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开华评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关于孙氏家族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姓氏文化是构成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一条条血脉相连、连绵不断的纽带。孙氏,就是中华姓氏5000多支中的重要一支。

关于孙氏的起源,目前已知十多种说法,其中以“姬姓武卫公之后”之说为主。孙开华的祖辈来自何处?在1999年湖南省桃源县、慈利县编撰的三修《孙氏族谱》中,有篇“(孙氏)姓氏考”记述:“而我孙氏,主要来源有三支。一支源为姬姓分支,周文王之后,因为公子惠孙品德高尚,后人为了纪念他,便以其字为姓;一支源为米姓分支,楚王蚡冒之后,因为令尹孙叔敖为政清廉,政绩卓著,后人以其字为姓;一支源为圭(实为妫——引者注)姓分支,齐田完之后,因为田书保家卫国,战功显赫,齐景帝赐田书姓‘孙’并赐乐安为邑。[1]”至于本支孙氏家族到底源自哪支?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其实,弄清孙开华所在孙氏家族的来历非常简单。该支孙氏自迁湖南以来,分别进行了三次修谱活动,分别是光绪九年(1883年)、民国22年(1933年)和1999年。打开这三次修撰的《孙氏族谱》,都赫然标明了自己的“堂号”为“乐安堂”。也就是说,孙开华的始祖源自田书,亦称孙书。

孙书,又称陈书、田书,其先祖胡公满妫姓陈氏,后来,其五世祖妫完改田氏,之后因其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古城在今山东省广饶县,并赐姓孙氏,字子占,他是田桓子(田无宇)的第四子、乐安堂孙氏的得姓始祖。

起初,胡公满因是舜的后裔而被周武王封为陈国国君。陈国发生内乱后,公子完(妫完,后改田完)投奔齐国,齐桓公任命他为工正。以故国为氏,称为陈完(因上古陈、田同音,皆属定母、真部、平声。故《史记》又作田完)。百多年后陈氏地位越来越显赫。据《世本》记载,陈完的五世孙陈桓子无宇“生子占书”(古人名字连称,先字后名)。

在《左传·昭公十九年》出现的“孙书(子占)”,杜预注:“孙书,陈无宇之子子占也。”陈无宇之子自为陈氏,也即《左传·哀公十一年》出现的陈僖子乞(陈桓子无宇之子)之弟陈书。陈书做了齐国的大夫,因为伐莒有功,被赐氏孙,是妫姓孙氏的始祖。春秋末期的军事家、《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就是他的后代。《世本》又载,陈书生子良坚,“坚子以王父字为氏”,其后代亦有子占氏。

孙书伐莒有功,赐姓孙,其后代连续二十二代公卿,孙氏著名人物有:孙武、孙膑、孙炎、孙处约、孙策、孙权、孙坚、孙伏伽、孙思邈、孙道恭、孙偓、孙万登、孙一奎、孙云球、孙奇逢、孙星衍、孙中山、孙福全、孙立人、孙维世等,均为乐安堂孙氏。

毫无疑问,孙开华所在的孙氏家族是一个名人辈出的望族。那么,他的祖先是从何而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