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3章 修行
“颜家。”苏瑾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没什么可奇怪的了。”赵无尘的语气顿时恢复了平静。他在苏瑾对面坐下,随手拿起一本书翻看。
苏瑾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好奇:“颜家很富吗?”
“在安宁乡算得上数一数二了。”赵无尘放下书本,摇头叹息,“不过第一还是我们赵家。当然,不包括我这一支。你也知道,我这一支现在没落了。”
“是拜了师父之后的事?”苏瑾放下手中的笔,认真地看着赵无尘。
赵无尘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偷偷瞥了一眼神像:“小师妹,要不咱们换个地方聊这个话题?当着师父面呢。”
苏瑾忍不住笑出声来:“大师兄,师父是三玄山神,无处不在,难道上山顶就不是在他面前了吗?”
赵无尘对着神像尴尬一笑:“论胆大,还是你厉害。”他站起身,拍了拍衣袍上的灰尘,“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去了。你也早点休息,别总是熬夜看书。”
苏瑾点点头,目送赵无尘离开。待他走后,她又重新拿起书本,继续研读起来。山神庙内,只剩下她翻书的声音和香烟缭绕的痕迹。
读完书本后,苏瑾静坐于香案前,双眸微闭,全身心投入到修行中。
经过数日的修行,苏瑾有了新的发现,山脚下的这座神庙虽不及山顶气势恢宏,但灵气浓度却丝毫不逊。她能感受到周身灵气如潮水般涌动,在星脉中流转,这让她不禁暗自庆幸选择在此驻守。
“山神大人庇护,当真非同凡响。”她喃喃自语,目光不经意间掠过庙后那块巍峨的巨石。
那是一块约莫十五米高的花岗岩,顶部天然形成一处三米见方的平台。阳光照射下,石面泛着淡淡的银光,苏瑾眼前一亮——这简直就是绝佳的修行圣地。
她站在庙旁仰头打量,脑中飞速盘算着攀爬路线。踩石而上对她来说并非难事,可那平台四面临空,无有遮挡...
“不过是十五米高度罢了。”苏瑾抿唇自语,眸中闪过一丝犹豫,“修道之人,理当与天地相融......”
话虽如此,她的双脚却仿佛生了根,迟迟不敢向前。
身后传来轻缓的脚步声,打断了她的思绪。回首望去,只见颜望达正含笑而来,见她目光淡漠,那笑容顿时僵在脸上。
“苏...苏庙祝。”他略显忐忑地揖手行礼,“在下是来请符的。”
苏瑾轻轻颔首,动作轻巧地跃下台阶。她领着颜望达进入庙内,从香案前取出三张符递过去。一股若有似无的香味萦绕在二人之间。
“苏庙祝...”颜望达接过符纸,犹豫片刻后开口,“在下已改名为颜桢。”
“颜桢善人。”苏瑾淡淡应了一声,语气中听不出喜怒。
听她应声,颜桢暗自松了口气。他从怀中掏出六十两银票,恭敬地投入功德箱,又深深作揖告辞。
待脚步声渐远,苏瑾这才打开功德箱,取出那叠银票。她转身面向神像,举着银票道:“师父,这都是您的功德,弟子不敢贪墨分毫,定全用到您的身上。”
山神像依旧默然无语,只有阳光透过窗棂,在神像面容上投下斑驳光影。
收拾妥当后,苏瑾转身上山。这段日子往返奔波,她的轻功已有长足进步。虽比不得赵无尘一刻可达山顶,但也算得上来去如风。山间清风拂面,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
抵达山顶,她径直寻到赵焕。只见他正在院中练剑,剑光如水,映着晨曦熠熠生辉。
“大师侄。”苏瑾唤住他,“你可会些木工活计?”
赵焕收剑入鞘,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略通一二,小师叔有何吩咐?”
“帮我做个三面木框。”
“什么木框?”赵焕眉头微皱,显是不解其意。
苏瑾拉着他到后院悬崖边,指着下方的山神庙:“你看那庙旁的巨石,顶上有个平台,我要在上面安个框架,只留朝庙那面开放。”
“这是要做什么用?”
“别问那么多,你会做吗?”
“会倒是会......”赵焕迟疑着应道,忽然注意到苏瑾站位,“小师叔,你离悬崖这么远做什么?过来些,看得更清楚。”
苏瑾面色不变:“我看得很清楚。”
“都五步开外了,真能看清?”
她抬手摸了摸小腿:“我脚有点痒。”
赵焕憋着笑:“小师叔,你是不是怕高?”
“胡说八道!”苏瑾梗着脖子否认,却不自觉地又往后退了半步,“我怎么可能怕高?”
这时黑猫也跑了过来,和赵焕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都识趣地没有戳破她的谎言。
正说着,赵无尘从闭关处走出,见徒弟在比划木框尺寸,不解地看向苏瑾:“这是你要的?”
“是啊。”苏瑾点头,“木框也不会影响吸收灵气。”
“修道讲究与天地合一,你非要设这些阻碍作甚?”
“我心安就好,您老就别管了。”
赵无尘轻叹一声:“你分明是怕高,还死鸭子嘴硬。”
“我可是上过几千米高空的人!”苏瑾不服气地反驳。
“那时四面都有遮挡吧?”
苏瑾语塞,一时竟找不出反驳的话来。
最终木框还是做好了,赵焕承诺次日便去安装。看着那坚硬的花岗岩石面,苏瑾有些发愁:“这石头这么硬,怎么固定?”
“问题不大。”赵焕笑着活动手腕,“这些年我的武功可不是白练的。”
他的目光忽然被苏瑾手中的物什吸引:“小师叔,这是什么?”
“猪鬃毛刷子。”苏瑾举起那把精心修剪的刷子,“比柳枝好用多了,明日你就能用上。”
她挨个分发刷子。赵无尘爱不释手地把玩,孟秋连连称赞,就连一向冷淡的清微也难得露出笑容。
这是她和微虚、微宁一起制作的,已经分发了二十多把,猪鬃还剩不少。看着堆放在角落的材料,苏瑾提议:“明日带些到山下给春兰他们做吧。”
微宁摇头:“他们哪有闲工夫?村里人都不刷牙,谁会买?”
话音未落,赵焕眼前一亮:“小师叔,剩下的猪鬃给我吧,我有主意了。”
他打算请村民制作,一把给工钱一文,再通过商队销售。这提议很快得到响应,村里的婶子嫂子们琢磨出了更快的制作方法。
苏瑾看着她们娴熟的手艺,不禁感叹:“术业有专攻,当真名不虚传。”
一天半的功夫,猪鬃就用完了。村民们热情高涨,纷纷外出搜集更多材料。苏瑾下山时,发现庙前已经聚集了不少送猪鬃来的村民。
赵焕准备将刷子定价十文一支。苏瑾觉得太贵,但他已经在考虑用瓷、玉、金银来做高档货,眼中闪烁着商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