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湖沙漠:大自然的水与沙交响曲
千湖沙漠位于巴西马拉尼昂州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国家公园,毗邻大西洋,是一片广阔的海岸沙漠。然而,在这片被沙漠覆盖的土地上,存在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然奇观——沙湖共存。
这里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千湖沙漠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沙漠。沙漠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以下,甚至绝大部分都不足50毫米,但这里的年降水量达到了惊人的1600毫米,远超撒哈拉沙漠。此外,正常情况下,沙漠的成因一般是气候干旱或者土地荒漠化,但是千湖沙漠的形成是因沙子随水从上游冲下来后,在入海口附近又受到海浪和海风的影响,被冲了回来。因此河流入海口处堆积了大量的沙子,形成了沙丘。千湖沙漠地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干季蒸发旺盛,降水少,地表上一派沙漠情景,湿季降水量较大,沙丘低洼处会形成一个个湖泊,可见,湖泊里的水并不是海水。

沙漠与湖泊的奇妙共存
千湖沙漠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季节性的降雨模式。雨季(1月到5月),大量雨水在沙丘间积聚,形成湖泊。随着湖泊形成、连通河流,鱼类、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被吸引至此,形成了一个短暂的生态系统。雨季过后,降雨减少,湖泊开始逐渐干涸。随着湖泊逐渐消失,依赖湖泊生存的动植物开始迁徙或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下一个雨季的到来。
沙漠中的沙丘形态多样,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为湖泊的形成提供了天然的容器。沙丘的底部通常由较细的沙子组成,这些沙子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水分的渗透,使得积水能够形成湖泊。
沙丘的形成需要沙源,干旱地区的沙丘形成一般源于风力作用下的就地起沙,湿润地区的沙源一般是河床、湖床、海岸等地的泥沙。
考点
5.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是 ( )
A.夏季气候炎热,降水量较少
B.沙子含水量少,易被风搬运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强烈
D.河流携带的泥沙被海浪和海风带回岸边
6.千湖沙漠众多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
A.地下水
B.海水
C.河水
D.大气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