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形地体图论

图2 天形地体图
大圜者,外天内地之总名也。水附地以成一球,凝奠居中,天为大圜包其外,有气火充实其间。在天则有经纬,在地则有度数。以地合天,而太阳节气与五星凌犯,及各方之交食,可得而推矣。但天体、地形,古来俱以天圆地方立论,至释道两家,以天有三十三重之说,甚为妄诞。
今我朝睿圣,钦天监擢用泰西南怀仁,极详天圜地圜之理。天圜者,天非可见其体,因众星出入于东西,旋转管辖两极,故见天体之圜也。地为圜者,以月蚀之形圜一端推之,则地体之本圜确矣。
夫地谓方者,言其定静不移之德,非言其形体也。然天体如玻璃,星宿之在天,虽似木节之在板,而德乃健,能自运也。天既包地,则彼此相应。天有南北二极,地亦有之。天有三百六十度,地亦同之。天中为赤道,自赤道而南,二十三度半,为南道;赤道而北二十三度半为北道。中华在北道之北。周天之度,纵横皆三百六十。北极为天枢,与南极相对,相距一百八十度。赤道带天体之纮,距两极各九十度,黄道斜络于赤道,冬至日缠黄道,距北极一百十五度,在赤道外二十三度半。夏至日缠黄道,距北极六十七度,在赤道内二十三度。春秋二分,日缠,距两极各九十度,乃黄赤二道相交之处也。
天有十二重,第一月轮天,运二十七日三十一刻,行一周天。第二辰星天,其行随日先后,运,岁一周天。第三太白星天,其行亦先后随日,运,岁一周天;第四日轮天,运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三刻,行一周天。第五荧惑星天,运一年又二百二十一日九十三刻,行一周天。第六岁星天,运一十一年三百十三日七十刻,行一周天。第七镇星天,运二十九年一百五十五日二十五刻,行一周天。第八三垣二十八宿天,运二万五千四百年,行一周天。第九东西岁差天,第十南北岁差天,第十一宗动天,第十二永静天,定而不动也。然各天自有本动,迟速不一。若宗动天之运,十二时行一周天,从东而西,亘古恒然。其下十重,皆自西而东,各举本动也。但宗动天运行最速,带转下十重天,如蚁行磨上,人目惟见自东而西也。然诸天层层承接,中间绝无一间,每重以上层含抱下层,而总一枢极,故上天之运,能挈下天而运也。此皆有专书测算,若人不知天运地凝之本来,犹同梦梦。今述一端,明天体地形之本然关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