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1章 帝心难测,煜王出征
朝堂之上的争论,因为苏文那番切中要害的“粮草先行”之策,而暂时平息了下来。
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关键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战,还是和?
派谁去战?
所有的目光,最终都汇聚到了龙椅之上,那位深不可测的天子身上。
乾元帝端坐不动,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眼神平静无波,让人看不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殿下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而压抑。
太子夏启明,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父皇接下来的决定,将直接关系到他储位的稳固。
三皇子煜王夏启恒,依旧单膝跪地,身形挺拔如松,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渴望。
文武百官,心思各异,屏息以待。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许久,许久。
就在殿上众人几乎要窒息的时候,乾元帝那威严而平静的声音,终于再次响起:
“北狄蛮夷,背信弃义,侵我疆土,杀我臣民,此乃奇耻大辱!若不予以迎头痛击,何以彰显我大夏天威?何以慰藉边关将士英灵?”
这话一出,主战派的将领们,精神猛地一振!
皇帝的意思……是要打了?!
主和派的文官们,则脸色微变,心中暗道不妙。
乾元帝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群臣,最终,落在了跪在地上的三皇子煜王身上。
“老三。”
“儿臣在!”煜王沉声应道。
“你,久历行伍,深谙兵事,又有为国分忧之心,甚好。”乾元帝的语气,听不出是褒是贬。
煜王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然,”乾元帝话锋一转,“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北境战事,关乎国运,非同儿戏。你虽有勇武,但……性情刚烈,易冲动行事。朕若将数十万大军交予你手,你……可能担此重任?”
这看似是在质疑,实则……更像是一种敲打和……最后的考验?
煜王深吸一口气,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父皇,声音铿锵有力:
“父皇!儿臣知道自己性情或有不足!但儿臣更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在军,当以军法为先!若父皇信得过儿臣,将北境兵马交予儿臣统帅,儿臣必当殚精竭虑,身先士卒!不破北狄,誓不回还!若有差池,儿臣愿提头来见!”
一番话,说得是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充满了军人的血性和一往无前的气概!
不少武将听得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就跟着这位皇子殿下奔赴沙场!
太子夏启明的脸色,则更加难看了几分。
乾元帝看着自己这个儿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他沉默了更长的时间。
久到让所有人都觉得,他或许会改变主意。
最终,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如同惊雷,响彻整个金銮殿:
“好!”
“朕,就给你这个机会!”
“传朕旨意!”
“封三皇子煜王夏启恒为**‘征北行营大总管’**!总领北境一切军务!即刻点齐京营精锐五万,火速驰援雁门关!”
“兵部、户部,全力配合!所需粮草、军械,务必优先保障!”
“苏文所奏三策,甚合朕意!命都察院、户部、兵部即刻联合督办!由苏文协同负责,务必确保大军后勤无忧!若有延误、贪墨者,立斩不赦!”
旨意一下,满堂皆惊!
同意了!
皇帝竟然真的同意了三皇子煜王的出征请求!
而且,还让他总领北境一切军务!节制所有边关将领!
这份权力,不可谓不大!
同时,皇帝也明确采纳了苏文关于军需后勤的建议,并直接点名让苏文协同负责督办!
这无疑也是对苏文能力的一种肯定和……重用!
这一连串的决策,信息量巨大,意味深长!
皇帝此举,究竟意欲何为?
是真心信任三皇子,想让他建功立业?
还是……想借北狄这把刀,来敲打一下日益骄纵的军方势力,顺便消耗一下老三的力量?
又或者,他是想通过这场战争,来考验一下自己的几个儿子,以及苏文这些新晋崛起的臣子,看看谁才是真正能为大夏分忧、值得托付重任的人才?
帝心难测!
无人能猜透这位帝王的真实想法。
但所有人都知道,随着煜王的出征,京城的权力格局,必然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太子党的势力,无疑会受到一定的压制。
而煜王党,则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然,风险也同样巨大!
前线战事,瞬息万变,胜负难料。一旦煜王战败,或者在军中出了什么差错,那他现在所获得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而苏文,这位被委以重任的年轻御史,也同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督办军需后勤,这可是个得罪人的差事!既要保证前线供应,又要严查贪腐,稍有不慎,就可能两面不讨好!
更何况,他还要在太子党和煜王党(虽然煜王即将离京,但其党羽仍在)以及魏贤等各方势力的夹缝中,继续艰难地求生存!
前路,依旧……危机四伏!
但无论如何,大局已定!
煜王,即将出征!
一场关乎大夏国运和京城权力格局的战争大戏,正式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