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越邦交关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明朝以前安南政治形态的蜕变

安南主要指今越南中北部,在中国史籍中又曾称为交趾、交阯、交州。据学者考证[1],秦朝统一岭南地区时,即将治理范围拓展到现今越南北部地区。随后经历汉唐各朝,管治机构与措施不断加强与完善,中国王朝的政治与文化也随之移植于这一地区,促进了该地区的社会转型与进步。然而一种较为先进的文化移植于这一地区之后,并没有转化成为王朝政治的凝聚力、向心力,相反,当地自主意识不断滋长,最后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关于早期安南地区的社会治理情况,越南学者从其国家史观出发进行剖析,将汉唐王朝的管治视为侵占与殖民行为。[2]中国史家则主要从中国王朝拓边与经略的视野,强调中国王朝在安南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贡献,如早期的黎正甫《郡县时代之安南》[3]与吕士朋《北属时期的越南》[4],近年来更多学者从行政设置、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等方面探讨中国王朝对安南地区的经略活动。[5]也有学者从中国王朝的边疆治理视角,将安南纳入大岭南地区的社会发展与进步中进行研究,如胡守为《岭南古史》[6]与王承文《唐代环南海开发与地域社会变迁研究》[7]等。而日本与西方学者一直以来也十分关注越南历史研究,但多集中探讨近世以后的历史,对于中古以前的历史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泰勒(Keith Weller Taylor)的《越南的诞生》(The Birth of Vietnam),[8]以“他者”的眼光对这时期安南社会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较为客观的论述,试图解答“为什么中国的影响没有把越南人变成中国人”的问题。日本学者山本达郎的《安南史研究》[9]、桃木至朗的《中世纪大越国的成立与变迁》[10]对安南独立初期的社会发展以及与中国王朝的关系有较深入的分析。上述成果为考察安南从郡县走向王国的政治蜕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路径。本章正是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就本地区政治、社会形态的演变以及本土意识的形成,阐述个人的思考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