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朋友
“喂,我告诉你啊——等你到了地方,拿到箱子,别的先别管,偷偷摸两下纸箱边儿。要是摸到手上黏糊糊的……啧,东西可千万别要了,撒腿就跑,懂吗?”
手机的听筒里传来了闺蜜污污的调侃的声。
“要死啊你,你说什么啊,我在车上啊!”
听筒音量开得最大,司机师傅的手指在方向盘上轻轻一叩,等红灯的间隙,后视镜里那双探究的眼睛正好撞上海丽羞恼瞪回去的目光。
“师傅!”她耳根发烫,声音陡然拔高,“能……能开快点吗?”
脸颊微微发红的海丽欲盖弥彰的催促了一下司机师傅,随后气急败坏的打断了闺蜜的调侃。
“我不和你说了,我马上快到地方了,故意让我出糗,小妮子你看我回去怎么整你。”
电话里闺蜜的笑声已经憋成了“噗嗤”的气音,不给闺蜜继续调侃的机会,飞速的把手机挂断,乘坐的网约车已经进了小区大门,虽然海丽嘴上狠狠的训斥了闺蜜,但心里也不由的多了几分担心。
海丽今天是来拿她寄存在孙朗这里的行李的,上次她才刚从孙朗的出租屋走出去,人就已经后悔了,虽然纸箱里没有什么私密物品,都是一些普通的衣架,折叠桌一类的物件,可就那么放在一个陌生男人的家中,还是很让人不放心。
闺蜜的变态论虽然是个玩笑,可..
现在这个社会压力那么大,怪人那么多,海丽是越想心里越害怕,她想叫个同城快递来运走,可明明说了自己要来拿,食言又抹不开情面,想要自己第二天一早就过来,可偏偏被工作绊住,一直到今天才抽出空。
下了车就着急忙慌的往楼上走,还好平时工作量大,一口气爬六楼不费劲,可到了天台门口,她反而越走越慢,最后停在出租屋的门口,犹犹豫豫的不敢敲门。
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万一,万一孙朗真是个变态,偷偷做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天啊,恶心死人了。
现实和幻想在海丽的脑海中左右互搏,正当她举着手不敢面对现实的时候,铁皮的屋门竟然被从里面一把推开。
“啊!”
她尖叫着后退半步,眼前赫然是刚刚在脑内被妖魔化八百遍的孙朗本人。
“啊!”
透过孙朗的臂弯,眼角余光扫过墙角,放着她东西的纸箱依旧安静地待在原处,胶带封口平整利落,上面还细心搭了块防尘布,和孙朗的杂物泾渭分明,羞愧让她情不自禁的又尖叫了一声。
“欢迎,到来?”
孙朗眨了眨眼,脸上写满困惑,早上他收到海丽今天要来的电话以后,就一直等在房间里没有出去,算算时间,海丽差不多就该在这个时间段到。
这三天里他已经在虚拟战场中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战斗,别的不说,听声辨位这一块绝对是练得炉火纯青了,就算海丽穿的是平底鞋,也没有发出特别粗重的喘息,可孙朗还是离着老远就发现了她的脚步声。
海丽走到门前的时候,孙朗的手也搭在了门锁上,就等对方一敲门,就把房门打开,可是他等了许久,却不见海丽敲门,疑惑的他只能自己开门,却没想到海丽一见到他,竟然先发出了两声尖叫。
“怎么了,我屋里很乱吗。”
海丽这两声惊叫反而把孙朗给弄得不自信了,他回头看了环顾了一下屋内,不大的出租屋里虽然整洁,但各种各样的杂物却分门别类的堆满了屋里的每个边边角角。
这些都是孙朗这三天在虚拟战场中的战利品,海丽来之前,他正在屋里研究怎么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卖出去。
“没、没什么!”海丽耳根发烫,声音陡然拔高,“你突然开门吓我一跳!”她硬着头皮往前一步,“不请我进去坐坐?”
——理不直气也壮。
难道要她说,自己刚才在脑补对方是个会对着纸箱做奇怪事情的变态吗?
摸不着头脑的孙朗搞不明白海丽的情绪为什么大起大落的,打死他也想不到,自己刚刚在海丽的脑海里已经做了不得了的行为。
‘或许是女生的那几天来了,所以情绪才不稳定,哎,这可麻烦了,还是生理性的情绪不好,我还是小心点别触了霉头。’
对女生了解不多的孙朗自作聪明的给海丽的行为找出了一个理由,现在他俩都对对方产生了奇怪的脑补,也算是一种另类的一比一打平了吧。
“请进,请进。”
人顺着孙朗的邀请进了小屋,刚才的失态也借着耍小脾气给掩饰了过去,可进了屋的海丽却更加后悔了。
‘我脑子进水了吗?’她咬着嘴唇暗骂自己,‘明明拿了东西就能走,非要进来尬聊!’
海丽的目光在房间里扫视着,最终定格在那堆格格不入的杂物上。她本想找个话题缓解尴尬,可话到嘴边却变了调——
“你这些...都是新买的?“她指着那些五花八门的物件,语气里不自觉地带着苛责,“卖手机的钱就这么乱花?“
话音刚落,她就低头划开手机叫车,动作又快又急,像是要掩饰自己的失礼。
起初的愠怒是装出来的,不过是女生理亏时转移话题的小把戏。但此刻的恼怒却是真的——她海丽深知赚钱的艰辛,最看不惯的就是挥霍无度的人,更厌恶某些人“穷讲究“的做派。
“我现在就走。“她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分钟都不想在这个讨厌鬼的屋子里多待。
“哈哈。“面对无端指责,孙朗不怒反笑。他理解海丽的误会——任谁看到这堆崭新又杂乱的物件,都会产生同样的疑问。有些指责暗藏恶意,但海丽的责备里分明透着关心。她欲言又止的样子,显然是顾虑两人的关系还没到可以直言相劝的地步。
“朋友。“孙朗第一次用这个称呼唤她。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朋友“二字既轻如鸿毛,又重若千钧。对前者,他懒得解释;但对海丽这样的后者,他愿意解开这个误会。
“我之前做生意,这年头大家都不好过。“他语气平和,“我欠人钱,人也欠我钱。最后只能用这些东西抵债。“这套说辞他早就想好——在这个天天爆出企业跑路的年代,这样的解释再合理不过。
“啊!“
低着头的海丽发出今天的第三声惊呼。
“别发呆了,朋友。“孙朗适时地递来台阶,“债是清了,但我还欠着别人的钱呢。快来帮我看看,这些能在你们车专车专回收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