的水果。厂房内部空旷,阳光从破损的屋顶斜射进来,照亮漂浮的尘埃。中央空地上,一具男尸呈大字型仰躺着,上身赤裸,胸口处一个血肉模糊的符号在惨白的皮肤上格外刺目——圆圈套着三角形,三角形中心是一只眼睛。

“符号是死后刻上去的,“刘小军蹲在尸体旁检查,他的声音在口罩后显得闷闷的,“工具很锋利,可能是手术刀或解剖刀。切口边缘整齐,凶手手很稳。“他轻轻抬起死者的手臂,“没有抵抗伤,死亡原因暂时无法确定,没有明显外伤。“

张志军仔细观察尸体。死者面容安详,甚至称得上祥和,像是睡着了一般,与胸口的狰狞伤口形成诡异对比。他穿着考究的深蓝色西装,面料看起来价格不菲,皮鞋擦得锃亮。左手无名指有长期戴戒指的痕迹,但戒指不见了。

“查查他的身份。“张志军对罗小伟说,然后转向刘小军,“重点检查是否又是中毒。注意手指和口腔。“

痕迹侦查员黄少良正在检查周围地面,他像猎犬一样趴在地上,用强光手电照射每一寸地面:“没有打斗痕迹,但这里不是第一现场。“他指着几处几乎不可见的痕迹,“尸体是被搬运过来的,看地面的拖痕,凶手可能用了推车之类的东西。“

厂房外传来急促的刹车声。女技术员赵雪晴拎着工具箱小跑进来,她今天穿了件米色风衣,在昏暗的厂房里格外醒目。后面跟着犯罪心理专家许篙明,他今天穿了件深灰色风衣,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微微眯起,像是被阳光刺痛。

“张队,这符号...“赵雪晴看到尸体后倒吸一口冷气,风衣领子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摆动。

“和上个案子一样。“张志军点头,“但这次是直接刻在身体上,更暴力,更...个人化。“

许篙明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绕着尸体慢慢走了一圈,最后停在死者头部位置:“表情太安详了,和胸口的暴力痕迹形成强烈反差。“他蹲下身,仔细观察死者的面部肌肉,“凶手在传递某种信息——我能让你毫无痛苦地死去,也能让你死后不得安宁。“

“仪式感很强。“张志军赞同道,他注意到死者西装口袋里露出的一角纸片,小心地用镊子取出——是一张对折的纸条,上面打印着一句话:“正义之眼注视着你的罪行“。

“凶手可能在执行某种'审判'。“许篙明推了推眼镜,“这个符号对凶手和受害者都有特殊意义。“

“死者身份确定了!“文晶晶的声音从厂房门口传来。她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来,马尾辫因为跑动而散乱,脸颊因为奔跑而泛红,“面部识别确认是周维安,45岁,维安制药的创始人兼CEO。“

“制药公司...“张志军和罗小伟交换了一个眼神,“和明远集团有联系吗?“

文晶晶快速敲击键盘,电脑屏幕的光映在她脸上:“查到了!维安制药1995年成立,创始团队中有三人来自...阳光实验室,就是1992年出事故的那个。“她抬起头,眼睛睁得大大的,“就是林美琪父亲死亡的那个实验室!“

线索像珍珠一样被串了起来。张志军感觉背脊一阵发凉:“1992年阳光实验室的事故,第一个案子的陈明远,现在的周维安...这不会是巧合。“

“张队!“黄少良从厂房角落举起一个透明证物袋,“找到这个。“

袋子里是一枚铜制徽章,与陈明远保险柜里发现的一模一样,只是更崭新一些,背面的刻字清晰可辨:“真理之眼,明察秋毫“。

“拍照,取证。“张志军命令道,然后转向团队,“所有人注意,这很可能是一起连环杀人案。凶手针对的是1992年阳光实验室的相关人员。“

回到警局,会议室的白板上已经贴满了两个案件的联系图。文晶晶将调查结果投影到屏幕上,她的声音因为兴奋而略微提高:

“周维安,阳光实验室前研究员,1995年离开创办维安制药。公司主营神经类药物,三年前因涉嫌数据造假被调查,但最终不了了之。“她切换到下一页,“私生活方面,离异,独居,没有子女。邻居反映他最近几周行为反常,经常半夜出门。“

“死亡时间精确判断为昨晚10点到12点之间。“刘小军补充尸检结果,他面前摊开着一份初步报告,“和上个案子一样,检测出氰化物中毒,但这次是通过注射。“他指着照片上死者左臂内侧的一个几乎不可见的小红点,“针头很细,可能是胰岛素注射器。胸口的符号是死后两小时内刻上的,伤口处发现了微量的金属残留,正在化验。“

“凶手有医学背景?“罗小伟猜测,他手里攥着一支笔,时不时在白板上添加备注。

“或者至少熟悉解剖学。“刘小军点头,“切口很精准,避开了主要血管和胸骨,直接刻在肌肉组织上。“

张志军敲了敲白板,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过来:“重点查三个方向:一,1992年阳光实验室事故的详细情况;二,周维安和陈明远的交集;三,维安制药的数据造假案。“

“我查了事故记录。“文晶晶调出一份扫描文件,投影仪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官方结论是技术员林卫国操作失误导致氰化物泄漏。但有个细节很怪——“她放大了一页值班记录,“当天实验室应该只有林卫国一人值班,但保安记录显示陈明远和周维安都在晚上八点后进入过实验室。“

“林美琪的父亲...“罗小伟喃喃道,手中的笔停了下来。

“还有一点。“文晶晶继续道,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调出另一份文件,“维安制药被调查的数据造假案,举报人正是林美琪。但后来她突然撤诉,不久后就被明远集团高薪聘为财务总监。“

会议室陷入沉默,只有空调运转的嗡嗡声。犯罪心理专家许篙明突然开口,声音平静而笃定:

“这不是普通的复仇。凶手在用同样的符号标记受害者,是在执行某种'净化仪式'。“他走到白板前,指着两个死者的照片,“陈明远死在书房,周维安死在废弃工厂,地点选择都有象征意义——知识殿堂和工业废墟,暗示他们犯下的两种罪行。“

“下个目标很可能是当年阳光实验室的第三位创始人。“张志军接上他的思路。

文晶晶迅速搜索,她的电脑屏幕闪烁着各种打开的窗口:“找到了!郑东明,52岁,现任市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他也是从阳光实验室出来的,1996年进入体制内。“她调出一张证件照,上面是一个面容严肃的中年男子,“根据公开资料,他负责药品审批监管。“

“立刻联系他,提供保护。“张志军下令,声音中带着紧迫感,“罗队,你带人去医药局;文晶晶,深挖郑东明的背景和最近行踪;许教授,我需要你分析一下凶手的心理画像和下个可能行动。“

散会后,张志军独自留在会议室,盯着白板上两个死者的照片。阳光实验室、氰化物中毒、全视之眼徽章...这些碎片之间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他拿起那枚从现场找到的徽章,在灯光下转动,突然注意到徽章边缘有一处几乎不可见的凹痕——像是被什么东西夹过。

他的手机突然震动,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正义之眼注视着一切罪恶。第三个名字:郑东明。时间不多了。“

张志军立刻回拨,但提示是空号。他冲出会议室,大喊:“技术科!追踪一个号码!“

但已经晚了。二十分钟后,罗小伟从医药局打来电话,声音沉重:“张队,郑东明失踪了。秘书说他昨天下午接到一个电话后就匆匆离开,再没回来。更奇怪的是,他的办公室被人翻动过,但什么都没丢。“

“查监控了吗?“

“正在调取。但有个细节——秘书说郑东明走时脸色惨白,嘴里一直念叨着'他们回来了'。“

张志军的心沉了下去。凶手已经锁定了第三个目标,而他们甚至不知道从何找起。他回到办公室,从抽屉里取出陈明远案的档案,重新翻阅那些证物照片。当他看到林美琪死亡现场的照片时,突然注意到一个之前忽略的细节——在她割腕的左手下方,地毯上有一个几乎不可见的压痕,形状像是...一枚徽章。

“文晶晶!“他抓起电话,“查一下林美琪的遗物清单,有没有发现类似徽章的东西?“

“我看看...“电话那头传来键盘敲击声,“没有记录。但尸检照片显示她左手紧握,法医费了很大劲才掰开取出那枚戒指。“

张志军眉头紧锁。如果林美琪不是唯一的复仇者,如果还有其他人也戴着这种徽章...那么真正的“正义之眼“可能是一个组织,而林美琪只是其中一员。

他立刻召集专案组开紧急会议。当所有人到齐后,张志军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关键词:阳光实验室、正义之眼、三个创始人。

“我怀疑我们面对的不是单个凶手,而是一个组织。“他还是团队成员,“林美琪可能只是执行者之一。现在郑东明失踪,我们必须尽快找到他。“

“我查了郑东明的银行记录。“文晶晶汇报道,“过去三个月,他每周三都会向一个名为'光明基金会'的账户转账一万元。“

“基金会背景?“

“注册信息很少,负责人叫方明,地址是假的。但有趣的是...“文晶晶调出一份文件,“这个基金会的注册日期是1992年12月,就在阳光实验室事故后一个月。“

会议室门被推开,生物化学教授李博文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张队长,你们送检的金属残留结果出来了。徽章上的合金很特殊,含有微量的锇和铱,这种配比在九十年代初常用于...“

“军工实验室的仪器部件?“张志军猜测道。

李博文点头:“特别是与化学武器相关的项目。“

所有线索突然指向一个可怕的方向。张志军立刻下令:“罗队,带一队人去阳光实验室旧址;文晶晶,查1992年该实验室的所有研究项目,特别是军方资助的;许教授,我需要你重新分析林美琪的心理档案,看看是否有被操控的迹象。“

当团队各自行动后,张志军站在窗前,望着渐暗的天色。第三个名字已经出现,而时间正在流逝。他摸了摸腰间的手枪,希望还来得及阻止又一场“正义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