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之文”与中国古典白话小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被释为“次第也”,即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事”被解为“职也”,有“当差、职事”之意。按照古汉语的本意,“叙事”似可引申为“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排列”。现代学术研究意义上的“叙事”一词,含义源自西方。目下我们所探讨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意指“探索西方的‘narrative’(叙事的)观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运用”[1]

西方叙事理论的引入给我们的古典通俗长篇小说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这些研究方法历来集中于中国古典小说对说书情境的模拟以及在叙事学理论框架之下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叙述模式与西方长篇小说叙述模式的比较等。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中国古典小说中或出于对说书的情境进行逼真地模仿,或者受到其他某种特定叙事习惯的影响,叙事者在长篇叙事作品中经常不惜割裂叙事的自然流动,将叙事作品人为地切分成若干章节,并随时随地打断故事讲述进程,使中国古典长篇叙事作品在叙述中产生了无数的“叙事间隙”,而这种叙事间隙往往由无关故事主干的内容所填充,这一类内容包括叙事者对故事的评论,或与叙事整体框架无关、仅用于烘托气氛的“静止性”描写等。在西方叙事学理论体系中,外国学者一般对这一类“无关紧要”的内容羼入叙事文本表现出失望的态度,认为这些内容破坏了叙事文学理应具备的形式上的整体感,从而认为出现这种庞杂的局面是由叙事者在叙事中缺乏整齐划一的结构意识造成的。所谓整齐划一的结构意识,高度依托于叙事者本人对于叙事结果的“先见之明”,即使小说中允许存在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也几乎一定是因为这些细枝末节作为某种潜在的征兆即将“引发重大的后果”。[2]

当前国内学者研究的主要目标在于建立中国小说叙事学的大传统,从而在宏观上把握中国长篇白话小说叙事模式的起源及其流变。虽然少数国内学者与西方汉学家稍微致意了静态性描写与中国古典叙事传统的特殊关联,但目前尚无关于所谓“无事之文”这一类特殊叙事文本的专题研讨,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方向。我们希望从“无事之文”这一相对较新的角度出发,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以考察并探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叙事传统的某些特质。

对于中国古典小说“无事之文”的研究,将按照以下步骤展开:首先,对古典小说中“无事之文”的内涵予以界定,解决概念性的一些基本问题;其次,研究构成“无事之文”的要素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归类分析;进而追溯中国古典小说中“无事之文”得以产生的历史渊源、爬梳古代虚构类长篇叙事作品中的“无事之文”及其对叙事文本构成的影响,包括“无事之文”对小说叙事时间、叙事角度、情节结构方面的影响等;最后,从作品的思想层面解读,阐释“无事之文”与古典长篇叙事作品的思想倾向、审美风习及叙事传统之间的关联。导论部分对“无事之文”的讨论,起始于“无事之文”的定义及对其历史渊源的追溯,经过“无事之文”对小说文本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与情节结构的影响之探讨,终结于对“无事之文”与作品思想内涵、审美习惯及叙事传统之间关联的考察,形成从叙事学理论到小说叙事文本,再从小说叙事文本到中国传统叙事思想的理论升华。

本书第一章着重厘清“无事之文”的概念。受到美国汉学家浦安迪《中国叙事学》一书就中国古典小说叙事模式研究提出的“无事之事”概念的启发,在中国古典小说叙事文本方面的特性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提出了“无事之文”这一概念。

“无事之文”的“文”大体上可以与西方叙事学理论中的“话语”这一概念对标,二者代表的是中外各类叙事文本中所有叙述故事的形式技巧之总和。“无事”则可以解释为“与主线叙事无关的”“不包含主干故事情节的”之意。“无事之文”即指与叙事文本主干故事无明确因果联系的、有关故事叙述方面的各种文本形式与叙事技巧之概括。此外,本章还按照“无事之文”在叙事文本中的功能将之归为四大类并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二章追本溯源,探究“无事之文”形成的历史因素,从“无事之文”与汉唐文言小说和五代以来的通俗文学之关系两个方向,分析唐五代变文某些叙事文本与后世通俗白话小说“无事之文”的承袭关系,证明了前者对后世通俗白话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第三章引入西方叙事学中叙事时间的概念,展示了叙事中“无事之文”与叙事时间的重要关联,并详细地分类讨论了“无事之文”在文本中如何调整叙事时长与时序的问题。第四章从叙事学情节研究的角度入手回顾小说情节研究的现状,并分析了古典小说叙事情节的各微观构成要素,通过分析情节的构成要素性质来鉴定情节的性质,从而更准确地定位叙事中的“无事之文”,并研究“无事之文”对叙事情节构成产生的作用。通过对例证的文本分析以证明“无事之文”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模式与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六章运用帕里-洛德的套语理论考察叙事者如何在结撰一篇故事的过程中,巧妙地组织套语以拉近读者与叙事者之间的距离、传达某种理念等,从而形成了古典小说的重要叙事特色。最后一章作为结论,详尽地探讨“无事之文”与中国叙事传统的深刻联系及其在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因,尝试廓清中国古典叙事传统与中国古典小说“无事之文”的形成二者之间的深刻联系。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遵循两个原则:首先,立足于中国古典通俗文学叙事传统的同时积极借鉴西方叙事理论中对我们的研究有裨益的部分,做到古典小说叙事文本与西方叙事理论的有机结合。其次,做到叙事理论的指导与叙事作品文本分析并重。此外,主要选取作者独立撰著的经典长篇白话小说为我们的叙事学考察对象,通过详细的文本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古典叙事作品中存在大量“无事之文”现象的研究目前尚少有学者论及,从这个切入点对中国古典小说叙事模式进行探索不失为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具备一定的开拓意义。


[1] [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第2版“导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3页。

[2] [美]宇文所安:《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田晓菲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0—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