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6章 改良进行时
作坊里的空气似乎还残留着昨晚火药的硝烟味,但那短暂的兴奋如同烟花散尽,留下的只有更深沉的思索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昨晚那两声清脆利落的枪响,以及施密特那快如闪电般的再装填动作,确实像一道惊雷,劈开了众人心中对于未来战争形态的想象。
然而,当那支“迅雷”步枪被小心翼翼地拆解开,摆放在工作台上时,现实的骨感立刻取代了之前的狂热。
克鲁格戴着他的深度眼镜,几乎把鼻子凑到了那根细长的击针上。
灯光下,那原本应该笔直坚硬的钢针尖端,呈现出肉眼可见的轻微弯曲,顶端似乎还磨掉了一小层金属。
“果然……”他放下放大镜,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两次击发,冲击力加上瞬间的高温,对这个小东西来说负担太重了。”
“材质还是不够好?”格哈特拿起那根变形的击针,眉头紧锁。
他负责枪栓部件的加工和强度。
“我们用的是能找到最好的瑞典弹簧钢,按照霍夫曼师傅的经验做了淬火处理。”
“淬火可能太过了,导致硬度够了,韧性不足?”霍夫曼摸着下巴,也在琢磨,“或者,击针的形状设计需要调整?受力点过于集中?”
施密特则拿着枪栓主体和枪管尾部,对着光线反复比对。
“漏气的问题,虽然比风箱测试好,但实弹射击的痕迹更明显。”
“你们看这锥面接触的地方,一圈细密的黑色粉末,还有点状的烧蚀。”他指着那处痕迹,“压力自紧确实有效果,但初始密封还是不够。”
“燃气在找到缝隙的瞬间,冲击力恐怕比我们想象的更大。”
昨晚的成功带来的鼓舞,此刻正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动力。
那不到十秒的再装填速度像一个诱人的目标,悬在前方,但通往目标的道路上,布满了漏气、击针变形、材料强度等一个个拦路虎。
“我们不能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林恩的声音打破了工匠们的低声讨论。
他昨晚也没怎么睡好,脑子里反复回想着测试的细节和历史上早期后膛枪遇到的问题。
“从今天起,每一次改进,每一次测试,我们都要详细记录下来。”他在纸上画了几个简单的表格,“比如,我们更换一种新材料的击针,编号A。测试结果:干击发多少次,实弹射击多少次,检查变形、磨损情况。”
“如果失败了,记录下失败的原因,是弯曲、断裂还是磨损过快。”
他又指向克鲁格和霍夫曼:“关于密封,我们尝试改变锥面角度,或者在枪栓头部增加一个别的什么结构,每一次改动都要记录下来。”
“用了什么材料的垫圈?效果如何?漏气程度是减轻了还是没变化?是高温烧蚀了还是压力变形了?”
“系统化测试?”施密特看着林恩画的表格,若有所思,“男爵阁下的意思是,把每次尝试都记下来,好的坏的都记,免得我们忘了哪种方法试过不行,又重复去试?”
“没错。”林恩点头,“我们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步都要留下记号。
“成功有成功的经验,失败也有失败的教训。这样才能最快地找到正确的方向。”
众人纷纷点头,林恩这种清晰、有条理的方法让他们原本有些纷乱的思路清晰了不少。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失败,以及重复同样的失败。
“还有一件事。”林恩补充道,“范斯博士那边的雷帽,质量稳定性怎么样?”
提到雷帽,施密特的表情稍微有些古怪:“男爵阁下,范斯博士送来的这一小批,效果确实不错,击发很灵敏。”
“但是……听说为了赶制这批样品,他的实验室差点炸了两次。”
林恩皱了皱眉。雷汞这东西,他比谁都清楚它的危险性。
稳定性和大规模生产的品控,是化学工业的难题,尤其是在这个连基本化学理论都还在蹒跚学步的时代。
看来得抽空去范斯博士那里看看。
可靠的底火和可靠的步枪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接下来的日子,工匠作坊再次进入了一种高度专注的状态。
不再是最初那种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摸索,而是带着明确的目标,针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改进。
霍夫曼和克鲁格废寝忘食地研究着锥面闭锁的每一个细节,尝试用不同角度的车刀切削,甚至用手工一点点打磨,试图让两个锥面的贴合达到理论上的完美。
他们还真的按照林恩的“引导泄露”想法,在枪栓靠近尾部的地方开了几条浅浅的沟槽,希望能将少量不可避免泄露出的燃气导向下方,远离射手的脸部。
格哈特则和铁匠铺那边密切合作,尝试了多种不同的钢材配方,调整淬火和回火的温度、时间,制作出形状、粗细略有不同的几款击针样品,进行反复的干击发和有限的实弹测试,寻找硬度与韧性的最佳平衡点。
施密特则像一个严谨的管家,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每一次改动的数据。
哪根枪管用了什么角度的锥面,哪支枪栓用了哪种材料的击针,测试了多少次,结果如何,损坏情况……
厚厚的记录本上,画满了草图和数据。
进展是缓慢的,但并非没有。
经过几次调整,新一批次的击针在连续十几次实弹射击后,虽然仍有磨损,但没有再出现明显的弯曲。
而改进了锥面加工工艺,并尝试性地增加了一条极细的黄铜垫圈后,漏气的现象似乎又减轻了一些,至少枪栓尾部的火药残留少了很多。
虽然距离最终定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像一针强心剂,支撑着团队继续向前。
八月底的一天下午,林恩正在自己的书房里,整理着关于“迅雷”步枪下一步改进方向的笔记,以及思考如何帮助范斯博士提高雷汞生产的安全性时,海因里希敲门走了进来。
“男爵阁下。”海因里希递上一封盖有军事部火漆印章的信函,“沙恩霍斯特将军派人送来的急件,请您立刻去军事部一趟。”
林恩接过信,拆开火漆。
信的内容很简短,是沙恩霍斯特将军的亲笔,邀请他参加一个关于“义务兵役制草案”的内部讨论会。
义务兵役制……
林恩放下信纸,手指敲击着桌面。
这才是真正触及普鲁士军事体制核心的改革。
看来,在经历了莱比锡的“平局”和之后一年多的喘息与改革后,沙恩霍斯特他们终于把目光放在了兵源上。
“备马,海因里希。”林恩站起身,“我们去军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