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乐家祖师,乐圣伯牙
第二日清晨,微光刚透过窗纱,时玄音便迫不及待地起身,精心整理好衣袍,反复擦拭那把七弦琴。
这琴跟随他多年,早已成为他最亲密的伙伴,此刻,他期待着它能与即将觉醒的魔法产生奇妙共鸣。
乐家祖祠位于家族府邸的最深处,四周环绕着高大的石墙,墙面上刻满了古老的魔法符文,散发着神秘气息。
当师父带着时玄音踏入祖祠,一股庄重肃穆之感扑面而来。
祖祠内,烛火摇曳,供奉着乐家历代先辈的牌位整齐排列,似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玄音,盘膝坐于法阵中央,放空思绪,专注于琴音。”师父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时玄音深吸一口气,依照指示坐在法阵之上,轻轻将琴置于膝头。
他缓缓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平日练琴的画面,手指下意识地在琴弦上滑动,却并未发出声响,而是以一种极其细微的频率震颤着,带动着体内那股若有若无的魔法感知。
随着时间推移,法阵上的符文渐渐亮起,发出微弱光芒,与时玄音体内的魔力波动产生了奇妙呼应。
起初,那光芒如同萤火虫般闪烁不定,可随着时玄音越发沉浸于琴音的世界,符文光芒愈发强盛,化作一道道光线,将他笼罩其中。
突然,一声清脆琴音从祖祠深处传来,仿若穿越时空,直接钻进时玄音的灵魂深处。
时玄音赫然发现四周的景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周围庄严肃穆的乐家祠堂渐渐在他的眼中消失。
转眼间。他发现自身正处于一片竹林之中。
微风轻拂,清脆的竹林也随风摇晃。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
时玄音寻琴声而去,到时已暮色浸透龟山,汉阳江面正浮起半轮冷月。
一老者盘坐在经年苔痕的古琴台上,垂目凝着七根冰弦。
石案青铜炉里的龙脑香还未点燃,松枝间漏下的光斑却已在他衣襟上游移成破碎的篆字。
忽然有山风掠过,他左手拇指轻按七徽,右手食指在第三弦上勾起一记“剌“法。
琴声破空时,惊起三只白颈山雀。
第一声是泠泠清泉撞碎在青石上,第二声是积雪从千年古松的虬枝簌簌坠落。当第三个泛音在山壁间荡开回响时,整片竹林忽然集体低吟,竹叶翻卷的翠浪间浮动着商调特有的萧瑟。
其琴声之厚重,让人不得不感慨一句“峨峨兮若泰山。”
巍峨的琴声正逐渐变化,半枯的野樱突然飘下一瓣,正落在雁足与凤沼之间。
琴箱里的共鸣突然变得潮湿,像是某个黄昏站在钱塘江畔听潮。
龙龈处的断纹突然活了过来,金徽映着西斜的日光,把十三道玉轸照成悬在虚空的水晶帘。
此时琴声已经“洋洋兮若江海。”
一首《高山流水》奏毕,琴声依旧空谷传响,久经不散!
此时老者才抬起头来望向面前的少年。
“吾乃俞伯牙是也,君可愿随我,探究琴之一道?”俞伯牙向时玄音问道。
“我愿意,祖师!”时玄音立刻行师礼以待。
“如此甚好,今日我教你'挑'法。“俞伯牙的声音很轻,却让案头的青瓷水丞泛起涟漪。
他的右手食指悬在第七弦上方,指甲修剪得恰到好处,“看好了,要如蜻蜓点水,却又似泰山压顶。“
时玄音的目光追随着他的指尖。
那记“挑“法落下时,琴弦并未发出声响,但案上的宣纸却无风自动。
俞伯牙的腕骨微微凸起,像一座小小的山峰,将全身的气力凝在一点。
“再来。“他的左手在琴面上虚按,“记住,琴声未出,意境先至。你要听见松风,看见山月,感受到指尖下的流水。“
时玄音学着他的样子悬腕,却总觉得差了分毫。
俞伯牙忽然起身,从博古架上取下一只青铜香炉,炉身上的饕餮纹在烛光中忽明忽暗。
“听。“他将香炉放在琴尾,“这才是真正的'挑'法。“
这一次,琴声响起时,香炉里的灰烬突然腾起,在空中凝成一只鹤的形状。
时玄音的耳膜微微发胀,仿佛听见千里之外的海潮声。
俞伯牙的衣袖纹丝不动,但琴桌四周的烛焰却齐齐偏向东方。
“古琴之道,不在指法,而在心法。“他示意时玄音触摸琴腹,那里传来细微的震动,“一床好琴,要有三魂七魄。斫琴师赋予其形,弹琴者赋予其神。“
月光撒下,落在琴面的断纹上。
那些裂纹突然活了过来,像一条条游走的溪流。俞伯牙的指尖在琴弦上游移,带起细碎的光晕。
“记住今日的感觉。“他的声音里带着某种预言般的肃穆,“当你真正领悟'挑'法时,这床琴会告诉你答案。“
时玄音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发现不知何时已经沾上了一层薄薄的松烟。
那是俞伯牙常年抚琴留下的印记,也是通往琴之一道的密语。
时玄音沉浸在这如梦似幻的心灵幻境里,全身心投入到俞伯牙的教导中。
随着俞伯牙一次次示范,时玄音愈发感觉琴艺的大门向他敞开了新的天地。
他不再只是机械地模仿指法,而是试着将自己的心神融入每一次拨弦之中,去捕捉松风、山月、流水的意境。
当他再次尝试“挑”法时,尽管依旧没能像俞伯牙那般让香炉灰烬幻化成鹤,但指尖落下,琴弦震动,一股比之前更为深沉的力量隐隐涌动。
琴音传出,竹林间的竹叶沙沙作响,似在为他的进步而喝彩。
俞伯牙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认可。
“琴艺一道,需得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俞伯牙缓缓开口,“明日,我便教你‘勾’法。这‘勾’法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与‘挑’法相辅相成,需得你用心体悟。”
时玄音恭敬应下,满心期待着明日的教导。
一夜过去,晨曦洒在竹林间,俞伯牙已早早在琴案前等候。他看着时玄音走来,指了指琴,示意他坐下。
“‘勾’法,要用中指指尖,运力要匀,入弦要深。”俞伯牙一边说着,一边亲自示范。
只见他中指轻勾琴弦,琴音醇厚悠长,仿若山间古钟鸣响,余音在竹林间久久回荡。
时玄音依言尝试,可一开始,不是运力过猛,琴音尖锐刺耳,就是入弦太浅,声音绵软无力。他皱起眉头,反复调整,却始终不得要领。
俞伯牙在一旁耐心指导,不断纠正他的手势与发力方式。
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时玄音渐渐找到了感觉。
当他再次勾动琴弦,琴音沉稳而饱满,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俞伯牙露出欣慰的笑容:“不错,你已初窥门径。但琴艺的精进,不仅在于指法,更在于对生活、对天地万物的感悟。”
接下来的日子里,俞伯牙带着时玄音漫步山林,倾听鸟鸣、泉涌、风声,感受四季更迭,让他从自然的变化中汲取灵感,融入琴艺。
时玄音在这样的教导下,琴艺飞速提升,对琴之一道的理解也愈发深刻。
然而,就在时玄音沉醉于琴艺的精进时,竹林间突然泛起一阵奇异的波动。
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间被乌云遮蔽,天色变得阴沉压抑。
俞伯牙神色凝重,望向天空,喃喃自语:“变数已至,是时候了……”
还未等时玄音反应过来,一道刺目的光芒从这心灵幻境外射来,直直穿透竹林,笼罩住他。
刹那间,时玄音只觉天旋地转,眼前的竹林、俞伯牙瞬间消失不见,他又回到了乐家祖祠的法阵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