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皇帝汉高祖刘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崛起从小小亭长开始

秦朝时,县令为了稳定地方治安,常常会拉拢地方上有势力的乡绅。刘季,这个沛县有名的“混混头头”,他的名声自然也传到了县令的耳朵里。

一天,县令在后庭悠闲地饮茶纳凉。县令夫人走过来,满脸埋怨地说:“前天我姐夫家失窃了,丢了好多银两和衣物。姐姐来找我,把我埋怨了一顿。你身为县令,可得想个办法。”

县令皱了皱眉,耐心解释道:“你姐姐家被盗,我也很重视,已经派人去查访了。这种事情急不得,总不能随便抓个人来交差吧。你让姐姐和姐夫别再催了,耐心等消息。”

县令夫人眼珠一转,想出个主意:“你可以找那些和盗贼熟悉的人去查,说不定能问出点线索。”

夫人的话让县令眼前一亮,他马上叫来差役,低声吩咐了几句,然后笑着安慰夫人:“你放心,这事我有办法了,不久就会有消息。”

晚些时候,县令在后堂宴请一位年轻人。这年轻人气宇轩昂,长着一副龙颜,双眼炯炯有神,高挺的鼻子,大大的耳朵轮廓分明,胡须修剪得十分整齐,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不凡的气质。他坐在县令面前,不卑不亢,应答自如,憨厚之中又带着几分精明,此人正是刘季。

县令也不绕弯子,直接说明了来意。刘季恭敬地躬身道:“县令大人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只要是我知道的,一定不会隐瞒。”

县令说:“前天,我夫人的姐夫家被盗,丢了不少财物,你可听说这件事了?”

刘季心里一惊,暗自揣测:“难道县令已经知道是谁干的了?”他不动声色,试探着说:“这事我是听说过,但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

县令也不想多兜圈子,见刘季神色镇定,便接着说:“目前案子还没什么头绪,听说你和周围的人都很熟,所以想请你帮忙查一查。要是能查到线索,本县自然不会亏待你。”

刘季何等精明,一听“亏待”二字背后的意思,立刻点头拱手:“大人放心,我一定尽力去查。”

其实,刘季心里对这案子已经有了些眉目。他的一个小兄弟曾跟他提过,而且这事和他身边的弟兄没关系。一来他知道内情,二来和自己人无关,三来被盗的不是同村人,所以他放心地接下了县令的任务。

第二天,刘季把兄弟刘连生找来询问情况。不到一天时间,他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晚上,刘季敲响了县令后院的门。这次县令见到刘季格外亲热,像对待自家兄弟一样,随意地请他坐在庭院的石凳上。

刘季把调查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给县令听。原来,县令夫人的姐夫是当地的首富,家境富裕。邻村的程五几次路过他家门口,就起了盗窃的心思。前天,程五运气好,县令的姐夫和姐姐出去赴宴,家里的仆人偷懒早早睡了,连门都没插。

程五轻轻松松就进了屋,偷了东西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溜走了。仆人们粗心,根本没察觉到。等县令的姐夫和姐姐回来,家里才乱成一团。

程五回家的路上,神色慌张。恰好碰到表亲刘连生,打了个招呼就匆匆走了。刘连生见他夹着个大包裹,慌里慌张的,觉得很奇怪。走了几十步,他又折回去想弄个明白,可惜没追上。到了程五家屋后,刘连生隔着窗户听到了程五和妻子的对话,也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刘季在讲事情经过前,拱手说道:“大人,我有个请求。您要是答应,我就痛痛快快地说;要是不答应,我虽然也会说,但心里会过意不去。”

县令说:“有话直说,别客气。”

刘季诚恳地说:“我想为犯人求个情。您可以暗中把他找来,吓唬他交出财物就算了,别把他抓到公堂重判。我答应了去打听消息的兄弟,不把犯人监禁起来。而且这犯人实在是家里太穷,没法过日子才出此下策,平时为人还算老实。还望大人体谅。”

县令沉思片刻,点头答应了。刘季这才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详细地说了出来。

从那以后,县令又找刘季帮忙破了几件大小案子,都很顺利,而且刘季处理事情的方法很得当。县令越来越赏识这个年轻人。

有一年秋天,秋高气爽,菊花盛开。县令邀请刘季到家中赏菊。此时,县令的威望因为刘季破获的几起案子提升了不少。他越发觉得刘季是个可用之才。

两人对着菊花饮酒,十分畅快。喝了几杯酒,话匣子就打开了,越聊越投机。县令觉得时机成熟,握住刘季的手说:“贤弟,愿不愿意帮为兄分担点忧愁?”

刘季为人豁达,豪爽地说:“那当然愿意。”

县令心中暗喜,接着说:“好!从今天起,你就担任泗水亭长,怎么样?”

刘季没有推辞,马上拱手致谢:“多谢兄长提拔。”

从此,刘季踏上了仕途。亭长在秦帝国的基层政权里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官,但这个职位对刘季来说意义重大。他不仅不用再听父亲的唠叨,还能有机会和县府里的下级官吏交往,增长了见识,结交了不少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