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华侨华人史(全3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19世纪下半叶中国人移民新西兰概观

中国人移民海外谋生由来已久,但极具规模的华工出国浪潮的形成则始于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以广东、福建民众为主体的契约华工大量流布世界各地,其主要目的地有古巴和秘鲁、北美地区、澳洲和新西兰、东南亚以及西印度地区、巴拿马地区和夏威夷群岛。为了输送华工出洋,中国东南沿海形成了以厦门、香港和澳门为主要出口港以达相应目的地的远洋航线。此一时期的华工出国潮中,相当数量的华工以参与1848—1866年的环太平洋地区淘金热为契机进入北美、澳洲、新西兰等地,由此开启了中国移民进入这些地区的漫长历程。

中国与新西兰的渊源颇为久远,1840年代初开始即有个别中国人在偶然情况下到达新西兰,大量华工入境则始于1866年。其时,处于淘金热退潮期的新西兰南岛奥塔哥省试图引进华工以维持经济繁荣,遂由达尼丁商会向澳洲维多利亚金矿区的华工发出邀请,后经澳洲华商何阿美积极运作,首批淘金华工从维多利亚金矿区被输送到奥塔哥金矿区,新西兰南岛华工淘金热由此兴起。

1866—1872年为华工集中入境时期,初时系由澳洲华工转道而来,其后则是广东华工直接奔赴新西兰。淘金华工入境后,迅速分布于奥塔哥省各矿区,1870年代以后则参与了南岛西海岸的淘金热。新西兰淘金华工主要来自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即番禺、四邑、香山、增城、花县等地。新西兰华工淘金热出现之时,从广东到海外的华工出洋组织机制已经运行多年,除少数华工以自筹资费方式成行以外,绝大多数华工通过赊单制远渡重洋。19世纪下半期新西兰华侨数量的峰值为1881年的5004人。本章以19世纪中叶的华工出国浪潮为背景,展现中国人移居新西兰150余年悠长岁月的最初起步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