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正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5章 卷一百一十一·北·齐孝昭帝纪

孝昭皇帝高演,字延安,是神武皇帝高欢的第六子,文宣皇帝高洋的同母弟弟。他自幼就显得英姿卓越,很早就有成就大事的度量,深受武明皇太后的喜爱与器重。北魏元象元年(公元538年),他被封为常山郡公。在文襄帝高澄执政时,朝廷派中书侍郎李同轨到霸府担任诸位弟弟的老师。高演阅读文籍,注重探究其主旨,而不追求辞藻华丽。他常常感叹说:“就算是像盟津会师那样的大事,左骖马受惊也不能使军队受挫。”认为这才是真本事。于是专心研读《汉书》,读到《李陵传》时,常常对李陵的所作所为表示赞赏。他聪慧过人,和别人交往相处时,一旦知道对方的家讳,便终身不会说错冒犯。李同轨因病去世后,又任命开府长流参军刁柔接替他做老师。刁柔性格严厉狭隘,不太适合做教导工作,中途被辞退。高演送他出府时,神情悲痛严肃,泪流满面,身边的人也都忍不住唏嘘感叹。他就是这样敬重学业和旧人。

天保初年(公元550年),高演进爵为王。天保五年(公元554年),他被任命为并省尚书令。高演善于决断事务,擅长处理政务,省内官员都敬畏佩服他。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他跟随文宣帝高洋返回邺城。文宣帝发现尚书奏事时意见常常不一致,便让高演与朝臣先讨论确定得失,然后再上奏。高演擅长政治谋略,分析判断都合乎道理,文宣帝十分赞赏看重他。天保八年(公元557年),高演转任司空、录尚书事。天保九年(公元558年),他被任命为大司马,仍然兼管尚书事务。当时文宣帝沉迷于游乐宴饮,高演内心忧虑愤懑,表现在神色上。文宣帝察觉到后,对高演说:“只要有你在,我为什么不能尽情享乐呢?”高演只是哭泣着跪拜在地,什么也没说。文宣帝也十分悲痛,把酒杯扔到地上说:“你因为这个嫌弃我,从今以后,敢给我敬酒的,斩首!”接着把自己用的酒杯都砸坏扔掉了。但后来文宣帝更加沉溺酒色,有时到一些贵戚家中摔跤打闹,不论对方身份贵贱。只有常山王高演来了,内外才会变得严肃起来。高演又秘密撰写谏言条款,准备进谏,他的好友王晞认为不可行。高演不听,找机会极力进言,结果文宣帝大怒。顺成后本是魏朝宗室,文宣帝想让高演离开她,暗中为高演广泛寻求美女,希望他转移宠爱。高演虽然按照旨意接纳了一些女子,但对顺成后的情义却更加深厚。高演性格颇为严厉,尚书郎中处理事务有失误,就会遭到鞭打,令史有奸邪行为,就会被拷问致死。文宣帝于是让高演站在面前,用刀环抵着他的胁下,召来被高演惩罚过的人,用刀威胁他们,让他们说出高演的短处,可这些人什么也说不出来,高演才被放过。从此文宣帝不许高演鞭打郎中。后来文宣帝把魏时的宫人赏赐给高演,自己喝醉后却忘了这件事,以为高演擅自取用,就用刀环胡乱殴打他,高演因此受伤。皇太后日夜哭泣,文宣帝不知所措。之前高演的好友王晞被囚禁,这时就把他放出来,让他侍奉高演。高演一个多月后渐渐痊愈,不敢再进谏。

等到文宣帝驾崩,高演在宫中主持丧事,幼主高殷即位后,他才正式上朝。他被任命为太傅、录尚书事,朝政大事都由他决定。一个多月后,他回到自己的王府,从那以后诏书敕令大多不再与他相关。有门客对他说:“凶猛的鸟离开巢穴,就会有鸟蛋被掏的危险。以您如今的地位,不宜频繁外出。”乾明元年(公元560年),高演跟随废帝高殷前往邺城,住在领军府。当时杨愔、燕子献、可朱浑天和、宋钦道、郑子默等人因为高演威望很高,内心惧怕他权力过大威胁到自己,便奏请任命高演为太师、司州牧、录尚书事;任命长广王高湛为大司马、录并省尚书事,解除他京畿大都督的职务。高演当时因为身份尊贵亲近而被猜忌排斥,就与长广王高湛相约打猎,在野外谋划对策。三月甲戌日,高演初次到尚书省,清晨从领军府出发,突然刮起大风,吹坏了他所乘车的帷幔,高演心里很厌恶。等到了尚书省,朝廷官员都已聚集。坐定后,喝了几巡酒,高演就在座位上抓住尚书令杨愔、右仆射燕子献、领军可朱浑天和、侍中宋钦道等人。高演身着戎装,与平原王段韶、平秦王高归彦、领军刘洪徽从云龙门进入,在中书省前遇到散骑常侍郑子默,又把他抓住,一起在御府内斩首。高演来到东阁门,都督成休宁抽出刀呵斥他。高演让高归彦去劝说,成休宁大声呼喊,拒不服从。高归彦当时担任领军,向来被士兵信服,士兵们都放下武器,成休宁叹息着作罢。高演进入昭阳殿,幼主、太皇太后、皇太后都出来坐在御座上。高演奏明杨愔等人的罪行,请求承担专擅的罪责。当时庭院中和两廊下有二千多名卫士都身披铠甲等待诏命,武卫娥永乐武力超凡,又深受文宣帝厚待,握着刀想要效力。废帝高殷口吃木讷,又在仓促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太皇太后又为皇后发誓,说高演没有异心,只是想去除威胁罢了。高归彦下令慰劳卫士,解除戒严,娥永乐这才把刀收起来哭泣。高演于是让高归彦带领侍卫前往华林园,让京畿的军队进入守门,在华林园斩杀了娥永乐。朝廷下诏任命高演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相府的佐史都晋升一级。高演不久后前往晋阳,朝廷下诏,军国大政都要向他咨询决定。

高演登上大位之后,知道的事就没有不去做的,他挑选好的典章制度,考察名实是否相符,废帝高殷恭敬地让他处理政务。太皇太后不久后下令废除少主高殷,命高演统领大业。皇建元年(公元560年)八月壬午日,高演在晋阳宣德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将乾明元年改为皇建元年。下诏尊奉太皇太后仍称皇太后,皇太后改称文宣皇后,所居宫殿名为昭信宫。乙酉日,下诏说自太祖创业以来,那些有辅佐天命之功的功臣,若子孙断绝,封国传承中断,有关部门要搜寻访查他们的近亲,上报姓名,朝廷将酌情为其立后;各郡国的老人都授予名誉官职,赐予黄帽和鸠杖。又下诏正直敢言的人士都可进见陈述政事;军人因作战阵亡或为国事而死的,要及时上报,应当加以荣耀的追赠;督将、朝廷官员中,向来名望很高,历任显要职位,天保年间以来没有受到追赠的,也都要记录上奏;还强调廷尉、中丞作为执法官员,在纠正违法行为、查办罪行时,不得歪曲法律条文;那些官府的奴婢年满六十岁以上的,免为平民。戊子日,任命太傅、长广王高湛为右丞相,任命太尉、平阳王高淹为太傅,任命尚书令、彭城王高浟为大司马。壬辰日,下诏分别派遣大使巡视四方,观察各地风俗,询问百姓疾苦,考察政治得失,搜求寻访贤能之士。甲午日,下诏说:“从前周武王攻克殷商后,先分封了夏朝、商朝的后代,汉、魏、两晋,都没有废除这一典制。等到元氏统治时期,不遵循旧有的典章。我继承大业,想要弘扬古典,但对于二王三恪(古代天子分封诸侯,以夏、商之后为二王,周之后为三恪,以表示敬重先代),旧有说法不同,可商议确定是非,列名逐条上奏。其中的礼仪形式也需商议。”又下诏国子寺应完备设置官属,依照旧例招收学生,讲习经典,按时考试。文襄帝运来的石经,应立即陈列在学馆中。外州的大学也要求主管官员勤于督促考核。丙申日,下诏九州中有重封爵位的功臣,可以将爵位分授给子弟,以推广骨肉亲情。九月壬申日,下诏议定三祖的乐舞。冬十一月辛亥日,立妃子元氏为皇后,世子高百年为皇太子。赐天下嫡长子爵位一级。癸丑日,有关部门上奏,太祖献武皇帝庙应演奏《武德》之乐,表演《昭烈》之舞;世宗文襄皇帝庙应演奏《文德》之乐,表演《宣政》之舞;显祖文宣皇帝庙应演奏《文正》之乐,表演《光大》之舞。皇帝下诏批准。庚申日,下诏让已故太师尉景、已故太师窦泰、已故太师太原王娄昭、已故太宰章武王厍狄干、已故太尉段荣、已故太师万俟普、已故司徒蔡俊、已故太师高乾、已故司徒莫多娄贷文、已故太保刘贵、已故太保封祖裔、已故广州刺史王怀十二人在太祖庙庭配享祭祀;已故太师清河王高岳、已故太宰安德王韩轨、已故太宰扶风王可朱浑道元、已故太师高昂、已故大司马刘丰、已故太师万俟受洛干、已故太尉慕容绍宗七人在世宗庙庭配享祭祀;已故太尉河东王潘相乐、已故司空薛脩义、已故太傅破六韩常三人在显祖庙庭配享祭祀。这个月,皇帝亲自率军向北讨伐库莫奚,出长城后,敌军奔逃,于是分兵征讨,缴获大量牛马,集中送入晋阳宫。十二月丙午日,皇帝车驾抵达晋阳。

皇建二年(公元561年)春正月辛亥日,高演在圆丘举行祭祀。壬子日,在太庙举行禘祭。癸丑日,下诏对罪犯按不同情况减刑。二月丁丑日,下诏朝廷内外五品及以上的执事官员,以及三府主簿、录事参军、诸王文学、侍御史、廷尉三官、尚书郎中、中书舍人,每两年之内各举荐一人。

冬十月丙子日,任命尚书令、彭城王高浟为太保,长乐王尉粲为太尉。己酉日,野雉栖息在前殿的庭院中。十一月甲辰日,高演下诏说:“我突然身患重病,恐怕来不及安排后事了。如今继位的儿子年幼,还不熟悉为政之道,国家大业责任重大,理应归属于有高尚品德之人。右丞相、长广王高湛洞察机变,体悟大道,堪称人中雄杰,受海内敬仰。他与我同胞兄弟,是国家的依靠。可派尚书左仆射、赵郡王高睿传达旨意,征召高湛继承皇位。丧礼仪式一概依照汉文帝旧例,三十六日后除去丧服,陵墓的修建,务必力求俭约。”此前,高演虽生病但仍未停止处理政务,就在这个月,他在晋阳宫驾崩,年仅二十七岁。大宁元年(公元561年)闰十二月癸卯日,灵柩运回邺城,谥号为孝昭皇帝。庚午日,葬于文靖陵。

高演聪慧敏锐,有见识、有度量,性格深沉,能够决断,心思难以被人窥探。他身高八尺,腰阔十围,仪容风度卓然出众。自从在台省任职,就留心政治谋略,熟悉明了公文事务,这是一般官吏所比不上的。等到登上皇位,更是克己勤勉。他减轻徭役赋税,关心百姓疾苦。对内没有偏宠之人,对外招揽人才,即便皇后的父亲也只是授予特进之位,并无特殊待遇。他常常忙到太阳偏西仍在处理朝政,致力于了解人的善恶,时常询问身边的人,希望听到直言。他曾问舍人裴泽外界对朝政得失的议论。裴泽直率地回答说:“陛下聪明公正,本可媲美古代贤君,然而有识之士,都认为陛下过于注重细节,帝王的度量,还不够宏大。”高演笑着说:“确实如你所言。我刚刚处理政务时,考虑不够周全,才会这样。但此事不能长久如此,不然以后又会被嫌疏漏。”裴泽因此受到宠信。赵郡王高睿与厍狄显安陪坐时,高演说:“须拔(高睿字须拔)是我的堂弟,显安是我的亲外甥,今天按照家人礼节,免去君臣之礼,可以说说我的不足之处。”显安说:“陛下常常说些不实之言。”高演问:“为什么这么说?”显安回答:“陛下从前见文宣帝用马鞭打人,常认为不对,如今自己却也这样做,这不是说空话吗?”高演握住他的手表示感谢。又让他继续直言。显安说:“陛下过于细致,身为天子却更像个小吏。”高演说:“我很清楚这一点,然而无法度的情况由来已久,我要整顿到无为而治的程度。”他又询问王晞,王晞的回答与显安一样,高演都从容接纳。

高演极为孝顺,太后生病,住在南宫,他走路都不敢正常迈步,面容憔悴,衣带不解,将近四十天。宫殿距离南宫五百多步,他鸡鸣就去,辰时才回,来回都步行,不乘坐舆辇。太后病情稍有加重,他就睡在阁门外,太后的饮食药物,他都亲自照料。太后常常心痛难忍,他站在帷帐前侍奉,用指甲掐自己手心,血都流到衣袖外。他友爱各位弟弟,没有君臣之间的隔阂。他雄才大略,有勇有谋,当时齐国国富兵强,他本想一雪神武皇帝的遗恨,计划进军平阳,作为进取之策。可惜远大的图谋未能实现,实在令人惋惜!当初,高演与济南王高殷约定互不伤害。等到他在晋阳,武成帝高湛镇守邺城,望气的人说邺城有天子之气。高演常担心济南王复位,于是暗中下毒,济南王不肯服毒,高演就将他扼死。事后他颇为愧疚后悔。起初他苦于内热,频繁服用汤药。当时有个姓赵的尚书令史,在邺城看见文宣帝与杨愔、燕子献等人西行,说要一起复仇。高演在晋阳宫,和毛夫人也见到了。他的病情于是逐渐危急。他准备了各种驱邪的方法,有时洒热油,有时持火炬驱赶。那些邪祟刚出殿梁,就骑在房梁上,唱歌呼喊,神色自若,毫无惧色。当时有天狗星坠落,他就在坠落处讲习武事来镇邪。有兔子惊吓了他的马,他坠马折断肋骨。太后来看望他的病情,多次问济南王在哪里,高演不回答。太后愤怒地说:“你把他杀了?不听我的话,你死了也是活该!”临终之际,高演只能伏在床枕上,叩头哀求。他派使者下诏追长广王高湛入朝继承皇位,亲手写下:“应把我的妻子儿女安置在好地方,不要学前人那样。”

评论说:神武皇帝高欢平定四方,威权在握,迁都邺城之后,虽然有君主在位,但政令都由他发出。文宣帝高洋继承宏大基业,朝廷内外齐心顺从,从朝廷到民间,众人都寄予厚望,东魏之地,全国上下都乐于推举他,没过多久,他就登上皇位。起初他用心处理政事,风气教化严肃,几年之间,朝野安定。但后来他纵酒纵欲,行为极其猖狂,昏庸邪恶、残暴不仁,近代以来前所未有,在位时间不长,确实是因为这些恶行。济南王高殷继位后,大力革除弊端,风俗教化显著改善,士大夫们都为此庆幸。辅佐的大臣们,虽心怀忠诚,但既不能弘扬道德,使皇室亲族和睦,又不能深谋远虑保护自身和君主,该决断时不决断,最终给自己招来灾祸。大臣被诛杀,君主不久也被废黜受辱,这都是任用的人不称职导致的。孝昭帝高演早年在台阁任职,政务通明,在官员和百姓之间,诸事都处理得当。文宣帝驾崩后,他大力革除前朝弊端。等到登上皇位,用心更深,当时的人佩服他的英明,却也讥讽他过于细致。他喜爱研习古代典籍,遵循礼仪制度,打算分封先代的后裔,并且重视学校教育,征召英才贤士,文武人才齐聚。当时北周朝政大权落在宰臣手中,君臣互相猜忌,局势危急。高演关注关右地区,确实怀有兼并北周的志向,他谋略宏大深远,实在是当代的英明君主,然而寿命不长,这是什么缘故呢?难道冥冥之中真有因果报应,还是说齐国的基业就只有这么大,他想扩大,上天却不允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