濓溪风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凡例

一 輯錄原則

主題,必要與周敦頤密切相關;文體,一般為詩歌等韻文;時間,自宋至清末;地域,涵蓋中國、韓國、日本、越南。

二 體例續增

體例略仿元金履祥、清張伯行《濂洛風雅》以人係詩的做法,列卷之一《濂溪周先生》,是為體例續舊。增新者,以諸儒群體為單元,列卷之二《中國諸先生》,卷之三《韓國諸先生》,卷之四《日本諸先生》,卷之五《越南諸先生》。

三 輯佚與辨偽

對已有濂溪學文獻陸續增補的,和當代學者在各類成果中輯佚的周濂溪本人詩歌,經過考證辨偽,凡認定誤收者,一概不予收錄,確屬周濂溪詩歌,則錄入。中國、韓國、日本、越南相關濂溪學詩歌,均為廣羅眾本輯佚得之。

四 考證與校勘

一者,統一文字,如日文史料中的漢字一律改為中國通行繁體字。二者,統一異稱,如日文中的“大極圖”一律改為“太極圖”。三者,訂正訛誤,如一條史料在多個版本中出現而文字有差異,綜合校勘多個版本,考慮其內容完整、底本清晰、年代較早等因素,去重補缺,選擇最佳底本,並考校訛誤。四者,確定最佳底本,已有濂溪學文獻中以宋刻本為主校本,其他為參校本,凡宋刻本有的篇章則選宋刻本,其他刊本僅收其獨出篇章。五者,為行文簡潔,將底本中不影響原文閱讀的小字注釋均腳註於頁下。底本中個別模糊難辨字,皆以“□”代之。六者,凡底本中的通假字、簡體字、錯字、避諱字,皆依其舊。

五 刊本來源與信息

史料來源刊本大致有六類,一是學界已有濂溪學文獻;二是各相關地方歷代方志;三是古代諸儒別集與總集。這三類中,優選古人別集刻本,次選古人總集、叢書、類書刻本,再次選其影印本,最後選當代人編纂的總集、叢書、類書。為行文簡潔,各底本均簡稱之,注於篇末。第四類是韓國諸先生的詩文集,均來自兩套堪稱韓國四庫全書的大型叢書——《韓國歷代文集叢書》《韓國文集叢刊》,故僅在篇末注明各人文集名和卷次,鑒於韓國諸位先生的文集大多數命名為“某某先生文集”,為行文簡潔,一概簡稱為“某某集”。第五類是日本諸位先生的詩文集,凡來自日本大型儒學叢書——《續群書類從》《續續群書類從》《日本儒林叢書》者,篇末僅注明各人別集名,其他單行本文集版本信息單列。第六類是越南諸先生的詩文集,均來自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越南漢喃研究院合編的《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故僅在篇末註明各人文集名。

以上各來源底本詳細信息及簡稱,依類列如下,其中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凡四庫全書本,均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均為齊魯書社1997年版;續修四庫全書本,均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宋刻《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十三卷,中華古籍再造善本,據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宋刻本影印,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版。簡稱“宋刻本”。

2.明周木編:《濂溪周元公全集》十三卷,附《歷代褒崇禮制》一卷,事實一卷,年表一卷,明弘治間刻本。簡稱“周木本”。

3.明胥從化編:《濂溪志》十卷,明萬曆二十一年孟秋刻本。簡稱“胥從化本”。

4.明李楨編:《濂溪志》九卷,明萬曆二十一年冬十月刻本。簡稱“李楨本”。

5.明李嵊慈編:《濂溪周元公集》,明天啟四年刻本。日本國立公文圖書館藏本。簡稱“李嵊慈本”。

6.明周與爵編:《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十卷,明萬曆甲寅刻本。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本。簡稱“周與爵本”。

7.明周與爵編:《周元公世系遺芳集》五卷,明萬曆甲寅刻本。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本。因內容與上一條並不重復,故亦簡稱“周與爵本”。

8.清鄧顯鶴編:《周子全書》,清道光二十七年刻本,湖南圖書館藏本。簡稱“鄧顯鶴本”。

9.清吳大鎔編:《道國元公濂溪周夫子志》十六卷,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美國華盛頓大學藏本,簡稱“吳大鎔本”。

10.清吳大鎔編:《道國元公濂溪周夫子志》十六卷,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出自俞冰,馬春梅編:《周濂溪先生實錄》影印本,學苑出版社2007年版。簡稱“吳大鎔本”。

11.清周誥編:《濂溪志》,清道光己亥刻本,愛蓮堂藏板。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藏本。簡稱“周誥本”。

12.清周誥編:《濂溪遺芳集》,清道光己亥刻本,愛蓮堂藏板。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藏本。簡稱“周誥本”。

13.清周勳懋編:《重修西湖周元公祠志》,清道光二年稿本,出自《中國地方志叢書(489)》,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影印本。簡稱“西湖公志”。

14.清張元惠,黃如榖編:《道州志》,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藏本。簡稱“嘉慶道州志”。

15.清李鏡蓉修,許清源編:《道州志》,清光緒三年刻本,出自《中國地方志叢書》,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影印本。簡稱“光緒道州志”。

16.清姜承基修,常在等編:《永州府志》,清康熙三十三年刻本,出自《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南府縣志輯(42)》,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巴蜀書社2002年影印本。簡稱“康熙永州志”。

17.明姚昺纂修:《永州府志》,明弘治間刻本,出自《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64)》,上海書店1990年影印本。簡稱“弘治永州志”。

18.清呂恩湛修,宗績辰編:《永州府志》,出自《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南府縣志輯(43)》,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巴蜀書社2002年影印本。簡稱“道光永州志”。

19.明虞誠修,胡璉編:《永州府志》十二卷,明洪武間刻本,清末京師圖書館藏本,現藏於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簡稱“洪武永州志”。

20.清王元弼編:《零陵縣志》,出自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第155 冊)·湖南府州縣志(第10 冊)》,海南出版社2000年影印本。簡稱“康熙零陵志”。

21.清周鶴修,王纘纂:《永明縣志》,出自《故宮珍本叢刊(第156冊)·湖南府州縣志(第11冊)》,海南出版社2001年影印本。簡稱“康熙永明志”。

22.清朱偓修,陳昭謀編:《郴州總志》四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出自《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南府縣志輯(第21 冊)》,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巴蜀書社2002年影印本。簡稱“嘉慶郴州志”。

23.清淩魚,黃文理修,清朱有斐,李宗纂:《桂陽縣志》,出自《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南府縣志輯》,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簡稱“乾隆桂陽志”。

24.清洪鍾,張煥修,清黃體德纂:《桂東縣志》,出自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第150 冊)·湖南府州縣志(第5冊)》,海南出版社2001年影印本。簡稱“乾隆桂東志”。

25.清陳玉祥等修,劉希關等纂:《祁陽縣志》,清同治九年刊本,出自《中國地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310 號》,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影印本。簡稱“同治祁陽志”。

26.清魏瀛等修,鐘音鴻等纂:《贛州府志》,清同治十二年刊本,出自《中國地方志叢書》,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影印本。簡稱“同治贛州志”。

27.清宋錦,劉桐纂修,《合州志》,清乾隆十三年刻本,出自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215)·四川府縣志(11)》,海南出版社2000年影印本。簡稱“乾隆合州志”。

28.謝祖安修,蘇玉賢纂:《民國宜春縣志》,出自《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南府縣志輯(34)》,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巴蜀書社1996年影印本。簡稱“民國宜春志”。

29.清黃鳴珂修,石景芬纂:《南安府志》,清同治七年刻本,出自《中國地方志叢書》,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影印本。簡稱“同治南安志”。

30.明馮曾修,明李汛纂:《九江府志》,明嘉靖九年刻本,出自《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36)》,上海古籍書店1982年影印本。簡稱“嘉靖九江志”。

31.清盛元鄧纂修:《南康府志》,清同治十一年刻本,出自《中國方志叢書》,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影印本。簡稱“同治南康志”。

32.清盧振先,管奏韺纂修:《雩都縣志》十四卷,清康熙四十七年刻本,出自《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書目文獻出版社1970年影印本。簡稱“康熙雩都志”。

33.清王維新,涂家杰修:《義寧州志》,清同治十二年刻本。簡稱“同治義寧志”。

34.清李銘皖等修,馮桂芬等纂:《蘇州府志》,清光緒九年刻本,出自《中國地方志叢書》,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影印本。簡稱“光緒蘇州志”。

35.清錢紹文、孫光燮修,清朱炳元、何俊纂:《桂陽縣志》,出自《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南府縣志輯》,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簡稱“同治桂陽志”。

36.清達春布修,黃鳳樓纂,《九江府志》,清同治十三年刻本,九江府學文昌宮藏板,出自《中國地方志叢書(267)》,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影印本。簡稱“同治九江志”。

37.清楊錞纂:《南安府志補正》,清光緒元年刻本,出自《中國地方志叢書》,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影印本。簡稱“光緒南安志補”。

38.鄭賢書等修,張森楷,李昌運纂:《民國新修合川縣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圖書館藏本,1921年刻本。簡稱“民國合川志”。

39.清張耀曾修,清陳昌言纂:《寧州志》,清乾隆二年百尺樓刻本。簡稱“乾隆寧州志”。

40.宋高斯得:《恥堂存稿》,四庫全書本。簡稱“恥堂稿”。

41.宋羅從彥:《羅豫章集》,出自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商務印書館1936年排印本。簡稱“羅豫章集”。

42.元金履祥編:《濂洛風雅》,出自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商務印書館1939年版。簡稱“濂洛風雅”。

43.宋劉黻:《蒙川遺稿》,出自《叢書集成續編(132)》,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排印本,簡稱“蒙川遺稿”。

44.宋釋道璨:《無文印》,出自《宋集珍本叢刊》,線裝書局2004年版。簡稱“無文印”。

45.宋董嗣杲:《廬山集》,四庫全書本。簡稱“廬山集”。

46.宋朱繼芳:《靜佳龍尋稿·乙稿》,出自《汲古閣景宋鈔南宋群賢六十家小集(42)》,汲古閣影印本。簡稱“靜佳龍稿”。

47.宋賀鑄:《慶湖遺老詩集》,出自《宋集珍本叢刊》,線裝書局2004年版,簡稱“慶湖遺老詩集”。

48.宋魏了翁:《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出自《宋集珍本叢刊》,線裝書局2004年版,簡稱“鶴山集”。

49.宋楊傑:《無為集》,四庫全書本。簡稱“無為集”。

50.宋孔武仲:《清江三孔集》,四庫全書本。簡稱“清江三孔集”。

51.宋釋道潛:《參廖子詩集》,四庫全書本。簡稱“參廖子集”。

52.宋余觀復:《北窻詩稿》,宋陳思編,元陳世隆補:《兩宋名賢小集》,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清初湘潭黃氏觀嫁樓鈔本。簡稱“北窻詩稿”。

53.宋葉茵:《順適堂吟稿丁集》,汲古閣景宋鈔南宋群賢六十家小集本。簡稱“順適堂稿”。

54.宋錢聞詩:《廬山雜著》,出自《詩淵》不分卷,續修四庫全書本。簡稱“廬山雜著”。

55.宋陽枋:《字溪集》,四庫全書本。簡稱“字溪集”。

56.宋趙抃:《趙清獻文公集》,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書目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簡稱“趙清獻集”。

57.宋劉克莊:《後村集》,四庫全書本。簡稱“後村集”。

58.宋陳淳:《北溪大全集》,四庫全書本。簡稱“北溪大全集”。

59.元李道純:《中和集》,出自蕭天石編:《道藏精華第二集養生長壽秘訣集成續集之二》,自由出版社1957年版。簡稱“中和集”。

60.清耿介:《敬恕堂文集紀年》,出自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編:《清代詩文集彙編》,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影印版。簡稱“敬恕堂文集”。

61.元危素:《危學士全集》,清乾隆二十三年芳樹園刻本。簡稱“危學士集”。

62.元侯克中:《艮齋詩集》,四庫全書本。簡稱“艮齋集”。

63.元吳澄:《吳文正集》,四庫全書本。簡稱“吳文正集”。

64.元劉因:《靜修先生文集》,四部叢刊集部,上海涵芬樓據元宗文堂栞本,商務印書館1936年影印本。簡稱“靜修集”。

65.明吳文奎:《蓀堂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據北京圖書館藏萬曆三十二年吳可中刻本影印。簡稱“蓀堂集”。

66.明孫應鼇:《學孔精舍詩鈔》,清光緒六年刻本。簡稱“學孔詩鈔”。

67.明張元抃:《張陽和先生不二齋文選》,明萬曆年間刻本。簡稱“不二齋文選”。

68.明孫原理編:《元音》,四庫全書本。簡稱“元音”。

69.明胡居仁:《胡敬齋集》,出自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簡稱“胡敬齋集”。

70.明吳與弼:《康齋集》,四庫全書本。簡稱“康齋集”。

71.明楊廉:《楊文恪公文集》,續修四庫全書本,據山東省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簡稱“楊文恪集”。

72.明費宏:《太保費文憲公摘稿》,續修四庫全書本,據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四年吳遵之刻本影印。簡稱“費文憲稿”。

73.明楊本仁:《少室山人集》,續修四庫全書本,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本影印。簡稱“少室山人集”。

74.明李萬實:《崇質堂集》,清康熙四十年刻本。簡稱“崇質堂集”。

75.明史謹:《獨醉亭集》,四庫全書本。簡稱“獨醉亭集”。

76.明羅亨信:《覺非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羅哲刻本影印。簡稱“覺非集”。

77.明黃克晦:《黃吾野先生詩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二十五年黃隆恩刻本影印。簡稱“黃吾野集”。

78.明錢子義:《種菊庵集》,四庫全書本。簡稱“種菊庵集”。

79.明陳獻章:《陳白沙集》,四庫全書本,簡稱“陳白沙集”。

80.明曹學佺:《蜀中廣記》,四庫全書本。簡稱“蜀中廣記”。

81.明楊慎:《全蜀藝文志》,清嘉慶丁丑重鎸本,楊升葊先生原本,犍為張氏小書樓金粟山房藏板,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藏本。簡稱“全蜀藝文志”。

82.明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中華圖書館1924年版。簡稱“王陽明集”。

83.明薛應旗:《方山先生文錄》,四庫全書本。簡稱“方山文錄”。

84.明羅洪先:《念菴羅先生集》,明嘉靖刻本。簡稱“念菴集”。

85.清張英:《文端集》,出自王雲五主持:《四庫全書珍本二集》。簡稱“文端集”。

86.明黃佐:《泰泉集》,四庫全書本。

87.清易順鼎著,王飆校點:《琴志樓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簡稱“琴志樓集”。

88.清姚佺輯:《詩源初集》,清抱經樓刻本。簡稱“詩源初集”。

89.清陳夢雷等編:《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第二百二十四卷《聖壽部·藝文一》,中華書局1934年影印本。簡稱“古今圖書集成”。

90.清陳大章:《玉照亭詩抄》,清乾隆四年刻本。簡稱“玉照亭詩”。

91.清歐大任:《歐虞部集·旅燕稿》,四庫禁毀書目本。簡稱“旅燕稿”。

92.清桑調元:《弢甫詩集》,《弢甫五嶽集》,《弢甫續集》,《衡山集》,《恒山集》,四庫全書存目本,據吉林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刻本影印。簡稱“弢甫集”“衡山集”“恒山集”“弢甫續集”。

93.清吳嵩梁:《香蘇山館詩鈔》,清嘉慶年間刻本。簡稱“香蘇山詩”。

94.清錢載:《蘀石齋詩集》,續修四庫全書本,據清乾隆刻本影印。簡稱“蘀石齋集”。

95.清葉觀國:《綠筠書屋詩抄》,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簡稱“綠筠詩抄”。

96.清張仁熙:《藕灣詩集》,清乾隆十六年年刻本。簡稱“藕灣詩集”。

97.清潘耒:《遂初堂詩集》,清康熙年間增修本。簡稱“遂初堂集”。

98.清唐英:《陶人心語》,清乾隆十五年年刻本。簡稱“陶人心語”。

99.清宋至:《緯簫草堂詩》,清康熙年間刻本。簡稱“緯簫草堂詩”。

100.清徐浩:《南州草堂詩文》,出自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編:《清代詩文集彙編141》,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簡稱“南州草堂詩”。

101.鄭翔,胡迎建:《廬山歷代詩詞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簡稱“廬山詩詞”。

102.吳宗慈編:《廬山志》,1933年鉛印本。簡稱“廬山志”。

103.劉卓英等編:《詩淵》,據北京圖書館藏明稿本影印,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簡稱“詩淵”。

104.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版。簡稱“全宋文”。

105.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簡稱“全宋詩”。

106.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編:《全粵詩》,嶺南美術出版社2008—2013年版。簡稱“全粵詩”。

107.韓國文集編纂委員會編:《韓國歷代文集叢書》3600 冊影印本,景仁文化社1999年版。

108.韓國財團法人民族文化推進會編:《韓國文集叢刊》350冊影印本,景仁文化社1990年版。

109.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越南漢喃研究院合編:《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110.(日)塙保己一,太田藤四郎編:《續群書類從》,續群書類從完成會1972年版。

111.日本國書刊行會編纂:《續續群書類從》,續群書類從完成會1978年版。

112.(日)關儀一郎編:《日本儒林叢書》,鳳出版1978年版。

113.日本京都史蹟會編:《林羅山詩集》,ぺりかん社1979年版。簡稱“林羅山詩”。

114.(日)室直清著,大地昌言纂,伊東貞校:《鸠巢文集》,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圖書館藏本。簡稱“鳩巢文集”。

115.日本古典學會編,(日)山崎嘉著:《山崎闇斋全集》,ぺりかん社1978年版。簡稱“山崎闇斋集”。

另,日本詩文集凡来自《續叢書類從》《續續叢書類從》者,因仔細標註較為繁瑣,故僅標註文集名,其文集在叢書中的具体信息另說明如下。

1.萬里集九(1428—?):《梅花無盡蔵》,《續群書類從》第十二輯下·文筆部·卷338。

2.橫川景三(1429—1493):《百人一首》,《續群書類從》第十二輯上·文筆部·卷320。

3.月舟壽桂(1460—1533):《幻雲詩藁〔新補〕》,《續群書類從》第十三輯上·文筆部·卷342。

4.東山崇忍:《冷泉集》,《續群書類從》第十三輯上·文筆部·卷347。

5.木下順庵(1621—1698):《恭靖先生遺稿》,《續續群書類從》第十三·詩文部。

6.一休宗純(1394—1481):《續狂雲詩集》,《續群書類從》第十二輯下·文筆部·卷333。

7.景徐周麟(1440—1518):《宜竹殘藁》,《續群書類從》第十二輯下·文筆部·卷337。

8.策彦周良(1501—1579):《策彦和尚詩集》,《續群書類從》第十三輯下·文筆部·卷352。

9.春沢永恩(1511—1574):《枯木稿》,《續群書類從》第十三輯下·文筆部·卷351。

10.西笑承兌(1548—1607):《南陽稿》,《續群書類從》第十三輯下·文筆部·卷357。

11.藤原惺窩(1561—1619):《惺窩先生文集》,《續續群書類從》第十三·詩文部·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