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61章 卷一百八十三·辽道宗本纪(上)
道宗孝文皇帝,名洪基,字涅邻,小字查剌。他是兴宗皇帝的长子,母亲是仁懿皇后萧氏。洪基六岁时被封为梁王。重熙十一年,进封为燕王,总领中丞司事务,开始参与朝廷监察相关事务,展现出在政治管理方面的初步历练。第二年,他总领北南院枢密使事,加尚书令,进封燕赵国王,掌握了朝廷重要的军事和行政权力,在朝廷中的地位愈发重要。重熙二十一年,他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知惕隐事,正式参与朝政。道宗性格沉静、威严坚毅,每次上朝,兴宗都会因他而神情庄重,这体现出道宗在兴宗心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他自身所具备的不凡气质和能力。
重熙二十四年秋八月己丑日,兴宗驾崩,道宗在灵柩前即位。他极为哀痛,以至于无法处理朝政。辛卯日,百官上表坚决请求他理政,道宗这才答应。他下诏说:“我凭借微薄的德行,位居士民之上,只担心自己见识不足,不能让群臣信服;随意增加赋税,赏罚不公;皇上的恩泽不能惠及百姓,百姓的情况不能上达天听。无论士绅还是百姓,都可直言不讳。可行的就采纳使用,不可行的也不视为过错。希望你们能体会我的心意。”这一诏书体现出道宗初登皇位时的谦逊态度和对国家治理的担忧,以及渴望广开言路、治理好国家的决心。壬辰日,道宗封皇太弟重元为皇太叔,允许他不用行汉礼下拜,并且在朝堂上不直呼其名,给予了重元极高的尊崇和礼遇,旨在稳定皇室内部关系。癸巳日,道宗派遣使者向宋朝以及夏、高丽报丧,遵循外交礼仪,通报兴宗去世及自己即位的消息。甲午日,派重元安抚南京军民,借助重元的威望稳定南京地区的局势。戊戌日,根据兴宗遗诏,任命西北路招讨使西平郡王萧阿剌为北府宰相,暂时掌管南院枢密使事;任命北府宰相萧虚烈为武定军节度使,完成重要人事任命,确保朝廷权力平稳过渡。辛丑日,道宗改元清宁,大赦天下,以新的年号开启新的统治阶段,大赦意在彰显皇恩,凝聚人心。
九月戊午日,道宗下诏平常所到的围场之外不设禁令,这一举措或许是为了方便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显示出道宗对民生的关怀。庚申日,下诏除护卫士外,其他人不得佩刀入宫;不是勋戚后裔及夷离堇、副使、承应诸职事人员,不得戴冠巾,旨在加强宫廷安全管理,规范宫廷人员的身份标识和行为准则。壬戌日,下诏夷离堇及副使的家族以及民奴贱民,不得穿驼尼、水獭裘,刀柄、兔鹘、鞍勒、佩子不许用犀玉、骨突犀制作;只有大将军不受此限制,通过服饰和器物的规定,强化社会等级秩序。乙丑日,道宗对朝廷内外臣僚根据不同情况赐予爵位和赏赐,以表彰他们的功绩,巩固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庚午日,尊奉皇太后为太皇太后,明确皇室尊长地位。辛未日,派遣左夷离毕萧谟鲁、翰林学士韩运将先帝遗物赠送给宋朝,维持与宋朝的外交礼仪和友好关系。癸酉日,派遣使者向宋朝通报自己即位之事。丙子日,尊奉皇后为皇太后,在菆涂殿举行宴会,庆祝新帝即位及皇室尊号的确定。任命上京留守宿国王陈留为南京留守,加强对南京地区的管理。壬午日,派遣使者将先帝遗物赐给高丽、夏国,维护与周边藩属国的关系。
冬十月丁亥日,有关部门请求将道宗生日定为天安节,道宗批准。任命吴王仁先为同知南京留守事,陈王涂孛特为南府宰相,并进封吴王,完成重要官职任命,巩固地方和朝廷的统治。壬寅日,任命顺义军节度使十神奴为南院大王,完善朝廷权力架构。十一月甲子日,将兴宗皇帝安葬于庆陵,宋朝及高丽派遣使者前来参加葬礼,将埋葬兴宗的山命名为永兴。丙寅日,任命南院大王侯古为中京留守,北府宰相西平郡王萧阿剌进封为韩王,进一步调整官员任职,加强对重要地区的管理。壬申日,道宗抵达怀州,在太宗、穆宗庙举行祭祀活动,表达对先帝的缅怀。甲戌日,拜谒祖陵。戊寅日,冬至,道宗在太祖、景宗、兴宗庙举行祭祀活动,但不接受群臣朝贺,展现出他在特殊时期对祭祀礼仪的重视以及谦逊的态度。
十二月丙戌日,道宗下诏给左夷离毕说:“我以微薄之身,继承皇位,日夜忧虑恐惧,担心不能胜任。想要听到直言,以纠正我的过失。如今已过数月,还未看到能符合我委任大臣为股肱耳目心意的情况。命令朝廷内外百官,等到任期满时,各自进言一件事。并转告所管辖的部下,无论贵贱老幼,都可直言不讳。”再次强调广开言路,希望能获取更多有益的治国建议。戊子日,应圣节,道宗为太皇太后祝寿,宴请群臣和命妇,册立妃萧氏为皇后。进封皇弟越王和鲁斡为鲁国王,许王阿琏为陈国王,楚王涅鲁古改封吴王,通过册封和晋升,明确皇室成员的地位和权力。辛卯日,下诏部署院,事情若有机密要立即上奏,对于投递诽谤诋毁文书,以及接受和阅读的人都要处以死刑,旨在维护朝廷秩序和稳定。癸巳日,皇族十公忤逆母亲,被处死,以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和皇室尊严。甲午日,任命枢密副使姚景行为参知政事,翰林学士吴湛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韩绍文为上京留守,完善朝廷官员任命。丙申日,宋朝派遣欧阳修等人前来祝贺道宗即位。戊戌日,道宗下诏设立学校培养人才,颁布《五经》传疏,设置博士、助教各一员,重视文化教育,培养国家所需人才。癸卯日,任命知涿州杨绩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庚戌日,因为是圣宗的生辰,道宗赦免上京的囚犯,彰显皇恩。这一年,道宗亲临清凉殿主持科举,放张孝杰等四十四人考中进士,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
清宁二年(1056年)春正月丙辰日,道宗下诏规定州郡官员及其僚属判决囚犯,要像诸部族那样执行相关条例,规范司法程序,确保各地司法裁决的一致性和公正性。己巳日,下诏二女古部中世代有资格参与宰相、节度使选拔的家族,可免服皮室军兵役,这是对特定部族的一种优待政策,旨在激励该部族为朝廷贡献人才。当月,道宗前往鱼儿泺,可能是进行渔猎、巡视等活动,了解地方情况。
二月乙酉日,任命左夷离毕萧谟鲁掌管西南面招讨都监事,加强对西南边境地区的军事管理和防御。乙巳日,因为是兴宗的生辰,道宗宴请群臣,并让大家各自赋诗,通过这种文化活动,增进君臣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营造出尊崇先帝的氛围。
三月丁巳日,应圣节,道宗特赦百里之内的囚犯,彰显皇恩,在节日期间表达对百姓的关怀。己卯日,道宗亲自创作《放鹰赋》赐给群臣,借此表达任用臣子的心意,或许是希望臣子能像鹰一样,为朝廷效力,施展才华。
闰月己亥日,开始通行东京所铸造的钱币,这一举措有助于规范货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经济管理。乙巳日,南京监狱无人在押,道宗晋升南京留守以下官员,对治理有方的官员予以嘉奖,激励其他地方官员提升治理水平。
夏四月甲子日,道宗下诏说:“正值夏天,是万物生长、鸟兽繁殖的时节,不得在郊外纵火。”体现出道宗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保护意识,避免火灾对自然环境和百姓生活造成破坏。
五月戊戌日,道宗拜谒庆陵,表达对先帝的缅怀之情。甲辰日,在兴宗庙举行祭祀活动,遵循皇室祭祀传统,维护皇室的尊严和传承。
六月丁巳日,道宗下诏让宰相举荐有才能的人,广纳贤才,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人才。戊午日,命令有关部门登记军队,补充边防戍守力量,加强边境防御,确保国家的安全稳定。辛酉日,阻卜酋长前来朝见,进贡地方特产,维持与辽朝的友好关系和朝贡体系。丁卯日,高丽派遣使者前来进贡,巩固与高丽的藩属关系。辛未日,道宗取消史官参与朝议的资格,让他们询问宰相之后再记录,这一举措旨在规范史官的职责,避免史官干涉朝政,同时也加强了宰相在朝政记录方面的主导权。乙亥日,中京发生蝗灾,道宗面临着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需要采取措施应对。丙子日,道宗下诏对于强盗罪证确凿的,允许各路自行判决,提高司法效率,应对社会治安问题。丁丑日,南院枢密使赵国王查葛出任上京留守,同知南京留守事吴王仁先担任南院枢密使,通过调整官员任职,优化朝廷权力分配。乙酉日,道宗派遣使者分道去平定赋税、修缮兵器、鼓励农桑、禁止盗贼,全面加强国家的治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八月辛未日,道宗前往秋山,进行秋季的活动,如狩猎、巡视等,同时也能借此训练军队。
九月庚子日,道宗前往中京,在会安殿祭祀圣宗、兴宗,表达对先帝的尊崇和缅怀。
冬十月丙子日,道宗前往中会川。
十一月戊戌日,知左夷离毕事耶律划里担任夷离毕,北院大王耶律仙童掌管黄龙府事,完成重要官职任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甲辰日,文武百官为道宗献上尊号为天佑皇帝,皇后为懿德皇后,道宗宣布大赦天下,这一系列举动旨在巩固道宗的统治地位,彰显皇恩,凝聚人心。乙巳日,道宗任命皇太叔重元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徙封赵国王查葛为魏国王、鲁国王和鲁斡为宋国王、陈国王阿琏为秦国王,吴王涅鲁古进封为楚国王,百官根据情况晋升,通过分封和晋升,明确皇室成员和官员的地位和权力,加强统治集团的凝聚力。
十二月戊申初一,道宗任命韩王萧阿剌为北院枢密使,东京留守宿国王陈留为北府宰相,宋国王和鲁斡为上京留守,秦国王阿琏掌管中丞司事,进一步完善朝廷权力架构。甲寅日,道宗为皇太后献上尊号为慈懿仁和文惠孝广敬爱宗天皇太后,表达对皇太后的尊崇。
清宁三年(1057年)春正月庚辰日,道宗前往鸭子河,开启春季的行程,可能参与渔猎、巡视等活动。丙戌日,设置倒塌岭节度使,加强对该地区的军事管理和防御,维护边境稳定。乙未日,五国部长前来进贡地方特产,维持与辽朝的友好关系和朝贡体系。
二月己未日,道宗前往大鱼泺。
三月辛巳日,道宗任命楚国王涅鲁古为武定军节度使,调整官员任职,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夏四月丙辰日,道宗前往永安山避暑。
五月己亥日,道宗前往庆陵,在金殿、同天殿献酎酒,表达对先帝的敬意和缅怀。
六月辛未日,道宗任命魏国王查葛为惕隐,同知枢密院事萧唐古为南府宰相,魏国王贴不为东京留守,进一步完善朝廷权力分配。
秋七月甲申日,南京发生地震,道宗赦免南京境内的罪犯,这一举措旨在安抚百姓,稳定社会秩序,缓解地震带来的恐慌和不安。乙酉日,道宗前往秋山。
八月辛亥日,道宗将《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集》进献给皇太后,增进皇室内部的文化交流和情感沟通。
九月庚子日,道宗前往中会川。
冬十月己酉日,道宗拜谒祖陵,表达对祖先的敬重和对传统的传承。庚申日,道宗拜谒让国皇帝及世宗庙。辛酉日,在玉殿奠酎酒,遵循皇室祭祀传统。
十一月丙子日,道宗任命左夷离毕萧谟鲁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加强对行宫的管理和保卫。庚子日,高丽派遣使者前来进贡,巩固与高丽的友好关系。
十二月庚戌日,道宗禁止职官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借贷贸易,整顿官场风气,防止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维护社会公平和经济秩序。戊辰日,太皇太后身体不适,道宗特赦行在所五百里内的囚犯,祈求太皇太后康复,同时也彰显皇恩。己巳日,太皇太后驾崩,道宗面临皇室的重大变故。
清宁四年(1058年)春正月壬申初一,道宗派遣使者向宋朝、夏国报丧,遵循外交礼仪。道宗前往鸭子河钓鱼,这或许是他在丧期内进行的一种舒缓情绪的活动。癸酉日,宋朝派遣使者送来宋主的画像,宋辽之间保持着外交互动。丁亥日,知易州事耶律颇得任期满,当地百姓请求他留任,道宗批准,这表明耶律颇得在任期间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爱戴,道宗尊重民意。
二月丙午日,道宗下诏给夷离毕:诸路审讯死罪案件,即使案件已经审结,仍要让别州县复查,确认无冤情后再判决;声称冤枉的,要立即上奏,加强对死刑案件的审核,确保司法公正,避免冤假错案。庚戌日,道宗前往鱼儿泺。
三月戊寅日,道宗招募天德、镇武、东胜等处勇敢敏捷的人,登记为军人,扩充军队力量,加强国防建设。甲午日,道宗宣布大赦天下,或许是出于多种考虑,如安抚人心、庆祝某些事件等。
夏四月甲辰日,道宗拜谒庆陵。丁卯日,宋朝派遣使者前来吊祭太皇太后,体现宋辽之间的友好关系。
五月庚午初一,道宗为大行太皇太后献上尊谥为钦哀皇后。癸酉日,将太皇太后安葬于庆陵,夏国、高丽派遣使者前来参加葬礼,彰显辽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乙酉日,道宗前往永安山避暑。
六月乙丑日,道宗任命北院枢密使郑王萧革为南院枢密使,徙封楚王,南院枢密使吴王仁先为北院枢密使,调整朝廷核心官员任职,优化权力分配。
秋七月辛巳日,道宗规定诸掌管内藏库的官员盗窃两贯以上的,允许奴婢告发,加强对宫廷财物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壬午日,道宗在黑岭打猎。
冬十月戊戌初一,道宗任命同知东京留守事侯古为南院大王,保安军节度使奚底为奚六部大王,完善朝廷官职任命,加强对地方和部族的管理。
十一月癸酉日,道宗举行再生及柴册礼,在八方陂宴请群臣。庚辰日,道宗亲临清风殿接受大册礼,宣布大赦天下。任命吴王仁先为南京兵马副元帅,徙封隋王,通过这些活动和任命,巩固道宗的统治地位,加强对南京地区的军事管理。壬午日,道宗拜谒太祖及诸帝宫。丙戌日,道宗祭祀木叶山,木叶山在辽代具有重要的宗教和历史意义,祭祀活动体现了道宗对传统信仰和祖先的尊崇。道宗禁止制造玉器,这可能是出于经济、资源或文化等方面的考虑。
十二月辛丑日,道宗放宽对驼尼、水獭裘的禁令,调整服饰管理政策。乙巳日,道宗允许士庶百姓畜养鹰,这一举措或许是为了满足百姓的生活需求,也可能与辽代的狩猎文化有关。辛亥日,南院枢密使楚王萧革再次担任北院枢密使,进一步加强朝廷核心权力管理。闰月己巳日,道宗赐给皇太叔重元金券,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和特权象征,体现对皇太叔的恩宠和重视。这一年,皇子浚出生,为皇室增添新成员。
清宁五年(1059年)春,道宗前往春州。
夏六月甲子初一,道宗驻留在纳葛泺。己丑日,道宗任命南院枢密使萧阿速为北府宰相,枢密副使耶律乙辛为南院枢密使,惕隐查葛为辽兴军节度使,鲁王谢家奴为武定军节度使,东京留守吴王贴不为西京留守,通过一系列人事任命,完善朝廷权力架构,加强对地方和军事的管理。
秋七月丁酉日,道宗任命乌古敌烈详稳萧谟鲁为左夷离毕,加强朝廷司法管理。
冬十月壬子初一,道宗前往南京,在嘉宁殿祭祀兴宗,表达对先帝的缅怀之情。十一月,道宗禁止狩猎,这可能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秩序或其他方面的考虑。
十二月壬戌日,道宗任命北院林牙奚马六为右夷离毕,参知政事吴湛因为弟弟吴洵冒名进入仕途,被削去爵位成为平民,整肃官场风气,维护官员选拔的公正性。这一年,道宗亲临百福殿主持科举,放梁援等一百一十五人考中进士,为国家选拔大量优秀人才。
清宁六年(1060年)春,道宗前往鸳鸯泺。
夏五月戊子初一,监修国史耶律白请求编排道宗御制的诗赋,道宗命耶律白为其作序,这有助于整理和传承道宗的文化作品,提升皇室的文化影响力。己酉日,道宗驻留在纳葛泺。
六月戊午初一,道宗任命东北路女直详稳高家奴为惕隐,加强对部族的管理。壬戌日,道宗派遣使者审查囚犯案件,关注司法公正。丙寅日,道宗在中京设置国子监,命令按时祭祀先圣先师,重视文化教育和传统礼仪。癸未日,道宗任命隋王仁先为北院大王,赐给他御制诰,体现对仁先的重视和信任。
冬十月甲子日,道宗驻留在藕丝淀。
清宁七年(1061年)春三月庚戌日,道宗前往春州。任命耶律乙辛掌管北院枢密使事,赋予他重要的军事和行政权力。
夏四月辛未日,道宗禁止吏民畜养海东青鹘,这可能是出于保护珍稀鸟类、维护社会秩序或其他方面的考虑。
五月丙戌日,道宗前往永安山避暑。丙午日,道宗拜谒庆陵。辛亥日,道宗处死东京留守陈王萧阿剌,这一事件对朝廷局势产生重大影响,背后或许有着复杂的政治原因。
六月壬子初一,发生日食。甲子日,道宗任命萧谟鲁为顺义军节度使,调整官员任职。丁卯日,道宗前往弘义、永兴、崇德三宫进行祭祀。举行射柳活动,赐宴群臣,根据情况赏赐,这是辽代的传统活动,既具有娱乐性,也体现了对官员的恩宠。戊辰日,道宗举行再生礼,又让群臣分组射柳,延续传统礼仪和活动。丁丑日,道宗任命楚国王涅鲁古掌管南院枢密使事,进一步完善朝廷权力分配。
秋九月丁丑日,道宗驻留在藕丝淀。
冬十二月壬午日,道宗任命知黄龙府事耶律阿里只为南院大王,加强对南院的管理。
清宁八年(1062年)春正月癸丑日,道宗前往鸭子河,开启新一年的行程,可能进行渔猎、巡视等活动。
二月,道宗驻留在纳葛泺。
三月戊申初一,楚王萧革退休,道宗进封他为郑国王,对萧革在任期间的功绩给予肯定和嘉奖,同时也体现了道宗对退休官员的优待。
夏五月,吾独婉惕隐屯秃葛等人请求每年进贡马、驼,道宗批准,这一举措有助于加强辽朝与吾独婉部的联系,巩固双方的朝贡关系,同时也增加了辽朝的物资储备。
六月丙子初一,道宗驻留在拖古烈。辛丑日,道宗任命右夷离毕奚马六为奚六部大王,加强对奚六部的管理,稳定部族局势。当月,道宗亲临清凉殿主持科举,放王鼎等九十三人考中进士,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官僚队伍。
秋七月甲子日,道宗在外室剌射熊,展现皇家的狩猎传统和英勇风采,同时也可能是对自身军事技能的一种锻炼。
冬十月甲戌初一,道宗驻留在独卢金。
十二月庚辰日,道宗任命知北院枢密使事萧图古辞为北院枢密使,调整朝廷核心官员任职,加强对军事和行政事务的管理。癸未日,道宗前往西京,进行巡视和管理,了解西京地区的情况。戊子日,因为皇太后举行再生礼,道宗特赦西京的囚犯,彰显皇恩,同时也体现了对皇太后的尊崇。
清宁九年(1063年)春正月辛亥日,道宗前往鸳鸯泺。辛未日,道宗禁止百姓买卖铜,这可能是出于对金属资源的控制、防止民间私自铸造兵器或维护货币稳定等方面的考虑。
三月辛未日,宋主赵祯去世,他的侄子赵曙继承皇位,道宗可能会关注宋朝政权的更迭对宋辽关系产生的影响。
夏五月丙午日,道宗任命隋王仁先为南院枢密使,徙封许王,进一步调整官员任职,优化朝廷权力分配。当月,道宗前往曷里狘避暑。
秋七月丙辰日,道宗前往太子山。戊午日,皇太叔重元与其子楚国王涅鲁古以及陈国王陈六、同知北院枢密使事萧胡睹、卫王贴不、林牙涅剌溥古、统军使萧迭里得、驸马都尉参及弟术者、图骨、旗鼓拽剌详稳耶律郭九、文班太保奚叔、内藏提点乌骨、护卫左太保敌不古、按答、副宫使韩家奴、宝神奴等共四百人,诱使并胁迫弩手军进犯行宫。当时南院枢密使许王仁先、知北枢密院事赵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萧唐古、北院宣徽使萧韩家奴、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敦睦宫使耶律良等人率领数千宿卫士卒进行抵御。涅鲁古跃马而出,准备战斗时,被近侍详稳渤海阿厮、护卫苏射杀。己未日,道宗将逆党的家属灭族,以儆效尤,维护皇室的权威和朝廷的稳定。庚申日,重元逃入大漠后自杀,这场叛乱得以平息。辛酉日,道宗下诏晓谕诸道,通报叛乱情况,稳定人心。壬戌日,道宗任命仁先为北院枢密使,进封宋王,加尚父,耶律乙辛为南院枢密使,萧韩家奴为殿前都点检,封荆王。萧惟信、耶律冯家奴都加封为太子太傅。宿卫官萧乙辛、回鹘海邻、褭里、耶律挞不也、阿厮、宫分人急里哥、霞抹、乙辛、只鲁都加封为上将军。诸护卫及士卒、庖夫、弩手、伞子等三百余人,各自授予不同的官职,对在平叛中表现出色的人员进行嘉奖,激励他们继续为朝廷效力。耶律良秘密告发重元叛乱,道宗命令登记横帐夷离堇房,任命耶律良为汉人行宫都部署,对其功绩予以肯定和重用。癸亥日,贴不申诉自己是被重元等人胁迫的,道宗下诏削去他的爵位成为平民,流放到镇州,对参与叛乱但情节较轻的人员进行惩处。戊辰日,道宗用黑白羊祭祀天,祈求平安和国家稳定。
八月庚午初一,道宗派遣使者安抚南京吏民,稳定南京地区的局势,避免叛乱对其他地区造成不良影响。癸酉日,道宗任命永兴宫使耶律塔不也因为在平定叛乱中有功,为同知点检司事,对其进行嘉奖和重用。
冬十月戊辰初一,道宗前往兴王寺,可能进行宗教活动,祈求平安和国家繁荣。庚午日,道宗任命六院部太保耶律合术掌管南院大王事,加强对南院的管理。当月,道宗驻留在藕丝淀。
十一月辛丑日,道宗任命南院宣徽使萧九哥为北府宰相,完善朝廷权力架构。己未日,道宗追封已故富春郡王耶律义先为许王,对其功绩进行追认和表彰。这一年,道宗封皇子浚为梁王,明确皇子在皇室中的地位,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清宁十年(1064年)春正月己亥日,道宗向北出行,进行巡视或其他活动。
二月,道宗禁止南京百姓决水种植粳稻,这可能是出于对当地生态环境、水利资源或农业生产布局的考虑,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秋七月壬申日,道宗下诏判决诸路囚犯,关注司法事务,确保司法公正和效率。辛巳日,道宗禁止僧尼私自前往行宫,胡乱讲述祸福以获取财物,整顿宗教秩序,防止僧尼利用宗教进行不正当活动。
九月壬寅日,道宗前往怀州,拜谒太宗、穆宗庙,表达对先帝的缅怀之情,遵循皇室祭祀传统。
冬十月壬辰初一,道宗驻留在中京。戊午日,道宗禁止百姓私自刊印文字,加强对文化传播的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秩序。
十一月甲子日,道宗制定吏民衣服的制度,通过服饰规范来强化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封建统治。辛未日,道宗禁止在六斋日屠杀,这可能与宗教信仰或道德观念有关,体现了道宗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宗教习俗的重视。丁丑日,道宗下诏寻求乾文阁所缺少的经籍,命令儒臣进行校对,重视文化建设,丰富国家的文化典籍储备。庚辰日,道宗任命彰国军节度使韩谢十为惕隐,加强对部族的管理。道宗下诏南京不得私自制造御用彩缎,私自贩卖铁,以及在非规定时间饮酒。命令南京三司,每年春秋用官钱犒赏将士,加强对南京地区的管理和军事建设。
十二月癸巳日,道宗任命北院大王萧兀古匿为契丹行宫都部署,调整官员任职,加强对行宫的管理和保卫。这一年,南京、西京大丰收。
咸雍元年(1065年)春正月辛酉初一,文武百官为道宗加上尊号为圣文神武全功大略广智聪仁睿孝天佑皇帝。道宗改元咸雍,大赦天下,以新的年号开启新的统治阶段,大赦意在彰显皇恩,凝聚人心。道宗册立梁王浚为皇太子,朝廷内外官员按不同情况赐予品级,明确皇太子的地位,同时对官员进行赏赐,巩固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甲子日,道宗前往鱼儿泺,可能进行渔猎、巡视等活动,了解地方情况。庚寅日,道宗下诏规定遇到正旦、重午、冬至等节日,要另外上表祝贺东宫,强化对皇太子地位的尊崇和礼仪规范。
三月丁亥日,道宗任命知兴中府事杨绩掌管枢密院事,赋予他重要的军事和行政权力,完善朝廷权力架构。
夏四月辛卯日,因为知枢密院事张嗣复生病,道宗将他改任为知兴中府事,调整官员任职以适应实际情况。庚子日,道宗前往拖古烈避暑。
五月辛巳日,夏国派遣使者前来进贡,维持与辽朝的友好关系和朝贡体系。
秋七月丙子日,因为皇太后射中熊,道宗对百官进行不同程度的赏赐,这一活动既体现了皇太后的英勇,也展示了道宗对臣下的恩宠。
八月丙申日,客星侵犯天庙。道宗下诏诸路防备盗贼,严格火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社会治安和火灾隐患,维护社会稳定。
九月乙亥日,道宗驻留在藕丝淀。丁丑日,左夷离毕慥古担任孟父敞稳,完成重要官职任命。
冬十月丁亥初一,道宗前往医巫闾山,或许进行巡视、祭祀或其他活动。己亥日,皇太后射中虎,道宗大宴群臣,让大家各自赋诗,通过这种文化活动增进君臣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展示皇室的威严和文化氛围。
十一月壬戌日,有星星如同斗大,逆行,隐隐有声,这一异常天象可能引起道宗和朝廷的关注。
十二月甲午日,道宗任命辽王仁先为南京留守,徙封晋王,加强对南京地区的管理,同时提升仁先的地位。辛亥日,道宗任命南京留守萧惟信为左夷离毕,调整官员任职。壬子日,荧惑(火星)与月亮并行,从早晨到中午,这一天象可能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征兆,道宗或许会对此进行关注和思考。
咸雍二年(1066年)春正月丁巳日,道宗前往鸭子河。宋朝前来祝贺新年的使者王严去世,道宗按照礼仪将其送回,体现了辽朝在外交上的礼仪规范和对使者的尊重。癸未日,道宗前往山榆淀。
二月甲午日,道宗下诏召见武定军节度使姚景行,询问他治国之道,随后任命他为南院枢密使,这表明道宗重视人才和治国经验的交流,同时也对姚景行的能力给予认可。
三月辛巳日,道宗任命东北路详稳耶律韩福奴为北院大王,加强对北院的管理。壬午日,彗星出现在西方,这一天象在古代可能被视为一种警示或预兆,道宗和朝廷可能会对此进行讨论和应对。
夏四月,雨水连绵,可能对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造成一定影响,道宗需要关注相关情况并采取措施。
五月乙亥日,道宗驻留在拖古烈。辛巳日,道宗任命户部使刘诜为枢密副使,完善朝廷权力架构。
六月丙戌日,回鹘前来进贡,维持与辽朝的友好关系和贸易往来。甲辰日,阻卜前来进贡,巩固与阻卜的朝贡关系。
秋七月癸丑初一,道宗任命西北路招讨使萧术者为北府宰相,左夷离毕萧惟信为南院枢密使,同知南院枢密使事耶律白为惕隐,通过一系列人事任命,调整朝廷权力分配,加强对国家的管理。丙辰日,南院枢密使姚景行退休。庚申日,道宗审查囚犯案件,关注司法公正。辛酉日,姚景行恢复原职,这可能是因为道宗对他的能力和经验仍然重视,希望他继续为朝廷效力。丁卯日,道宗前往藕丝淀。因为当年干旱,道宗派遣使者赈济山后贫民,体现对民生的关怀,采取措施缓解干旱带来的影响。
九月壬子初一,发生日食。道宗任命参知政事韩孚为枢密副使,进一步完善朝廷权力架构。
冬十二月壬午日,道宗任命知枢密院事杨绩为南院枢密使,枢密副使刘诜为参知政事,调整官员任职。戊子日,僧人守志被加封为守司徒,这显示了佛教在辽朝具有一定的地位,道宗对佛教相关事务有所关注。丁酉日,道宗任命西京留守合术为南院大王,加强对南院的管理。辛丑日,道宗任命萧术者为武定军节度使,调整官员任职。这一年,道宗亲临永安殿主持科举,放张臻等一百零一人考中进士,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
咸雍三年(1067年)春正月辛亥日,道宗前往鸭子河。甲子日,道宗亲临安流殿钓鱼,这或许是他的一种休闲活动,也体现了皇家的生活方式。
三月癸亥日,宋主赵曙去世,他的儿子赵顼继承皇位,宋朝派遣使者前来报丧;道宗立即派遣右护卫太保萧挞不也、翰林学士陈觉前往吊祭,遵循外交礼仪,维护宋辽之间的友好关系。
闰月丁亥日,扈驾军营发生火灾,道宗赏赐钱、粟及马给相关人员,对受灾人员进行安抚和补偿。辛卯日,道宗驻留在春州北淀。乙巳日,道宗任命萧兀古匿为北府宰相,加强朝廷权力管理。
夏五月壬辰日,道宗驻留在纳葛泺。壬寅日,道宗赏赐随驾的官员和工人马匹,体现对下属的恩宠。
六月戊申日,有关部门上奏新城县百姓杨从谋反,私自设置官吏。道宗说:“小人无知,这不过是儿戏罢了。”只流放了首恶分子,其余的人都释放了,这一处理方式显示出道宗在处理此类事件时的宽容和理智,避免了过度惩罚带来的不良影响。庚戌日,宋朝派遣使者赠送其先帝的遗物,维持宋辽之间的外交互动。辛亥日,宋朝因为新帝即位,派遣陈襄前来通报,道宗立即派遣知黄龙府事萧图古辞、中书舍人马铉前往祝贺,保持宋辽之间的友好关系。壬戌日,南府宰相韩王萧唐古退休。壬申日,道宗任命广德军节度使耶律蕊奴为南府宰相,度支使赵徽为参知政事,调整朝廷官员任职。
秋七月辛丑日,荧惑(火星)在白天出现,总共三十五日,这一异常天象可能引起道宗和朝廷的关注,他们或许会对此进行占卜或讨论其寓意。
九月戊戌日,道宗下诏供给诸路囚犯粮食,保障囚犯的基本生活,体现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癸卯日,道宗前往南京,进行巡视和管理。
冬十一月壬辰日,夏国派遣使者进献回鹘僧、金佛、《梵觉经》,这可能是夏国与辽朝之间的一种文化交流和宗教互动。
十二月丁未日,道宗任命参知政事刘诜为枢密副使,东北路详稳高八为南院大王,枢密直学士张孝杰为参知政事。己酉日,道宗任命张孝杰同知枢密院事,进一步完善朝廷权力架构。丁巳日,道宗举行再生礼,赦免死罪以下的罪犯,这一礼仪活动旨在祈求平安和重生,同时也彰显皇恩。当月,夏国王李谅祚去世,道宗需要关注夏国局势的变化,以及对辽夏关系的影响。这一年,南京发生旱灾和蝗灾,道宗需要采取措施应对自然灾害,减轻百姓的负担。
咸雍四年(1068年)春正月甲戌初一,发生日食。丙子日,道宗前往鸳鸯泺。辛巳日,道宗将易州兵马使改为安抚使,调整地方军事和行政官员的设置,以更好地管理地方事务。丁亥日,道宗在炭山打猎。辛卯日,道宗派遣使者赈济西京的饥民,体现对民生的关注,采取措施缓解饥荒。
二月甲辰初一,道宗下诏元帅府招募军队,可能是出于加强国防或应对某些军事威胁的考虑。壬子日,夏国王李谅祚的儿子李秉常派遣使者前来报丧。癸丑日,道宗颁布施行《御制华严经赞》,这表明道宗对佛教文化的重视,通过颁布自己的作品来推广佛教。丁卯日,道宗向北出行。
三月丙子日,道宗派遣使者前往夏国吊祭,遵循外交礼仪,维护辽夏之间的关系。甲申日,道宗赈济应州的饥民。乙酉日,道宗下诏南京除了军队行军的地方,其余地方都可以种植水稻,这一举措旨在促进南京地区的农业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庚寅日,道宗赈济朔州的饥民。乙未日,夏国李秉常派遣使者献上他父亲李谅祚的遗物,延续与辽朝的外交互动。
夏四月戊午日,阿萨兰回鹘派遣使者前来进贡,维持与辽朝的友好关系和贸易往来。
五月丙戌日,道宗驻留在拖古烈。
六月壬子日,西北路降下谷粒,范围方圆三十里,这一异常现象可能被视为一种祥瑞或特殊的自然现象,道宗和朝廷可能会对此进行关注和讨论。丙寅日,道宗任命北院林牙耶律赵三为北院大王,右夷离毕萧素飒为中京留守,调整官员任职,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秋七月壬申日,道宗设置乌古敌烈部都统军司,加强对乌古敌烈部的军事管理和控制,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丙子日,道宗在黑岭打猎。当月,南京雨水连绵,发生地震,道宗需要关注南京地区的灾情,采取措施进行救援和恢复。
九月己亥日,道宗驻留在藕丝淀。
冬十月辛亥日,道宗特赦南京徒刑罪以下的囚犯,这一举措可能是为了安抚南京地区的百姓,缓解地震等灾害带来的不安。永清、武清、安次、固安、新城、归义、容城诸县发生水灾,道宗免除这些县一年的租税,减轻百姓的负担,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和生活。戊辰日,道宗册立李秉常为夏国王,明确夏国与辽朝的藩属关系。
十二月辛亥日,夏国派遣使者前来进贡,维持与辽朝的友好关系。
咸雍五年(1069年)春正月,阻卜叛乱,道宗任命晋王仁先为西北路招讨使,率领禁军讨伐阻卜,这显示出道宗对叛乱的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
夏六月己亥日,道宗驻留在拖古烈。丙午日,吐蕃派遣使者前来进贡,维持与辽朝的友好关系和贸易往来。壬戌日,道宗任命南院枢密使萧惟信掌管北院枢密使事,调整朝廷核心官员任职,优化权力分配。
秋七月乙丑初一,发生日食。戊辰日,夏国派遣使者前来感谢辽朝的封册,体现了辽夏之间的政治关系。癸未日,道宗下诏禁止皇族依仗权势侵犯和掠夺百姓,这一举措旨在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保护百姓的利益,防止皇族滥用权力。
八月,道宗拜谒庆陵,表达对先帝的缅怀之情,遵循皇室祭祀传统。
九月戊辰日,仁先派人上奏讨伐阻卜的捷报,显示出辽军在平叛中的胜利,维护了边境的稳定。
冬十月己亥日,道宗驻留在藕丝淀。
十一月丁卯日,道宗下诏四方馆副使只以契丹人充任,这一规定可能是出于对四方馆职责的考虑,确保外交事务的管理和沟通符合辽朝的统治需求。丁丑日,五国剖阿里部叛乱,道宗命令萧素飒讨伐,采取措施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闰月戊申日,夏国王李秉常派遣使者请求赐予印绶,这是夏国对辽朝藩属地位的进一步确认,道宗可能会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己未日,僧人志福被加封为守司徒,体现了道宗对佛教僧人的重视和对佛教的支持。
十二月甲子日,道宗举行皇太子再生礼,减轻诸路徒刑以下罪犯的刑罚一等,这一礼仪活动旨在祈求皇太子平安健康,同时也彰显皇恩。乙丑日,道宗下诏百官在朝廷上讨论国家政事,广开言路,希望通过集体讨论来制定更好的政策,治理国家。甲戌日,五国前来投降,并且进献地方特产,叛乱得以平息,双方恢复和平关系。
咸雍六年(1070年)春正月甲午日,道宗前往千鹅泺。
二月丙寅日,阻卜前来朝见,进贡地方特产,表明阻卜与辽朝恢复友好关系,继续维持朝贡体系。
夏四月癸未日,西北路招讨司将所招降的阻卜酋长带到道宗的行在,这显示出辽朝对阻卜的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
五月甲辰日,道宗前往拖古烈避暑。甲寅日,道宗设置贤良科,下诏规定应考这一科的人,要先把自己的著作十万言进献上来,这一举措旨在选拔有真才实学和治国方略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六月辛巳日,阻卜前来朝见。乙酉日,道宗任命惕隐耶律白为中京留守,调整官员任职,加强对中京地区的管理。当月,道宗亲临永安殿主持科举,放赵廷睦等一百三十八人考中进士,为国家选拔大量优秀人才。
秋七月辛亥日,道宗在合鲁聂特打猎。
八月丙子日,耶律白去世,道宗追封他为辽西郡王,对其功绩进行追认和表彰。
九月庚戌日,道宗前往藕丝淀。甲寅日,因为马希白诗才敏捷精妙,十个官吏书写都跟不上他的速度,道宗召他来进行考试,这显示出道宗对文学人才的重视和对文化活动的关注。
冬十月丁卯日,五国部长前来朝见,维持与辽朝的友好关系。壬申日,西北路招讨司擒获阻卜酋长前来进献,进一步巩固了辽朝对阻卜的控制。
十一月乙卯日,道宗禁止向回鹘、阻卜等边界地区贩卖生熟铁,这可能是出于军事安全或经济控制的考虑,防止铁器流入这些地区被用于对辽朝不利的用途。
十二月戊午日,道宗加封圆释、法钧二位僧人并为守司空,体现了道宗对佛教僧人的尊崇和对佛教的支持。己未日,因为坤宁节,道宗赦免死罪以下的罪犯,彰显皇恩,在节日期间营造祥和的氛围。辛酉日,道宗禁止汉人捕猎。
辽道宗咸雍七年(公元1071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正月戊子,辽道宗前往鸭子河,开启新一年的行程。二月乙丑,女真进献马匹,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地方与朝廷的朝贡关系,或许也表达了他们对辽政权的一种敬意。丙寅日,朝廷任命南院枢密使姚景行担任知兴中府事,这是一次重要的人事调动,对兴中府的治理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三月己酉,因征讨五国取得功劳,朝廷对相关官员进行封赏。知黄龙府事蒲延、怀化军节度使高元纪、易州观察使高正,都被加任为千牛卫上将军;五国节度使萧陶苏斡、宁江州防御使大荣,则被任命为静江军节度使。之后,辽道宗前往黑水。夏四月癸酉,又去往纳葛泺。乙亥日,朝廷禁止布帛出现宽度和长度不符合尺度标准的情况,这一举措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百姓的正常交易。
六月己卯,吐蕃前来进贡,展现出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癸未,南院大王高八退休,结束了他在官职上的生涯,也意味着朝中人事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
秋七月甲申初一,东北路详稳合里只被任命为南院大王,西南面招讨使拾得奴担任奚六部大王。己丑日,朝廷派遣使者巡查审问五京的囚犯,这体现了朝廷对司法公正的重视,关心百姓在司法体系中的待遇。庚子日,辽道宗前往藕丝淀。八月辛巳,将佛骨安置于招仙浮图,还下令停止打猎并禁止屠杀,这一决定或许与宗教信仰及统治者内心的慈悲理念有关。
冬十月己卯,辽道宗前往医巫闾山。壬戌日,南府宰相耶律蕊奴被任命为南京统军使。戊辰日,辽道宗拜谒乾陵,表达对先辈的追思和敬意。庚辰日,朝廷诏令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军国大事,让更多官员参与到国家事务的决策中,促进了信息交流和决策的科学性。
十一月戊子,免除南京流民的租税,为那些生活艰难的流民减轻了负担,体现了朝廷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己丑日,赈济饶州饥民,帮助百姓度过灾荒。丙午日,高丽派遣使者前来进贡,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
十二月壬子,契丹行宫都部署耶律胡睹掌管北院枢密使事,知北院枢密使事萧惟信则成为南府宰相,还兼任契丹行宫都部署。丁巳日,汉人行宫都部署李仲禧、北院宣徽使刘霂、枢密副使王观、都承旨杨兴工各自被赐予国姓,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代表着朝廷对他们的认可。戊寅日,回鹘前来进贡,又一次见证了不同地区间的友好往来。这一年,春州的粮食价格较为平稳,一斗粟价值六钱。
咸雍八年(公元1072年),正月癸未,乌古敌烈部详稳耶律巢等人上奏攻克北边的捷报,这是军事上的一次胜利,为国家开疆拓土或者巩固边防做出了贡献。但因为战争中杀人众多,朝廷在南京、中京供僧众吃饭祈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战争中的亡魂超度,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甲申日,辽道宗前往鱼儿泺。壬寅日,连续多日雾气昏暗,这样的天气或许给当时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
二月丙辰,北、南枢密院称没有事情可奏报,表明这段时间朝政相对平稳。壬戌日,因为征讨北部的功劳,乌古敌烈部详稳耶律巢掌管北院大王事,都监萧阿鲁带担任乌古敌烈部详稳,还加封为左监门卫上将军。戊辰日,由于年成饥荒,朝廷免除武安州租税,并且赈济恩、蔚、顺、惠等州的百姓,帮助受灾地区百姓缓解生活困境。
三月癸卯,有关部门上奏春、泰、宁江三州有三千多人愿意成为僧尼并受具足戒,朝廷准许了,反映出当时佛教在民间的影响力以及朝廷对宗教信仰的包容态度。
夏四月壬子,赈济义、饶二州百姓,继续在饥荒时期为百姓提供帮助。丁巳日,皇帝临时驻扎在塔里舍。己卯日,在拖古烈避暑。五月壬午,晋王仁先去世,这无疑是朝廷中的一件大事,晋王仁先的离去可能对朝廷的政治格局和一些事务的推进产生影响。
六月甲寅,赈济易州贫民。己未日,赈济中京百姓。甲子日,赈济兴中府百姓,持续对受灾地区进行救助。甲戌日,封北府宰相杨绩为赵王,枢密副使耶律观为参知政事兼知南院枢密使事,这又是一次重要的人事任命。丁丑日,高丽派遣使者前来进贡,两国关系保持友好。
秋七月己卯,庆州靳文高家族八世同居,朝廷诏令赐爵,这是对传统家族美德的一种宣扬和鼓励。丙申日,再次赈济饶州饥民,可见饶州灾荒的严重性以及朝廷对受灾百姓的持续关注。丁酉日,辽道宗前往黑岭。丁未日,将御书《华严经五颂》出示给群臣,这或许是辽道宗对佛教的推崇,也可能是希望借此与群臣分享他在宗教文化方面的感悟。闰月辛未,在羖羊山射熊,这是一种皇家的活动,展现了当时的狩猎文化。
八月庚辰,混同郡王侯古去世,朝廷派遣使者前往祭奠,表达对皇室宗亲的尊重和哀悼。九月甲子,临时驻扎在藕丝淀。冬十月己丑,参知政事耶律观假传圣旨营造私人宅第,被贬为平民,这体现了朝廷对官员违法乱纪行为的严肃处理,维护了朝廷的纪律和公正。癸巳日,回鹘前来进贡。
十一月庚戌,免除祖州税赋,减轻百姓负担。丙辰日,下大雪,朝廷允许百姓在禁地砍柴,这是在特殊天气情况下对百姓生活的一种照顾。丁卯日,赏赐延昌宫贫户钱财,改善贫困百姓的生活。
十二月戊辰,汉人行宫都部署耶律仲禧被封为韩国公,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赵徽出任武定军节度使,枢密副使柴德滋为参知政事,汉人行宫副部署耶律大悲奴升任都部署,同知南院枢密使事萧韩家奴掌管左夷离毕事,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影响着朝廷的运转。丁丑日,因为坤宁节,实行大赦,给许多人带来了重新开始的机会。庚寅日,赏赐给高丽一部佛教大藏经。
咸雍九年(公元1073年),正月丁未,辽道宗前往双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这一出行或许也是为了顺应时节,巡视地方。到了夏四月壬辰,他前往旺国崖,每一次出行都有着其背后的政治、军事或者文化考量。
秋七月甲辰,辽道宗在大熊山打猎,这不仅是皇室的休闲活动,也是展现皇室尚武精神的一种方式。戊申日,乌古敌烈统军传来消息,八石烈敌烈人杀死他们的节度使后叛乱,这无疑是边境上的一场危机。己酉日,朝廷下诏让隗乌古部军分道出击,去平定叛乱,以维护边境的稳定和国家的统治。丙寅日,南京上奏说归义、涞水两县的蝗虫飞入了宋境,剩余的则被蜂吃掉,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被记录下来,或许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有着不同寻常的影响。
八月丙申,任命耶律仲禧为南院枢密使,这一关键职位的人事变动,会对南院的政务管理和军事决策产生重要作用。九月癸卯,辽道宗临时驻扎在独卢金。
冬十月,辽道宗前往阴山,随后又前往西京。十一月戊午,朝廷下诏,皇帝出行所到之地,百姓免除一年的租税,这对于当地百姓来说,是减轻生活负担的好消息,体现了朝廷对百姓的关怀。甲子日,南院大王合理只退休,他的离去标志着他在朝堂的一段任职经历结束。
十二月辛未,任命知北院枢密使事耶律宜新为中京留守,南院宣徽使耶律撒剌为南院大王。壬辰日,高丽、夏国一同派遣使者前来进贡,这体现了当时辽与周边国家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和朝贡体系。
咸雍十年(公元1074年),正月乙卯,辽道宗前往鸳鸯泺。二月癸未,免除平州恢复生产的百姓的租赋,在百姓经历生活变故后,这一举措有助于恢复当地经济,安抚民心。戊子日,阻卜前来进贡,展示了辽与周边部落的友好往来。
三月甲子,辽道宗前往拖古烈。同时,任命耶律巢为北院大王,人事任命关乎着朝廷的权力分配和各项事务的开展。
夏四月,发生旱灾,百姓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受到威胁。辛未日,因为奚人达鲁三世同居,朝廷赐官进行表彰,这是对传统家庭美德和和睦家风的宣扬。
五月丙寅,审查囚犯案件,体现了朝廷对司法公正的重视,避免冤假错案。六月戊辰,辽道宗亲自出题考试进士,壬申日,下诏让臣子和百姓谈论朝政的得失,丙子日,在永安殿策问贤良,这些举动展现了辽道宗求贤若渴,希望广纳人才,听取各方意见,治理好国家。
秋七月丙辰,辽道宗前往秋山,癸亥日,拜谒庆陵,表达对先辈的追思和敬意。
九月庚戌,辽道宗前往东京,拜谒二仪、五鸾殿。癸亥日,祭祀木叶山,这些祭祀活动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宗教和政治意义。
冬十月丁卯,临时驻扎在藕丝淀。丁丑日,朝廷下诏让有关部门颁布推行《史记》《汉书》,这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十一月戊午,高丽派遣使者前来进贡。十二月辛巳,决定改明年为大康元年,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