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0章 英国人的工业母床
1808年6月初,六辆马车在凌晨时分悄无声息地驶入柏林,每辆车上都覆盖着厚重的防水油布。
车队没有经过城市主干道,而是沿着偏僻的小路,最终停在了林恩位于城郊的一座仓库前。
“全都卸下来,动作轻点。”海因里希低声命令,十几个训练有素的“工人”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穿着普通工人的衣服,却有着军人的纪律性。
林恩站在仓库门口,看着一箱箱木条钉死的大型货物被小心翼翼地搬运进来。
尽管天色尚早,但他的双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终于到了。”他自言自语道。
这批货物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旅程:从英国工厂被拆解后分散装箱,辗转经过不同的港口,通过杰克逊的走私网络运到汉堡,再由海因里希的人接手,最后运抵柏林。
整个过程耗时近两个月,花费了一笔惊人的金额。
但这一切都值得。
“全部清点完毕,货物完好无损。”海因里希走过来汇报。
“干得好。”林恩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人都撤走吧,只留下施密特和他的工匠们。”
“是的,男爵阁下。”
待所有搬运工离开后,林恩打开了第一个箱子。
沉重的木板被拆开,露出了里面精心包装的机器部件。
一台英国制造的高精度车床的传动部分。
“快看,这就是我说过的东西。”林恩招手让施密特和四位核心工匠过来。
赫尔曼·施密特小心翼翼地走近,眼睛因专注而微微眯起。
当他看清箱子里的内容时,他的呼吸明显变得急促起来。
“上帝啊……”他几乎是在颤抖地伸出手,轻轻触摸那些铸铁和精钢制成的部件,“这是我见过的最精密的机器。”
“还有更多。”林恩指了指其他几个大箱子,“除了车床,还有镗床、铣床和各种精密测量工具。”
几位工匠立刻围了上去,开始拆卸更多的箱子。
随着越来越多的部件被暴露在晨光之下,一种近乎宗教般的敬畏气氛在仓库中弥漫开来。
“看看这个丝杠,切削精度至少比我们的好五倍!”
“这个齿轮啊,简直精确到可怕!”
“这种轴承设计……天哪,我从没想过……”
林恩满意地听着工匠们的惊叹声。
这批英国机床确实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设备,每一个部件都凝结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技术精华。
“男爵阁下,这比我想象的还要……还要……”施密特无法用言语表达他的震撼,“有了这些设备,我们的制造能力将提升十倍不止!”
林恩点点头:“现在,我要你们把这些机器组装起来,学会使用它们,然后,尝试仿制它们。”
施密特的脸色变了:“仿制?男爵阁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几乎不可能,但不是完全不可能,对吧?”林恩笑着反问。
施密特无奈地摇了摇头:“即使有了这些机器作为样本,想要仿制它们,我们还面临着太多困难。”
“首先是材料问题,这些部件使用的钢材质量远超我们现有的标准。”
“其次是测量工具,我们缺乏足够精确的量具。”
“最后是经验,我们的工匠从未接触过这种级别的精密加工。”
其他工匠也纷纷附和,提出各自的担忧。
林恩沉默了片刻,扫视着众人:“诸位,我明白这很困难。但请记住,英国人也是从零开始,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
“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
“况且,我不需要你们立刻复制出完全一样的机床。我要的是理解其中的原理,掌握其中的技术,然后根据我们的条件,制造出我们自己的版本。”
他的话让工匠们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现在,让我们谈谈另一个项目。”林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袋,倒出几颗样品,“子弹。”
那是几枚简陋的纸壳弹,外形与传统弹药相比显得怪异而新颖。工匠们好奇地凑上前来观察。
“这是我根据设计理念做的粗略样品。”林恩解释道,“纸壳里包含铅弹和火药,底部预留了底火安装位置。关键在于如何使纸壳既能防潮,又能承受发射时的高压。”
施密特拿起一枚仔细端详:“说实话,我对这种设计持保留意见。纸壳在潮湿环境下会迅速软化,而且发射时,燃气压力会瞬间达到极高值,纸壳几乎不可能承受住。”
“而且,底火与纸壳的整合也是个大问题。”另一位年长的工匠补充道,“如果密封不严,火药会受潮失效;如果太紧,击针可能无法可靠地引爆底火。”
正当讨论陷入僵局时,一个沙哑的声音突然插了进来:“或许……我有个想法。”
所有人都转向声音的来源。
那是一位此前一直沉默的老匠人,头发花白,脸上布满岁月的皱纹。
林恩记得他,格哈特·米勒,波茨坦最年长的枪匠,已近七十高龄,却因精湛的技艺被施密特特意邀来。
“请说,米勒先生。”林恩示意他继续。
格哈特颤颤巍巍地拿起一枚纸壳弹样品:“我年轻时曾在一家造纸厂工作过。我们那时用几层薄纸浸蜡后叠压,制成防水纸板,用于包装贵重商品。”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如果我们用多层优质纸张做弹壳,然后在成型后浸入特制的蜡液中,或许可以解决防潮问题。”
林恩眼前一亮:“继续。”
“至于强度……也许可以在纸壳外层涂上一种特殊的漆。我记得东方的漆器,经过多次上漆打磨后,硬度惊人,甚至可以拿来做酒杯。”
格哈特的话让施密特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这确实是个思路。我们可以尝试不同配方的树脂和漆,找到最适合的组合。”
“不仅如此。”林恩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在纸壳底部加入金属底座,用来安装底火,同时增强整体结构。”
“男爵阁下。”施密特道,“如您所见,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机床的仿制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子弹的设计也需要无数次试验才能定型。”
林恩点头表示理解:“我不急着看到成果,你们尽力而为。”
他环视着仓库内的一切。
那些昂贵的英国机床,那些充满智慧与好奇心的工匠们,以及那几枚看似不起眼却蕴含着战争革命的纸壳弹样品。
万事开头难,至少他已经走出了这一步。
“好了,先生们。”
林恩看了看窗外逐渐明亮的天空:“从明天开始,你们将在严密的保护下,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为了保密,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
毕竟,这是绝密的开发计划。