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寿帝君名符其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8章 跨越千古的对话

“对,这便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给出肯定的回答,来人又继续问道:

“知行合一的知来源于何处?现在的儒家,理学昌盛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教条,先生作何解释?”

思虑片刻后,王阳明有条不紊地缓缓道来:

“二程言“存天理,灭人欲”,我也层为其拥垒,但是后来我明白,“存天理,灭人欲”那是对圣人的要求,拿对圣人的要求,要求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如直接让大家修仙。”

最后一句话引得堂内学生哄堂大笑,唯有新来的白衣道士,淡淡一笑,继续追问道:

“那先生以为,人欲是“知”的来源?”

“对,也不对。”

王阳明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而后又继续补充道:

“人欲虽然驱动着人们前行,但是也束缚着人们,人欲是驳杂的妄念,单以它而言,不能成为“知”的来源。”

“那先生有何其他见解?”

王阳明手捋胡须,像是在梳理心中所念,最终他回道:

“知应该来源于良知,来源于本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学堂学生摇头晃脑,窃窃私语,互相探讨,白衣道士见此言道:

“先生可否说道更明白些?这些人可没有先生的境界。”

学堂学生忍不住点点头,他们也不解其意,只是不敢问。王阳明想了想,改用更简单的语言:

“所谓良知就是类似于志向,信仰,良心之类的东西。”

“那与人欲有何不同?”

“人欲,驳杂虚妄,若是人的行动是由驳杂的妄念驱使,那这份行动的意志也将受到各种东西的干扰,无法持续太久。

就比如高捷,他的想法很多,他也知道他应该坚持学习,即便是在这种环境,可是他的心中还有很多其他妄念,这让他无法像徐阶一样静下心来。”

被当做反面教材的高捷面色羞愧,拿起一本书把脸挡住,而后闷声说道:

“先生你还是举个别的例子吧,学生我的妄念他们怕是看不懂。”

周围轻笑声不断,王阳明柔和地笑了笑,转为其他话语:

“那便以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大礼议为例,毛澄以继统既继嗣为名,要求陛下奉孝宗为皇考,以此来延续大宗。

可是奉孝宗为皇考,那又置陛下自己的孝道于何地?孝道,唯有诚心奉养双亲,才会从中获得愉悦和亲情,才是至善。

而毛澄等人强逼陛下改换生父,即便真的做成了,又有何意义?他们以汉哀帝,宋英宗的先例为据,可是在我看来,这分明是前车之鉴!

汉哀帝与宋英宗的历史评价有目共睹,强行逼迫继嗣,不过只是在盖一块遮羞布,于朝局并无益处,反而会引起皇帝的不满,让君臣对立走向极端。”

此言一出全场静默,即便是大礼议已经传的沸沸扬扬,可是真正敢于发表看法的人没几个。

大部分人都是在蹭热度,或者说是私下里行动,明面上还真没几个人敢明确表态的。

白衣道士见此嘲讽道:

“怎么不敢说?还是不敢听了?你们可知大礼议为何要通昭天下所有人?

这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些士子明白,你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天天看着那些什么四书五经,背着什么伦理纲常。

天天圣人言,圣人言,圣人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别一天天把什么事都往圣人身上推,圣人没空搭理你们。”

一番谐趣幽默,但又发人深醒的话让学子们开始反思。而主位上的王阳明则是开怀大笑道:

“好一个圣人没空搭理,这句我喜欢。”

白衣道士会心一笑,继续问道:

“那一个人该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致良知了呢?是根据结果吗?”

心怀激荡的王阳明沉吟道:

“舜常常觉得自己无法尽孝,于是时时反思自己是否尽孝,反而成了大孝子。

而舜的父亲𩀠叟常常觉得自己有大慈爱,殊不知,自己的心早已被后妻改变了,越认为自己慈爱,就越不能慈爱。”

“哦?那意思是,舜觉得自己并没有致良知,但结果上他是孝子。因为结果上他是孝子,所以他致了良知?”

“非也!”

王阳明严肃否定,继续解释道:

“所谓的结果不过是身外之物,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必然是由于下了大苦功,做了大学问。

有良知的医者欲致其治病救人的这份良知,必然自立志起,便努力学习医术的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欲治病救人,不但要学得精,还要学得广,不用大苦功吗?

再比如这些学生,欲致其恢复国子监求学之风的良知,就必须从现在起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然后随着成长一点点地做出改变,直至打破多年之弊患,成就前人未能成就的伟业,这样的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其中的艰难险阻远比想象的要多。”

“那先生如何看待致不了良知这件事,光有苦功,却看不到良知,这样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无数人一开始都是为了心中梦想前行,可是漫漫长路,看不到希望,最终让他们的良知被埋没。王阳明看向现在还懵懵懂懂的学子们,语重心长地说道:

“世人苦苦追寻的安宁祥和其实早已在他们内心。

知行合一是一关,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要害怕失败。

致良知是一关,要下大苦功,做大学问。

心外无物又是一关,自己心中认可的才是最重要的。

这三关相辅相成,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或许我们最终致不了良知,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

关关难过关关过吧。”

充满感叹的声音,让学子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前方的道路是何等坎坷,就在此时白衣道士的声音响起:

“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夜夜难熬夜夜熬,事事难成事事成。

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向前看,前路漫漫意灿灿。”

豁达之音,声如朝阳,驱散了学子们的彷徨踌躇,主位上的王阳明站起身来恭敬一拜。

“多谢陛下今日问对,让我之心学终于大成。”

“哪里哪里,王师心学早已在胸,即便没有朕也终会完全成就。王师此番入京破众生心中之贼,朕代天下臣民谢过王师。”

朱厚熜以学生之礼回应,国子监内倏然一静,众学子目光呆滞,短短半天他们不但见到了阳明先生,还见到了当今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